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

一、什么是笔势

在点画中,势局限在起笔、行笔和收笔之内,有各种轻重快慢的变化,但是变化不大,表现力有限。在结体中,由于连续书写,点画两端带出了牵丝,牵丝也有轻重快慢变化,而且,牵丝与点画相组合,又有轻重快慢的变化。

轻重快慢的对比形式多了,对比的反差强了,节奏感更加明显丰富,势的表现力因此而大大提高。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1)

节奏是生命力的表现,节奏发生的生理学基础是心脏跳动有规律地起伏,表现在艺术上,它的发生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第一,朱光潜在讨论诗歌的节奏时说:“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自然现象彼此不能全同,亦不能全异,全同全异不能产生节奏。”节奏产生于相关的不同形式的对比之中。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2)

第二,孔颖达疏《礼记·乐记》说:“节则止之,奏则作之。节奏产生于不同形式的连续不断的变化之中。

第三,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说:“节奏的本质形态,是某一个特别单位的有规则的重复。”也就是不同形式在大致相等的时间间隔中作周期性的交替变化。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3)

第四,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说:节奏的本质在于连续进行的事件所具有的机能性,“

我们所说的事件不仅仅是指在某一时间片段内持续的事件,事件事实上也是一种变化,亦即有一种开头和结尾的变化过程·····当前一事件的结尾构成了后一事件的开端时,节奏便产生了”。节奏产生于前后事件的连续关系之中。

相关的不同形式、连续不断的变化、周期性交替以及交替时的连续方式,这是节奏的四大要素,它们在笔画与牵丝的组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4)

首先,笔画与牵丝这两种形式既不是全同也不是全异。

其次,笔画走在纸上,以连续的形式出现,为“奏”;牵丝大多走在空中,以断的形式出现,为“节”。

再次,从笔画到牵丝,从牵丝到笔画,是一种周期性的交替。

最后,牵丝是上下笔画的连续纽带,从笔画到牵丝,任何笔画的收笔都是下一笔画的开始;从牵丝到笔画,任何笔画的起笔都是上一笔画的继续。

总之,笔画与牵丝的组合,具备了节奏的四大要意,处理好它们各自的表现以及相互关系,就会产生出节奏感。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5)

这种节奏感给结体的书写之势带来许多新的内容,它们超出了点画之势的范围,因此书法家称之为笔势。

1.笔势的书写原则

笔势包括点画和牵丝两个部分。

蔡邕《九势》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这些论述都注意到了笔画与笔画的连写,注意到了牵丝问题。

唐陆羽在《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中记载怀素的笔法观说:“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飞鸟出林”比喻收笔时回锋带出的牵丝,“惊蛇入草比喻起笔逆入时埋没在点画中的牵丝。将飞鸟出林与惊蛇入草的牵丝连接起来,上一点画的收笔即下一点画的开始,下一点画的起笔即上一点画的继续,这种连续性和运动感就是笔势的书写原则。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6)

对笔势的阐述唐人用比喻,比较隐晦,宋人开始用口诀,比较明白。

据南宋姜夔的《续书谱》记载:“翟伯寿问于米老曰:“书法当如何?”米老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因为汉字上一笔画的结束处往往位于下一笔画开始处的相反方向,例如横画的终点在右,下一笔画的起点一般都在左上或左下;竖画的终点在下,下一笔画的起点一般都在上左或上右。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7)

所以为了表现连续书写的笔势,点画写到结束处时,都要有一个缩和收的动作,这个动作就是下一笔画的开始。米芾口诀的本意如此,但是表达得不够明确,后人误将收和缩理解为只是点画的造形需要,为了笔画形状的完美,而去增加收和缩的用笔动作,结果上下笔画失去了书写之势,相互之间缺少连属关系,无法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显得非常刻板。

董其昌有感于此,特别为它设置了一个前提,《画禅室随笔》说:“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须结字得势”,就是强调要从结体的角度,在上下笔画的连续书写中去表现收和缩的笔势,这样就不会误解了。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8)

在此基础上,后人又进一步补充,提出“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口诀,强调笔画起笔时的逆入,将笔势写法表达得更全面了。“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如同“飞鸟出林”,表示笔画的收笔是下一笔画的开始,“欲右先左,欲下先上”如同“惊蛇入草”,表示笔画的起笔是上一笔画的继续,两者合起来,完整地揭示了笔势运动。

逆入与回收通过牵丝映带,将不同形势的上下笔画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时间展开的过程,并且通过对比,产生节奏的感觉。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9)

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说:“节奏的本质是紧接着前一事件完成的新事件的准备.····它的运动必然是完整的形态,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感觉到它的开始,它的意图和完成,并且能够看到最后的情况和下个过程的准确开始。节奏是在旧紧张解除之际新紧张的建立····其产生新转折点的起因则必然内含于它前期的结果中。

逆入与回收是产生节奏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宋以后的帖学书法家都把它作为笔势书写的原则,无论在创作还是在研究上都特别强调。

但是,当代出版的各种书法论著和教材在讲逆入回收时,几乎全都不把它当作笔势看待,仍然在点画造形的范围内来分析与介绍,这是非常遗憾的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10)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11)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12)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13)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14)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15)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16)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17)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18)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19)

沃兴华笔法讲解五(沃兴华笔势论)(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