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蜕壳是什么原因(蜕壳不遂原因解剖和处理建议)

【1】对虾蜕壳生理解释




虾的生长必须依赖脱壳: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脱壳率×生长增重率。




蜕壳率:是蜕壳的次数,也就是蜕壳速度除以总生长时间。脱壳率与虾的生长阶段、水质环境因子有关。


虾每次脱壳前都需要积蓄相当的能量,即便如此,脱壳后是虾体最弱的时期,脱壳时是虾最脆弱的时候,如果脱出来后壳不能及时进行硬化便会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或其它生物的攻击。所以每次脱壳都是对虾的生命难关。


【2】对虾蜕壳次数



在环境适宜情况下,虾苗30~40小时脱壳一次。体重1~5克的仔虾约4~6天脱壳一次,15克以上的大虾一般二周脱壳一次,多在初一、十五前后5天的上半夜,大潮与小潮间;天气突变时多在黎明前。1~2天壳变硬。在低盐和适温时脱壳频率正常,亦可增加生长增值率。对虾的饵料营养全面,都可促进脱壳频率,使对虾健康成长缩短养殖周期。


【3】蜕壳与体重的关系




南美白对虾的变态和生长发育总是伴随幼体的不断蜕皮和幼虾的不断蜕壳而进行的。蜕壳(皮)是对虾生长发育的结果,当机体组织生长及营养物质累积到一点程度的时候必然要进行蜕壳(皮)。


正常情况下,每蜕壳(皮)一次,虾体会明显增长,但是蜕壳不一定都会生长,比如说营养不足时,虾蜕壳反而会出现负增长。蜕壳的同时还可以蜕掉附着在甲壳上的寄生虫和附着物,并且可以使残肢再生。因幼体的壳薄而软,一般多称为皮,幼体期以后虾壳增厚变硬,称之为壳。由于四个幼体期(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幼体在形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又叫变态蜕皮。


虾类的蜕壳对于虾类本身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其影响虾类的形态,生理和行为变化,为虾类完成变态发育和生长所需,但也是导致畸形,生病,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对于对虾蜕壳过程需要做一些了解,并可以作出相应的处理方式,减少发病和死亡的几率。


由于虾类幼体的变态发育在苗场进行,所以就只对生长期的对虾进行描述。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等的蜕壳过程大体相同。


【4】蜕壳的整个过程


对虾的甲壳由位于其下的真皮层上皮细胞分泌而来,由上表皮层,外表皮层和内表皮层组成。大致分为蜕壳间期,蜕壳前期,蜕壳期,蜕壳后期和后续期。


蜕壳间期:在蜕壳间期,虾壳钙化,吸收钙质和微量元素,虾会大量摄食,进行能量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积累,为蜕壳进行物质准备。

蜕壳前期:蜕壳前期真皮层会和表皮层分离,旧壳之上的表皮开始被吸收,钙质和微量元素被吸收进入血液,新表皮开始形成,摄食减少,就是二层壳的形成。当旧壳被吸收完成,新表皮与旧壳分离明显,摄食停止。新外表皮分泌完成,虾开始吸水,准备蜕壳。


蜕壳期:身体大量吸水后,旧壳破裂,虾弹动身体自旧壳中蜕出,此过程只有几秒或数分钟。


蜕壳后期:刚蜕出时,虾新壳柔软有弹性,虾开始大量吸水使新壳充分伸展至最大尺度,此时活力弱,不摄食。此过程也较短。


后续期:身体虾壳开始钙化,开始大量吸收钙质和微量元素,此过程决定于水体中钙质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缺乏会使虾软壳时硬壳时间增长或不能完全硬壳,加大蜕壳期虾的风险。等壳硬化后,能够支撑身体时,虾体会排出身体吸收的过多水分,开始摄食,完成一次蜕壳周期。


【5】蜕壳的整个过程中钙的变化




刚蜕壳 :尚不进食,此时外壳柔软,无法站立,继续吸收水分,体重增加。表皮开始钙质化,已可站立,但外骨骼仍然很柔软,体重稳定,水分含量仍高达86%。


新壳钙化:新壳的钙化阶段仍不进食,钙质开始分泌,附肢的各肢节可以弯曲而不断裂,水分含量85%;外骨骼继续分泌,各附肢弯曲时会断裂,水分含量83%。


表皮变硬:较早阶段仍继续钙化,并开始进食。此时是组织生长的主要阶段,身体开始变硬,头胸甲前端及侧面钙化仍不完全,水分含量61%。处于蜕壳中期,钙化完全,且在钙化层下产生薄膜层,代谢物开始堆积,组织生长安全。


下次蜕壳的预备阶段:开始进行钙的再吸收,新壳的最外层已分泌出来,渐渐进食,代谢物可被运用,在分泌新的色素层之后,活动开始减少,水分含量在59%~61%之间;接近蜕壳的第一特征已出现,在旧刚毛基部有新刚毛长出,新的上表皮已由皮下组织分泌出来。由于旧壳中大量钙的再吸收,造成裂隙而留下适当的空间。沿着裂隙,钙的再吸收完全,从而产生表皮的一个裂口,虾体自此从旧壳中脱颖而出。


个体从旧壳中蜕出:快速吸收水分,一般在低温时会形成抑制蜕壳的现象,延长蜕壳的时间。对虾蜕壳在夜间或清晨进行,时间短促,一般为10~15分钟。幼虾蜕壳次数通常比成虾多;营养均衡而全面优质时,蜕壳次数亦较频繁;环境的刺激也会影响蜕壳。

【6】对虾脱壳不遂的症状




(一) 蜕壳不遂的症状及观察。常见的观察方法及症状有以下几点:

1、大脱壳期(初一、十五前后)水体表面和料台看不到虾壳。
2、虾体外壳发黑(绿),不透明。正常虾为玻璃色。

3、头胸甲很硬而尾部虾壳很软,前后不一致,即尾部已蜕壳,而头胸甲没有。
4、双层壳:即剥开外层虾壳可发现里面还有一层软壳。
5、虾体表面粘稠,不光滑,对虾生长速度很慢,可能是蜕壳不遂导致。


龙虾蜕壳是什么原因(蜕壳不遂原因解剖和处理建议)(1)


(二)对虾蜕壳问题在近几年越来越严重,蜕壳不遂存在的问题有:生长缓慢,吃料不长,活力差,严重者排塘。


【7】对虾脱壳不遂的原因




在养殖过程中,造成对虾脱壳不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素。

养殖水体中的钙,镁等矿质元素含量不足,影响对虾的蜕壳。

多发生在淡水养殖的过程当中,淡水地下水的微量元素原本就少,因而地下水被使用养虾时间久了,仅有的少量微量元素因对虾生长所需被汲取后,在未得到外部补充时就更缺乏微量元素,而缺乏对虾所需微量元素的水体并不利于对虾新壳的形成和硬化,从而导致对虾脱壳困难。


2,养殖环境变差。

养殖环境恶化,底质差,氨氮,亚硝酸等过高,pH值异常,缺氧等。

低溶氧,氨氮,亚硝酸盐过高,pH异常等因素的长期存在使对虾处于长期高度强应激状态,对虾体质下降,同时虾体对水体中的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也受到影响,无力脱壳而造成脱壳困难。有的病虾旧壳仅脱出一半或脱出旧壳后身体反而缩小。


3,细菌的感染,导致对虾蜕壳困难。

对虾因细菌性感染,造成机体相关组织器官的病变,体质下降,脱壳时体力衰竭,出现脱壳困难。通常细菌感染可以通过虾体的其他部位的组织器官(如触须,附肢等部位的病变来判断)。


4,纤毛虫的寄生。

纤毛虫在对虾体表的寄生,一方面是增大对虾蜕壳时的负担,在蜕壳的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体力,另外,纤毛虫的寄生也会导致对虾摄食的下降,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感染,造成对虾体质的下降,引发脱壳困难。

【8】对虾脱壳不遂的预防及处理建议。




(一)预防。

1,在养殖的过程中做好底质和水质的管理,确保水质指标的稳定和在养殖对虾适宜的范围内,保证池塘底部溶氧的充足。


2,在对虾蜕壳高峰期来临之前,即农历初一、十五前后5天,使用肠卫士增强对虾的体质,外用补钙钙产品等补充水体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促进对虾的顺利脱壳。


(二)处理建议。


对虾发生脱壳不遂时,可以先外用补钙产品和抗应激产品,连续使用2-3次,在入夜前可以使用长效增氧产品等化学增氧剂,补充池塘底部溶氧的不足,有利于对虾的蜕壳。


减料内服,可以使用肠卫士连续使用2-3天,增强对虾的体质。

同时进行水质检测,如果发现水体的不良,氨氮,亚硝酸盐,pH偏高等需要及时进行调节。


龙虾蜕壳是什么原因(蜕壳不遂原因解剖和处理建议)(2)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