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大坝镇基层治理项目招标(普宁大坝镇基层治理)

每天在网格里排查走访,日行三万步;搬运物资搭建临时核酸检测采样点,每天上门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健康随访和核酸检测;从清晨到晌午的卡口值守……这一幕幕,都是普宁市大坝镇众多网格员应对疫情的工作缩影。

“08·31”关联外地疫情发生期间,大坝镇党委根据上级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将党支部建在网格、服务点设在网格、党员纳入网格,将全镇分解为三级网格,划分管理网格445个,其中一级网格35个,二级网格105个,三级网格305个;成立58个临时党支部,发挥网格“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优势,结合“三联三服务”专项行动,层层发动党员干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职责明晰到岗位,指令传达到各组,工作落实到网格,构筑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屏障。

铁嘴巴 铁脚板 织密防疫“信息网”

“你好,请问你家中常住人口有多少人?近期是否有人从外地回来?”“请问近期是否去过这几个地方?”“请问家里人都做核酸了吗……”为确保外来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大坝镇的网格员通过打电话排查相关人员,有时打到声音沙哑还不肯停下。

普宁大坝镇基层治理项目招标(普宁大坝镇基层治理)(1)

“打电话看着简单,实际上也不容易,遇上不配合的群众,我们就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经常苦口婆心跟群众讲道理,练就一张‘铁嘴巴’。”网格员小江表示。

除了要有“铁嘴巴”,还要有“铁脚板”。网格员们充分发挥对人、地、事、物熟悉的优势,严格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采取“敲门行动”,对住户、商户进行“地毯式”走访,逐户摸排登记“是否有重点地区旅居史”“是否接种疫苗”等信息,第一时间上报异常,不断完善数据台账,落实分类防控措施,辖区人员信息逐步走向“底数清、情况明”,为管控措施精准落地、服务管理全程跟踪打下坚实的基础。

严管控 暖服务筑牢防疫防线

为构建良好防疫秩序,大坝镇强化镇、村(社区)交通卡口管控,设立了8个活动卡口和73个固定卡口,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守巡查,镇村的党员网格员们身穿红马甲,与民警、民兵、消防员、志愿者等工作人员冲在一线。

虽然天气炎热,卡口值守工作也开展了多日,但“红马甲”们依旧认真、仔细。

“请提前准备好核酸码,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间隔,不要交谈。”在大坝镇马厝宅村核酸检测采样点,下沉村的党员网格员在协助完成搭设帐篷、搬运物资、设置“一米线”、拉设警戒线、场地清理消毒等工作后,又主动承担起检查健康码、维持秩序等工作,从早忙到晚。核酸检测结束后,还有一些网格员要对居家健康监测人员进行体温测量、登记和上门核酸检测。

集结防疫“众力量”

“08·31”关联外地疫情发生期间,大坝镇成立了28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共出动1200多名党员志愿者;团普宁市委组织普宁市一线爱心协会等志愿服务组织发动700多名志愿者;普宁市委组织部统筹选派17支党员干部抗疫先锋队、460多名队员;普宁市委政法委统筹选派14支防疫管控志愿者队伍、700多名队员。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力量在抗疫一线迅速集结,下沉到各个网格中,就地转化为网格志愿者,重点支援排查管控、核酸检测等工作。

普宁大坝镇基层治理项目招标(普宁大坝镇基层治理)(2)

“我是老病号,这次疫情来得突然,家里药不够用了,幸好有党员网格员给我买药送药,真的十分感谢。”家在大坝镇临时管控区的陈老伯说。

实施封控措施后,各网格员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多种方式,对临时管控区内的特殊群体家庭,进行逐一摸底排查,及时了解低保户、五保户、孤儿、老弱病残等人员的生活情况,根据群众需求为他们提供米油肉蔬等基本生活保障物资和关爱服务,发挥网格治理“茶余饭后可达、房前屋后兼顾”治理优势,切实做到隔离不隔心。

大坝镇的网格员们用一个个暖心的举动,以“网格力量”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记者】林捷勇

【通讯员】罗凯瀚

【作者】 林捷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