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靠谱吗?你真的理解非我族类

随着时代的变化,同一句话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它的意思与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这与文化的变化、民族的融合、政权的变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好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它的意思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与原本相差了太多,一点一点的变动,到如今,无论是它的意思还是应用范畴都与一片有了很大的不同。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靠谱吗?你真的理解非我族类(1)

这就话最早的时候,是出现在《左传》里面的,而且当时它的意思也不是我们如今所理解的买个意思,而是说不是同一个国家的人,不是一个姓氏,就不会形成一条心。当时鲁国与晋国是同盟关系,于是鲁成公为了表示自己的友好,就去晋国进行了为期几天的友好访问,不想遇到了尴尬,因为他去晋国就没有受到人家的重视,没有怎么以礼相待他,这让他感觉很丢脸,毕竟自己可是一国之君。于是回到鲁国后,他就召集臣子,和他们说要与晋国断绝这种盟友的关系,去寻找另一个伙伴,也就是楚国,也是一个大国。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靠谱吗?你真的理解非我族类(2)

但是,他的臣子季文子却强烈反对,就告诉他,晋国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它实力比较强,是个大国,国内也是比较的和睦,没有什么矛盾。如果我们突然和他们反目,很容易让他们仇视我们,甚至攻打我们,最重要的是,它离我们太近了,一旦发生战斗,我们连求援的机会都没有。接着,他又接着劝国君,晋国虽然对我们不是特别重视,但我们都是姬姓后代,而楚国却不是,又怎么会和我们同一条心呢。这才让鲁成公打消了念头。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靠谱吗?你真的理解非我族类(3)

后来,到了后面的朝代,由于大多时候王权都是处在中原地区,而统治者也是属于汉人。其他少数民族就在周边的地域生存繁衍,经常会骚扰边境,甚至是举兵进犯,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这个时候,对于汉人来说,那些少数民族就属于异类,不是本民族内部的人,有着很深的仇视感的。所以,那个时候,匈奴、蒙古、西夏、金等等民族,都是属于异族,这就话就是可以应用到他们身上。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靠谱吗?你真的理解非我族类(4)

再到后来,清朝时期,列强来了,那些蓝眼睛,红毛发的人,就和我们不是一个民族了,也不可能有好心,更不会和我们一条心。于是,这个时候的非我族类就已经是根据国家来划分了,和我们不是一个国家的人,怎么会和我们一条心呢,尤其是清朝,就是指那些列强,实乃非我族类。

到了现在,这句话已经很少用了,因为全球化的影响,这种言论也是不怎么和谐的存在。如果还是在国内范围内说这句话那就是有些别有用心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