印度的猴神是孙悟空吗(它是印度神话中的)

有人说,《西游记》的主角孙悟空的原型就是本文的主角——印度神猴(注意不是印度神油)哈奴曼,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民国大师胡适。

1923年,胡适在为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西游记》一书所写代序《西游记考证》中,提出“《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是猴行者的根本”的观点。他写道:“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在印度最古的纪事诗《拉麻传》(梵语,Rāmāyaṇa,即《罗摩衍那》)里寻得一个哈奴曼(Hanuman)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影了。

印度的猴神是孙悟空吗(它是印度神话中的)(1)

虽然有陈寅恪先生的考证呼应,但是出于我对胡先生崇洋媚外,精日以及学问方面投机取巧的不屑(当然我远远不如),我是非常不认同的这个结论的。比如哈奴曼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它的尾巴,根据描述可以看出它的原型就是印度司空见惯的长尾叶猴,而孙悟空一直以来的形象是猿猴,《西游记》中很少提到他的尾巴;

比如哈奴曼手里的武器被季羡林先生翻译为“虎头如意棍”,但是天可怜见,一直以来关于哈奴曼的画作中它拿得分明是个棒槌啊,可见季先生了中了胡适的“毒”,潜意识里用这个武器名对应孙大圣的武器“如意金箍棒”;

印度的猴神是孙悟空吗(它是印度神话中的)(2)

你敢说哈奴曼手里拿着的是跟棍子?

比如孙悟空是美猴王,哈奴曼可从来没有混成猴王,他一直就是个猴将,相当于《西游记》里的哼哈二将。

再比如,哈奴曼不但是个猴子,还是个学者,被尊为学术的传授者;而孙悟空大字都不识几个,只会说聒噪,聒噪而已。

印度的猴神是孙悟空吗(它是印度神话中的)(3)

最搞笑的就是有人认为孙行者与哈奴曼很重要的共同点是都有强烈的反叛精神,问题是纵观《罗摩衍那》全书,哈奴曼敬梵天、敬湿婆、甚至为了向毗湿奴(罗摩)宣誓忠心,竟然撕开自己的胸口来表忠诚,这动作在印度很多关于哈奴曼的雕像都可见到。他对于妖魔的敌对、调戏是典型的正义对邪恶的二元模式,这与骨子里带有反意,向来藐视天神的权威,对服从毫无兴趣的孙悟空根本毫无相同之处(皈依之后孙悟空也世故了)。

当然,无论哈奴曼是否是孙悟空的原型(亦或是本土无支祁),都不影响这只印度神猴形象的光辉灿烂,尤其是它如此鲜活的形象竟然出现在公元前三百年前后的印度史诗中,不由得让人惊叹。

好,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个印度的猴子。

它的事迹主要出自《罗摩衍那》这段史诗,其中讲述了毗湿奴的化身之一罗摩为了拯救妻子,消灭十首魔王、同时也是罗刹之王罗波那的故事。

史诗开篇就讲述了哈奴曼的由来,可见其在本书中的重要地位。原来,创造神梵天为了配合降世临凡的毗湿奴大神消灭即将现世的魔王罗波那,提出了一个非常奇葩的要求,那就是命令诸天神都要生猴子。在梵天看来,人都是猴子变的,但是猴子显然比人类更适合做人型兵器。于是数以百万的猴子都来到尘世,由于都是众神后代,它们个个力大无穷,可以翻江倒海。

从这段描述来看,《罗摩衍那》的世界和情节更像是创造神梵天设计安排的一个副本。

风神伐由作为印度神话中的天界八神(因陀罗序列)以及五元素神之一,自然不能违抗创造神的命令,但是他没有古希腊神话中创世神自体繁殖的能力,想要生猴子,就得找母猴,有点洁癖的他明显不太能接受。

印度的猴神是孙悟空吗(它是印度神话中的)(4)

(简单介绍一下伐由这位重要神祇,他是印度神话中司风与大气的主神,西北方的守护者,生有一千只眼睛,动作迅捷,性格暴躁,力大无穷,乃天帝因陀罗之先锋大将,也是子承父业,后来哈奴曼也成了罗摩的先锋)

梵天觉得这小子实在不上道,就悄悄使了点手段。于是正在天上飞翔的伐由突然看到地上有只母猴,莫名其妙地感到对方十二分的性感,于是俯身下去勾引,与母猴行云布雨之后,羞惭离去。

不料母猴意外怀孕,生下小猴“哈奴曼”。小猴子一落地就迎风而涨(风神之子),很快就变成了脸如红宝石,毛色金黄,身躯高大,尾巴奇长的巨猴(如果这不是印度史诗,我都以为是卡卡罗特看到月亮了),此时它看到太阳以为是颗桃子,跳起来就要抓过来吃掉,吓得天帝因陀罗以为有妖怪想吃太阳(其实不用以为),赶紧扔出雷霆,正好击中它的下颚,将其击倒在地。

此时伐由已经知道了这只巨猴就是它的私生子,他在天上看到儿子被人欺负,十分难过,但又明白自己不能对抗自己的带头大哥因陀罗,所以他想了一个非常棒的主意,棒棒哒都把我惊呆了。

他儿子被欺负,而他反抗的方式竟然是,躲进山洞里不肯出来,每当我看到这一幕,都想起了甘地,莫非他老人家也是在学自己民族神话中的“非暴力不抵抗”运动?

但正应了那句老话,姜还是老的辣,这么变态的斗争形势竟然奏效了。由于风神突然撂挑子不干了,没有风,也没有雨,大地从此燥热无比,进入旱季,小溪干涸,农田荒废,农夫肚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但是就算拿着芭蕉扇没用,摇也没有风。

因为风神罢工了。

说句实话,从这里你能看出风神不但是一个气象学家,还是一个哲学家,他已经非常懂“蝴蝶效应”意味着什么。

众神和人类都恐惧,到处寻找伐由。他们问伐由为什么不高兴,是不是被得罪了,并请求风神宽恕。看到火候到了,于是伐由站出来,宣布说:“那个被因陀罗雷劈的猴子,是我的私生子,我赐他名为“哈奴曼”,它是我的亲儿子,是我长子天神毗摩的亲弟弟。从今以后,谁也不许欺负他。

你看看,既没有直接与领导冲突(不知者不怪),又明正了关系(认子归宗),还完成了任务(梵天的命令),一箭三雕,要是放到今天,风神也是个职场老油条。

有了父亲和哥哥的庇护,哈奴曼也算是根正苗红,还拜在了创造神梵天门下,习得一身神通,可飞腾于空中,其面容和身躯可随意变化,能移动山岳,可捕捉飞云。说句实话,这里倒是很有美猴王拜在菩提老祖门下的既视感。有后台还有本事,之后哈奴曼顺利地成为了由百万猴头所组成的猴国的大将。

印度的猴神是孙悟空吗(它是印度神话中的)(5)

如果这样走下去,神猴顶多混个“大军区级”就退休了,但是机遇(梵天)总是垂青(坑)有准备的人(徒弟)。

机会来了,于是哈奴曼名垂宇宙,晃动乾坤,流芳百世,万国来朝。今时今日,谁还记得曾经猴国还有个猴王呢?

书归正传。阿逾陀城的王子罗摩(这个人后面专题再写)带着美艳的妻子悉多和兄弟罗什曼被流放,途经森林,罗刹(印度神话中的恶鬼)之王罗波那根据梵天的剧本情节,哦,不对,是因为命运爱上了悉多,于是趁着罗摩兄弟俩不备将其掳走。于是,一场类似特洛伊英雄营救海伦的大戏拉开了大幕,只不过正义一方没有那么多英雄,只有两个人类——罗摩兄弟加一个猴——哈奴曼再加上……一群猴,还记得梵天让诸神造猴的目的吗?于是罗摩兄弟就带领着猴子大军开拔了,目的地是罗刹族的首都——楞伽城。

当罗摩率猴兵来到海边与楞伽城,他派哈奴曼去打探一下情报。哈奴曼拈花微笑,吓得罗摩兄弟一个趔趄,然后神猴轻轻一跃跳过大海,直抵楞伽城头,然后它变成一只猫,潜入城内,到处探视。

最后神猴来到王宫的御花园,发现了被魔王囚禁的悉多,并亲眼看到悉多坚贞不屈、抗拒魔王引诱的情景。他乘看守悉多的罗刹女离开的时机走到跟前,把罗摩的信物交给她,让她安心等待。本来任务已经完成了,但保守显然不是猴哥的性格。

为了想探一探这个罗刹之王的底细,哈奴曼显出巨猴原形大闹楞伽城,搞得全城鸡飞狗跳,气得罗波那暴跳如雷,跟哈奴曼战在一起,神猴最终不敌被魔王抓住。

恼恨其乱来的罗波那想了一条毒计,他将神火点燃了哈奴曼的长尾巴,想看着它痛苦地被活活烧死,没想到哈奴曼伺机逃脱,点燃的尾巴成了巨大的火把,所到之处,烈炎腾空,火烧了楞伽城后,哈奴曼纵身跳进大海,回来向罗摩复命。

既然正主都在,那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罗摩率猴子大军渡海,把楞伽城团团围住,接着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罗摩兄弟都受了重伤。神猴哈奴曼到北方神山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去采集仙草给兄弟俩治伤。但是仙草却隐藏了起来,于是哈奴曼简单粗暴地把整座吉罗娑山托在手中,来到两军阵前,用仙草治愈了罗摩兄弟的伤,又把神山托回原处。这种中途吃“仙豆”的不道德行为最终帮助罗摩兄弟最终剿灭了罗波那,甚至斩草除根,将它的几个儿子也杀了,救回了心爱的妻子。

印度的猴神是孙悟空吗(它是印度神话中的)(6)

这就是哈奴曼的主要功绩,在另一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也有提及到它。

事实上,神猴哈奴曼与象头神一样,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印度本土。在公元前后,《罗摩衍那》的故事就被神化了。在古代印度梵文衰落以后,印度以印地语、孟加拉语、乌尔都语等为代表的几十种地方语言中,都有用自己语言叙述的《罗摩衍那》,神猴哈奴曼的故事很早就开始口耳相传到了亚洲许多国家,古代东南亚各国几乎都有各种简繁的译本,所以说这个形象可谓流传广远。

但我认为它绝不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绝不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