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成语由来(成语中的释迦摩尼文化)

无论是写文章还是与人交流,成语是表情达意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字或语言工具。

在我国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形成中,释迦摩尼文化在其中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文化词语中,约有近三万个词汇都源自于释迦摩尼文化。

下面我简单介绍几则与释迦摩尼文化相关的成语,极其出处和典故。

佛教成语由来(成语中的释迦摩尼文化)(1)

一、天花乱坠

它最初是褒义,指的是释迦摩尼在讲经说法时,讲得非常精彩,感动了上天,天神就降下朵朵鲜花,就像下了雨一样,所以叫天花乱坠。

二、拈花微笑

有一次大梵天王请释迦摩尼去灵鹫山讲经说法,这一次,他却没有滔滔不绝地讲经,只是有表情,无言语,但见他从旁边轻轻拈起一只金色的毕波罗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莲花,展现在众弟子面前,众弟子不知何意,纷纷面面相觑,此时,有一个人看见释迦摩尼手拈莲花,他发出会心地微笑,这个人就是苦行第一的大迦叶。

这以后,便有了一个成语叫拈花微笑,它的意思是,不能够以文字来表达的一种特殊的心法。

佛教成语由来(成语中的释迦摩尼文化)(2)

三、衣钵相传

释迦摩尼把自己的木棉袈裟和紫金钵盂交给了大迦叶,以示传法的见证,由此,便又有了一个成语叫衣钵相传。

现在,如果一个师傅把手艺传给徒弟,我们就称为衣钵传承,就是源自于此。

四、一苇过江

第二十八代禅宗达摩,他想弘扬佛法,便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但中国当时的皇帝并不待见他,两人谈崩后,达摩就偷跑出来,在前面有江,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他拔下一根芦苇,脚踩芦苇漂然过江,随之,出现了一苇过江的这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武功高,轻功好,能力强。

佛教成语由来(成语中的释迦摩尼文化)(3)

五、面壁九年

踏过江面的达摩,来到了嵩山少林寺的一个山洞里,面对墙壁坐下来,一动不动,并且一坐就是九年,继而成语“面壁九年”又出现了,它是形容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时,能够持之以恒,信念坚定的一直做下去。

六、立雪断臂

达摩有一个忠实的粉丝叫做神光,他很崇拜达摩,每天都到洞门口看望达摩,就希望他能开口说话,但达摩对他却视而不见。

有一天,天空下起鹅毛大雪,将站在洞门口的神光的膝盖都淹没了,这时的达摩心生怜悯,就开口问神光,你一直站在洞门口为之欲何?神光说,还请圣僧慈悲能够讲法与世间,让众生可以离苦得乐,破迷开悟。

达摩说,让我开口,除非天降红雪。

神光听后,丝毫没有犹豫,即刻抽出短刀,将左臂砍断,立时,鲜血染红神光脚下的皑皑白雪。

至此,成语“立雪断臂”出现了。它是形容一个人在求法过程中能够做出惊人之举,来表明自己的决心。

佛教成语由来(成语中的释迦摩尼文化)(4)

如今,我们更是会发现,一旦离开了这些词条,我们在表述一件完整的事情时,有可能会出现词不达意的囧况。

可见,释迦摩尼文化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对我国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往期回顾:

每至岁除尤念父你的幸福不要到处炫耀两情相悦时,表白要“趁早”孤孤单单的一个人,竟活成了一支连队多年“发小”,每次吃饭都要“aa制”。女子:干脆断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