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能量跟正能量(正能量与负能量)

很多人把一个人积极乐观定位为绝对的正能量,把低沉冷淡等不代表积极含义的行为都看作是负能量。换言之,他们将这两个词看作绝对的对立!

有一段时间,我也曾那样认为,并被正能量裹挟,为了展示能量而能量。以前确实心态比较积极,也较为满足,想的也没那么多,所以很多事情大多随心境而为,且拼搏心强盛,所以在外人看来,确实是比较正能量,还能感染几个人。

但也正因为大家的固有印象,有些时候的不开心都放在心里承受,佯装开心,把正向的东西输出,而不那么正向的就自我消化,渐渐地变得不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另一面。偶尔表达一些忧愁,他们也觉得是故说愁。

曾经的文字为了追求所谓的正能量,有时也会刻意用一些激昂或令人愉悦的词。那时也会想:这有必要吗?但因为年少,也没有深究其中内涵。自开始分享感悟文章以来,各平台始终会提到“文章以正能量为佳”的要求。这让我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

有时我看文章或是书籍,时常会回顾感受并加以在心中总结,并从中学习自己生活中或是情感中需要的东西,当我在看那些故事或是文章内涵时,我越发觉得,所谓的正负之分实在有些绝对与牵强。

负能量跟正能量(正能量与负能量)(1)

比如,去年看《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时,在影院哭得不能自已,电影散场了,我坐在位子上一直在整理情绪,但是只要想起电影片断,眼泪就要往外流。后来和朋友去旁边小店吃东西,等餐的时间,想起小男孩的经历还是忍不住要红眼眶。因为2018年时,我看过许多战争类的小视频和图片,还看过一些战后创伤的故事,其中还包括叙利亚和伊拉克战后,平民的生活。将两者一关联,共情就越强烈,也就越难过。

再比如看《素媛》《寄生虫》,他们传达的都不能称之为是正向的能量,我身边的人也大多说看完心理压抑,要缓好几天。而我比较奇怪,我喜欢看这种片,因为从故事和情绪中的悲与荒诞或是现实的残酷,我可以窥见一些反面的东西,来达到现实生活中的平衡。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的负面,在我这里,是另一角度的正面!

这类似于,一种对比性情感。

负能量跟正能量(正能量与负能量)(2)

当看到战争后的悲凉与存活的不易,就会对比自己的生活,觉得自己拥有的实在太多。

当看到别人为了一份工作而违背初心,对比自己,实在该庆幸自己可选择的有何其之多。

当看到别人没有条件学习时,反观自己,只要我想,我随时都可以捧一本书惬意的阅读,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

同样一件事,不同人的角度与看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字与电影都是一种表达,生活中的种种也不尽相同。如果单是以积极乐观定位正能量,以悲伤难过定义负能量,就忽略了其它能量的影响。在正与负之间,还有很多情感是相对中立的,不是非此即彼。

负能量跟正能量(正能量与负能量)(3)

多角度空间

既然情感大多时候,为中立,那文字又为什么要以“正面”的统一方向来表达呢?我曾经在朋友圈发过一句话:故事的悲欢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看故事的人。

故事只是一种陈述,它能激励人,还是让人难受,都不是故事本身能决定的。将它们转化为任何一种能量,全凭看的人。推及生活,无论一件事它是好是坏,对自身的影响是正是反,都取决于自己的内心。

无论是生活、文字,都没有绝对的正能量或是负能量!更不用说绝对的对立了。

负能量跟正能量(正能量与负能量)(4)

大部分人,只不过是在他人的生活或是文字里去找自身的影子,从而产生启发和思考。

该如何转化?转化成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就看个人了!

前面说曾因为文字的特定表达而受限,我绝对不是特例。只希望以后客观、真实记录,不曲意逢迎和为文体所限,让自己表达得更畅快一些,更淋漓一点!

-END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每天三两字,与你体悟人生,三琴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