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如水任方圆(上善若水任方圆)

心静如水任方圆(上善若水任方圆)(1)

“上善若水”出自于《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能使万物得到恩泽,却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过于水。而“上善若水任方圆”是在讲处世哲学。即人生在世,既要有棱有角,也要学会由方转圆,海纳百川,包容万物,能够在纷杂的世间能处事不惊,“平和心态静如水,正直为人明如水,轻看名利淡如水,笑对坎坷韧如水”。真正做到,如水之静,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韧。

中国有句古训叫“外圆内方”。即做人内要方正,外要圆通。认为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强调做事要方正,要有鲜明的棱角;做人需圆通。要有处世的技巧。而“上善若水任方圆”恰恰昭示了上善若水的为人之道和方圆之间的处世价值,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方即规矩。方在先,规制前置,万物勃发而有序;圆即策略。圆在后,进退有据,物理缓急而折中。方者,世之经;圆者,事之纬,经定而纬成,方定而圆畅。历史上,诸葛亮守规矩而立方圆,既能挥泪斩马谡,又能七擒七纵孟获,可谓方圆之间,各得其妙。

在现实生活中,网球是圆的,球场是方的,方圆之间组成了我们最爱的运动。方球场可以让小圆球尽情飞舞,但小圆球不能越过方球场的底线。相互包容却又坚守底线,才是这项运动的魅力。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不同的容器:有的人是方的,有的人是圆的。方,体现的是一种原则和人格的维持,是做人的底线和不屈服的心态;圆,体现的则是一种豁达和容忍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心胸和能屈能伸的气度。方的可以用来装牛奶,圆的可以用来装矿泉水。我们总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液体装入其中。正如李白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今社会,国有国法,军有军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人们处世做人总要有个原则,总要把握一个度,把握好一个底线。中国的传统思想都以儒家学说的“君子”为理想标准,然而,在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却很容易迷失自我,只有把握做人的原则,社会才会奏出和谐的音符。这就要求我们“矝而不争,群而不党”,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心内完善的人。只有内心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左右。可人生苦短,来去匆匆,我们可以青春,可以年少无知,可以等待那个不让我们再迷茫的契机,但在等待的那个契机出现之前,我们还是要懂得改变,学会负责,并注重内心的修养。

人世间才者有二:任事与谋划。任事者,贵在平实,不弃琐细,不厌繁剧,不羡奇诡,不越常理;谋划者,贵在奇变,料人之不能料,测人之未可测,慧眼卓识而叛逆常规,方得有奇略长策。二者随方就圆便可圆通处事,化解纠葛,使上下同心而成事。在古代圣贤中,孔子以方为德,认为方是规矩,是礼;老子以圆为善,觉得圆为无懈,是道。可我们回看方圆,却都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但圆有柔和圆满之美,方有工整方正之美,圆和方体现了刚与柔完美的艺术结合。我们不是经常谈论聪明智慧吗?“聪明”与“智慧”的区别就在于选择与适应。聪明者总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智慧者则是把自己变成水,身怀最强大的实力却以最谦卑的姿态去适应各种环境与变迁。所以说,智者若水,方能任尔方圆,才会有一种处于旷世山野之间那种听风饮涧的怡然。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生活中的景色总是让人流连忘返,可我们往往看着看着就淡化了去探寻美景深层次方面的东西,只是停留在眼界。所以景色也就还是景色,入眼不入脑。其结果是多看一物,少思一悟。明朝田汝成在其所著《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中写道:“方圆大小随人,腹里文章儒雅。有时满脸桃红,常在风前月下。”当然,这多少有些调侃的味道,但究其本意,还是强调意识心态的问题。告诫我们大可不必为了表现和出彩而刻意的粉饰自己,因为富者,富有宇宙四海;贵者,贵有自知之明。

记得有一本杂志,卷首语是这样写的:“在飞机上,坐头等舱的人都在安静的读书、看报;坐商务舱的人都在紧张地办公;坐经济舱的人都在悠闲地聊天、玩手机或打游戏。”于是,作者便发出疑问,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人的行为,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人的位置呢?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是懦夫把自己变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编辑:孙宝胜

转载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