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士学位录取了不去有说法吗(第二学士学位再也没有了)

7月26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对学士学位授权授予、学士学位管理等作出进一步规范。

《管理办法》明确:为分类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设置辅修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联合学士学位三种学士学位类型。为做好工作衔接,将设置三年过渡期。文件还提出,不再招收第二学士学位。

第二学士学位录取了不去有说法吗(第二学士学位再也没有了)(1)

热点问答(节选)

Q:请简要介绍一下《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分为五章26条。

第一章总则,共3条。主要阐述改进和加强学士学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学位授权,共7条。主要明确学士学位授权审核的权责,提出了标准和程序等相关要求。再次重申了学位授权审批、授权审核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明确省级学位委员会制定审核标准和办法,完善审批程序。继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对于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可进行学士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

第三章学位授予,共7条。主要强化授予学士学位程序、标准的要求,提出可授予辅修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并分别作出规定。

第四章管理与监督,共6条。主要明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省级学位委员会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各自职责,对信息公开提出要求,提出建立完善学士学位质量监督和学位授予救济制度等。

第五章附则,共3条。对中外合作办学中学士学位授予问题和第二学士学位作出规定。

Q:《办法》提出设立辅修学位、双学位、联合学位的考虑是什么?

目前,围绕着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优质资源共享,各高校积极探索,积累了经验,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部分做法缺乏政策依据的问题。为分类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文件提出设置辅修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联合学士学位三种学士学位类型。

对于全日制学生在本校自主选择读多个学位的,可以采取辅修学士学位方式;对于学校主导开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可以采取双学士学位方式,对招生、培养、毕业等进行整体设计,由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批。对于校际之间正式开展的复合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可以采取联合学士学位方式,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报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批。

各省应制定双学位、联合学位项目的审批细则,从严审批管理。同时,为确保学位证书的权威性,对于获得多个学士学位的都只发一个证书,所获各类学位情况在证书上予以注明。

Q:《办法》明确不再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的考虑是什么?

第二学士学位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非常薄弱的情况,以及我国人才结构实际,根据国家建设需要,提出的一种应急性人才培养渠道。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对于弥补研究生教育不足而设立的第二学士学位,已基本完成了历史使命,且高校目前实行的第二学士学位,很多也是双学士学位和辅修学士学位的模式,为此,文件提出不再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

Q:《办法》提出建立完善学士学位的质量评估制度和抽查制度的考虑是什么?

长期以来,对学士学位的质量监督比较薄弱,为加强管理,填补政策空白,《办法》要求省级学位委员会建立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质量的评估制度和抽查制度,并提出了处置措施,进一步完善保障质量的制度体系。

Q:如何加强工作衔接?

为做好工作衔接,保证平稳过渡,将设置三年过渡期。过渡期期间,高校按原有政策执行,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按《办法》执行;过渡期结束后,2022年所有高校按《办法》执行。

在过渡期间,各高校应主动实现现有政策与《办法》规定之间的有序过渡,切实维护学生利益。

释疑:第二学士学位和双学位有啥区别?

第二学士学位属于大学本科后教育的一种,与培养研究生一样,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种途径。申请修读第二学士学位不仅要通过学校自己组织的考试,还要求报考者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7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提到,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者,毕业工作后起点工资与研究生班毕业生工资待遇相同。

这和双学位有着本质的区别。双学位指的是在本科学习阶段,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学习了另一学科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要求者可同时获得另外一个学科的学士学位。按第一专业就业,毕业待遇一般视为本科学历文凭。但辅修二学位可以作为参考,部分省份有所认同。

来源:教育部官网、吉林发布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掌上德宏”app!

责编:董绿叶 杨国平

审核:杨 旻 张仁韬

推 荐 阅 读

第二学士学位录取了不去有说法吗(第二学士学位再也没有了)(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