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喜剧特点(从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看有关男女情感隐喻对比)

导语:情感是人类最普遍的人生体验,抽象的情感常被隐喻化。 对于同一情感,男性与女性之间既存在相同的情感隐喻表达式,也存在不同之处。从认知社会语言学角度对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的情感隐喻进行归类,探讨了男女情感隐喻的共性与差异性。 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的体验认知存在差异,其思维方式受到不同社会文化的影响,形成各自独有的情感隐喻。此外,体验认知具有共性,不同性别会使用相同的隐喻表达式表达同一情感。丰富的情感隐喻塑造了莎剧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影响认知的主客观因素,开始在认知框架内探讨语言现象。国内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的引进与介绍。另一类是运用理论进行文本分析或考察社会语言现象运用认知理论研究莎士比亚戏剧(以下简称"莎剧")的成果较多。一类是在认知领域内的莎剧研究,如用意象图式分析神话隐喻的跨域映射;另一类是莎剧的跨学科研究。对于同一情感,不同性别能够产生相同或不同的隐喻表达式。从社会角度看,年龄、性别、阶级差异会影响人的思维,进而影响语言的生成方式。 莎剧包含较多的情感隐喻,我们以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中的情感隐喻为语料,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不同性别情感隐喻的使用差异,并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究其成因。

一、男性独有的情感隐喻

《现代汉语词典》对情感的定义是: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包含较多的情感隐喻实体概念隐喻是指把事件、活动、情感、思想等具有连续性质的、抽象的经验看作是不连续的、有统一形体的实体或物质的隐喻方式。四大喜剧的情感隐喻常以动物作为始源域, 情感作为目标域,通过始源域对目标域的映射形成概念隐喻。我们能够借助具象的动物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抽象的情感。剧中男性独有的"愤怒""欲望"等情感,其分别通过毒蛇与猎犬带给我们直观的感受。

1、男性独有的"愤怒"隐喻

在四大喜剧中,男性并不掩盖其愤怒情绪,该情感被喻为具有攻击性的动物,人们通过感受毒蛇、猎犬等概念来体会认知主体的情绪。 例如:

①SIR TOBY BELCH: …─ into a most hideous opinion of his rage, skill, fury, and impetuosity.

This will so fright them both that they will kill one another by the look, like cockatrices. (Twelfth Night)

②SIR TOBY BELCH: but thy intercepter, full of despite, bloody as the hunter, attends thee at the or-chardend.(Twelfth Night)

例①中,托比·培尔契爵士正在策划薇奥拉与安德鲁的决斗。他认为,愤怒的安德鲁像传说中的毒蛇一般让人感到害怕,只要一见面就将对方置于死地。 在例②中,安德鲁又被喻为杀气腾腾的猎犬,等待对方出现将其撕碎。在隐喻认知中,人们依据事物所形成的意象进行相似性联系,进而构建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在理解愤怒这种不具备实体属性的情感时,人们通过自身的体验经验,将"愤怒" 与"毒蛇""猎犬"意象建立了联系,即它们都是可怕的,具有很大的危险性。通过理解动物意象来体会抽象的情感,"ANGER IS COCKATRICES""ANGER IS HUNTER"能够形象地表达认知主体的愤怒之情。

莎士比亚喜剧特点(从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看有关男女情感隐喻对比)(1)

图一 《第十二夜》

2、男性独有的"欲望"隐喻

女性表达欲望被视为是出格的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少有提及。而在莎剧中男性则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欲望。 例如:

③DUCK:O, when mine eyes did see Olivia first,Methought she purg'd the air of pestilence;That instant was I turn'd into a hart,And my desires, like fell and cruel hounds,E'er since pursue me. (Twelfth Night)

在例③中,奥西诺表示对奥丽维娅一见钟情,那一刻他变成了公鹿,自己的情欲则像凶猛的猎犬对她紧追不舍。当人们用一个领域的意象图式来理解另一个领域的经验时,隐喻便出现了。在此,奥西诺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猎犬追逐小鹿的过程可视为一个"起点—路径—终点"图式:猎犬开始追逐猎物,它离猎物越来越近,最终捕获猎物。欲望占领了奥西诺的内心,我们可以借助猎犬捕捉小鹿的路径图式来理解其欲望是如何产生、发展和结束的。猎犬与欲望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在奥西诺的认知加工之下,猎犬追逐猎物的过程被映射为欲望逐步占领自己内心的过程,因此,产生了"DESIRE IS HOUND" 隐喻。

莎士比亚喜剧特点(从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看有关男女情感隐喻对比)(2)

图二 《第十二夜》经典情景

人的情感从本质上讲是抽象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建立在经验上的隐喻来实现概念化并加以表达。"情感"概念与"动物"概念看起来毫无联系,但在人们的体验基础上,它们所形成的意象具有相似性,能够构建联系并形成对应关系。剧中的"愤怒""欲望"情感为男性所独有。陈薇认为,这是由男女的社会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由于男性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形成了强势的交际风格,因此,男性会更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会刻意压制社会规约之外的感情。可见,"愤怒"与"欲望"在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中形成了男性所独有的情感隐喻。

莎士比亚喜剧特点(从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看有关男女情感隐喻对比)(3)

图三 莎翁戏剧经典情节

二、女性独有的情感隐喻

一般来说,女性心理较为脆弱,遇到挫折、危险时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在四大喜剧中,女性独有的 "悲伤""恐惧"隐喻,与剧中男性独有的"愤怒""欲望"隐喻形成鲜明的对比。

①女性独有的"悲伤"隐喻

四大喜剧中有较多女性独有的"悲伤"隐喻。例如:

④VIOLA:A blank,my lord:she never told her love,But let concealment like a worm i'th'bud.Feed on her damask cheek: she pin'd in thought…(Twelfth Night)

在例④中,女扮男装的薇奥拉谎称自己有一位姐姐,她爱上了一个男人,但又不敢吐露内心,任由隐藏在心中的爱变为抑郁侵蚀自己,如同蛀虫侵蚀蓓蕾一般。她假借姐姐之口,向爱人倾诉自己强烈的爱及相思之苦。薇奥拉将"悲伤"喻为虫子,我们难以找到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我们能够理解花朵被蛀虫啃噬的结果:绯红的花瓣渐渐失去色彩,花朵凋零,最后枯萎。花朵被啃噬的结果被一一映射为自己悲伤的状态,形象地描绘了薇奥拉内心压抑的爱转为悲伤而饱受折磨的状态。

莎士比亚喜剧特点(从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看有关男女情感隐喻对比)(4)

图四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

2、女性独有的"恐惧"隐喻

四大喜剧中还有较多女性独有的"恐惧"隐喻。例如:

⑤HERMIA:Lysander,look how I do quake with fear.Methought a serpent ate my heart away.And you sat smiling at this cruel prey. (A Midsum-mer-Night's Dream)

在例⑤中,赫米娅与拉山德私奔栖于山坡上,她醒来时发现胸口有条蛇,恐惧之情犹如毒蛇啃噬内心。人类对毒蛇的恐惧根植于意识中,以至于只要看到蛇类就会本能地感到恐惧。 在《圣经》中,"the Old Serpent"指"魔鬼",它被耶和华诅咒,永远摆脱不了恶毒的本性。 《旧约·创世纪》说:唯有蛇比田野一切活物更狡猾,它是把人类拖入黑暗堕落的使者。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人类对毒蛇就存在畏惧心理,提起毒蛇人们就会产生"阴险、邪恶"等习惯性联想

莎士比亚喜剧特点(从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看有关男女情感隐喻对比)(5)

图五 莎士比亚下的女性群像

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 在《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因担心海上货运船只的安全而感到难过悲伤,但剧中没有出现"悲伤"的情感隐喻。因此,"悲伤"成为了四大喜剧中女性独有的情感隐喻。一般来说,女性的心理承受力较差,性格较为软弱,容易产生悲伤、恐惧等情绪。四大喜剧中女性独有的"恐惧"情绪,形成了剧中女性独有的情感隐喻。陈薇认为,男女分属不同的社会亚文化群体是语言性别差异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男性和女性在孩提时就被期待发展成为由生理因素决定的角色。社会对男性的期待是积极勇敢,而对女性的期待则是温柔文静。在社交中,话语量少的女性才符合人们既定的社会期待,因此,薇奥拉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认为自己是墓碑上刻着的"忍耐"的化身。而剧中的奥西诺公爵数次向奥丽维娅表达爱慕之情,在我们看来是积极勇敢的表现,也符合人们对男性的社会期待。

莎士比亚喜剧特点(从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看有关男女情感隐喻对比)(6)

图六 莎士比亚

上文中不管是男性独有的愤怒、欲望情感,还是女性的悲伤、恐惧情感,它们都被映射到人们所熟知的"动物"概念上,因此,抽象的情感变为了具象实物。通过理解动物被追逐或被啃噬的过程,我们能够具体地体会人物的情感。

三、男性和女性共有的情感隐喻

爱情是人类永恒美好的情感,其隐喻表达式丰富多彩。莎剧中既有男性和女性相同的"爱"隐喻,又有男性和女性独有的"爱"隐喻。下文分析剧中男性和女性相同或不同的爱情隐喻及其成因。

1、男性和女性相同的"爱"隐喻

由于爱情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情感,因此,在情感隐喻中的爱情的隐喻表达式最为丰富。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经过人的认知加工进行描述。人类具有相似的身体构造,在身体体验基础上形成的隐喻具有共性。因此,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男性和女性具有相同的爱情隐喻。 例如:

⑥BASSANIO: None but that ugly treason of mistrust,Which makes me fear th' enjoying of my love,There may as well be amity and life,Tween snow and fire, as treason and my love. (The Merchant of Venice)

⑦OLIVIA: How does he love me?

VIOLA: With adorations, with fertile tears,With groans that thunder love, with sighs of fire.(Twelfth Night)

莎士比亚喜剧特点(从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看有关男女情感隐喻对比)(7)

图七 《威尼斯商人》经典场面

例⑥是《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怀疑巴萨尼奥求婚是心怀奸谋,巴萨尼奥表明自己的决心:奸谋与我的爱情,犹若雪与火,不能相容。 在例⑦中,薇奥拉向奥丽维娅转达奥西诺对她的爱慕时,薇奥拉认为他的爱像烈火一般的灼热。在这两个例子中,巴萨尼奥与薇奥拉都认为真爱像火一般,即"LOVE IS FIRE"。由于这些情感隐喻都是建立在情感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效应之上,因此,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与生理因素的影响。人类具有相同的感觉器官,在感受某一情感时,身体会产生相似的反应,如恋爱中的人看到爱人时,心脏跳动加速,血液循环加快,身体温度上升,这些身体体验与火带来的感官感受具有类似之处。Lakoff 与 Johnson 认为,体验哲学的第一条就是"心智的体验性",即心智是基于身体体验的,意义是基于身体体验的,思维也是基于身体体验的,这是体验实在论的实质。由于人类能够感受到爱情与火的温暖甚至感受到灼热是基于相似的身体体验,因此,我们将"爱"与"火"联系在一起。

莎士比亚喜剧特点(从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看有关男女情感隐喻对比)(8)

图八 《威尼斯商人》

Fauconnier 认为,跨域映射是人类生成、传递和处理意义等认知活动的中心。人们对"爱"与"火" 进行认知加工,通过跨域映射构建二者的相似性,我们能够通过理解经验中对"火"的感受来理解"爱"的灼热。"LOVE IS FIRE"属于结构隐喻,即我们将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的部分特征映射到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的内涵。

根据始源域"火"对目标域"爱"的映射可见,在人的认知加工下,"LOVE IS FIRE" 这一隐喻能够激活一组对应的关系进而构建相互间的联系。我们通过视觉、触觉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火"的概念用以理解"爱"的概念,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直观地体会和认知主体对爱的感受。

2、男性和女性分别独有的"爱"隐喻

Lakoff 认为,隐喻映射在普遍性上有差异:有的可能是普遍的,有的是分布广泛的,还有的可能是某种文化特有的。由于人类的思维根植于人类身体的基本体验,而人类的身体构造基本相同,因此,能够产生相同的身体体验,从而产生相似的语言表达。此外,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在同一个社会大环境中,男性与女性受到的教育与社会规约有所不同,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会存在差异,其内在的思维不同,所选择的语言表达式也不同。在四大喜剧中,男性和女性具有独有的"爱"隐喻。 例如:

⑧DUCK: There is no woman's sides,Can bide the beating of so strong a passion,

As love doth give my heart; no woman's heart,

So big, to hold so much: they lack retention.

Alas, their love may be call'd appetite,

But mine is all as hungry as the sea,

And can dig est as much…(Twelfth Night,2.4.94-102)

HELENA: And therefore is Love said to be a child,

Because in choice he is so oft beguil'd. (A Mid-summer-Night's Dream)

例⑧是《第十二夜》中奥西诺公爵发表对爱情的看法,他认为女人的爱就像食欲一样,不是来自内心的冲动,而是舌端的欲望,浅尝辄止。而男人的爱如同大海一般宽广雄厚,包罗万象。例(9)中的海伦娜一厢情愿地痴恋着狄米特律斯却得不到回应,在她看来爱情就像孩童一样,在选择的时候容易上当。莎士比亚创作了剧中人物,他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对男女固定认知模型(即理想化认知模型)的影响。在思维无意识的影响下,莎士比亚为剧中人物选择了适合他们身份的隐喻表达式。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简称 ICM)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进行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是建立在许多 ICM 上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完型结构。在理想化的认知模型中,男性具有坚强、勇敢、有责任心等特点,而女性则具有温和、柔软、脆弱等特征。 奥西诺勇敢且有担当,如大海一般能够承受爱情的种种挫折。一般来说,男性的胸怀较为宽广,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因此,"MAN'S LOVE IS SEA"能够成为我们普遍接受的概念隐喻。而海伦娜的性格较为脆弱,在追求不到爱人时内心就感到失落、迷茫,因此认为"LOVE IS CHILD"。

莎士比亚喜剧特点(从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看有关男女情感隐喻对比)(9)

图九 《仲夏夜之梦》

综上可见,由于男性和女性具有相似的身体构造,他们感受事物的物理基础基本相同,因此,能够产生相同的爱情隐喻。但是,莎士比亚作为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中男女不同认知模型的影响,在思维无意识的支配下,选择符合社会认知的隐喻表达式。

四、男性和女性情感隐喻差异的社会因素

人的体验基础与思维方式会影响人的语言。社会文化能够影响人的思维,进而影响人的语言表达。男女不同的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会影响其语言表达式,因此,莎剧中存在隐喻表达式的性别差异。这是社会因素对隐喻表达式的生成所产生的影响。

1、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别差异

首先, 男性与女性具有不同的身体结构与生理功能。女性身材较为矮小、单薄,男性则相对高大、粗壮。思维具有空间体验性,人们通过身体在空间中的体验来逐步认识世界,以自己的身体作为量尺丈量和理解其他事物。在空间视觉上女性的身材较为矮小,常被喻为花草等低矮的植物或者小鸟、兔子等身形较小的动物。而男性高大的身材则被映射为树木或者虎豹等身形庞大的动物。由于客观现实经过人类的思维后形成固定的认知模式,即女性是弱小的,因此,女性所具有的爱也是弱小的,即剧中"WOMAN'S LOVE IS APPETITE"的情感隐喻。而男性所具有的爱则是强大的,即"MAN'S LOVE IS SEA"。此外,男性右脑较为发达,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女性左脑较为发达。 由于左脑控制人的情感区,女性的情感较为丰富,因此,在剧中女性使用了"LOVE IS CHILD"等较为感性的隐喻表达式。

2、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性别差异。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创造的成果,它提供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对个人心理、行为的表现方式起着导向和限制的作用。正是因为文化对两性心理、行为具有导向和限制作用,所以,形成了两性的社会性别。由于生理差别,男性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女性则处于被支配地位。现代社会仍然是男权社会,但社会分工差异缩小了,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束缚也大大减少。在莎士比亚时期,由于生产工具较为落后,男主女从的社会文化较为显著,因此,社会文化对女性的限制作用较强。这些文化渗透到人的思维中,形成了男性较为强悍与女性较为软弱的性格。在剧中奥西诺追求爱情,越战越勇,如猎犬般追逐自己的爱;而海伦娜追逐不到爱人时,顿生迷茫,认为"LOVE IS CHILD",容易遭人蒙骗。

莎士比亚喜剧特点(从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看有关男女情感隐喻对比)(10)

图十莎士比亚笔下的美女

此外,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文化要求。社会舆论、民俗等不成文的规范制约了女性的行为,要求女性须恭顺、温良、有教养等。女性若越出了规矩,违反了社会文化要求则被视为异类,将受到谴责。由于社会文化对人有着持久、深刻的影响,能够渗透到女性的思维意识层面,因此,女性需要克制愤怒、欲望等情感。在社会文化与性别定位的约束下,女性的语言具有礼貌、文雅、情感性等特征。因此,在四大喜剧中女性没有"愤怒""欲望"的隐喻表达式。相反,社会文化肯定男性敢于承担、勇于追求的性格,男性在语言上较为直白、粗犷,在四大喜剧中男性借具有掠夺性的动物为始源域表达"愤怒""欲望"之情,彰显了男性的原始情感。

结语:情感是抽象、不易言表的,人们常用具象、易于表达的事物隐喻情感。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实质就是通过人们熟知的事物来理解较难理解的事物,在情感隐喻背后隐藏的是人的思维方式。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从主观方面探讨语言;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从客观方面对语言进行分析。将二者相结合,能够从主客观层面挖掘隐藏在隐喻背后的认知因素与社会因素。

语言既是社会事实,也是认知事实。社会事实只有经过人主观的认知和加工,才能与语言发生联系,进而生成有意义的语言;而社会因素又影响人的思维,影响语言的表达。由此可见,认知与社会相互影响,语言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的男女性情感隐喻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