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哪些好学的人的故事(古代成就大业者如何招揽人才)

古时候有哪些好学的人的故事(古代成就大业者如何招揽人才)(1)

千金买骨,出自《战国策·燕策一》。战国中后期,燕国国力日衰。燕昭王登基后,决心招揽天下有才之士,以图振兴国家。他向老臣郭隗请教,郭隗向他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国君非常爱马,愿出千金,买一匹千里马。他派一个侍臣四处去找。不到三个月,侍臣果然听说某处有一匹千里马,可是到了以后,这批千里马却死了。侍臣思虑一会儿,仍然花了五百金把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国君见后非常生气,“死马有什么用?这不是白白浪费五百金吗!”侍臣笑道:“这些金子不会浪费的,如果天下人知道一匹死马您都愿意出高价买,那说明您确实真心实意喜爱良马,这样一定会有人上门献马的。”果然,不出一年,这位国君就得到了各地献上的三匹千里马。

燕昭王不知郭隗的故事是何用意。郭隗解释说:“您就把我当成那匹死马吧,如果像我这样的人,您都能礼遇重视,何愁天下贤良之才不为大王效力呢?”其实,这是郭隗的自谦,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位德高望重、颇有能力的老臣。燕昭王听后,大受启发,专门为其修建一座宫殿,还像学生对老师那样对其恭敬有加。随后,燕昭王还修筑了一座高台,台上放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见面礼。这就是著名的“黄金台”,据说,遗址在今天的河北定兴高里乡北章村。

这样,燕昭王爱才敬贤的美德名扬天下,各国人才纷纷奔赴燕国。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等等。这些人帮助燕昭王改革内政,整顿军队。燕国不断强大,在后来的伐齐战争中取胜,并破袭东胡,使领土扩展到辽东一带。这段历史,被成为“燕昭中兴”。

燕昭王之所以能够招揽人才,为己效力,主要靠一个“诚”字。诚心诚意,求贤若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千金买马骨”的爱才之心。

因此,燕昭王也成为古往今来那些怀才不遇人士,所景仰和称赞的明君贤王。李白在其《古风》第十五首,写道: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皓举,千里独徘徊。

前四句是对燕昭王的推崇,后六句则是现实环境的批判。“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诗意为,燕昭王聘请郭隗,随后筑起了招贤纳士的黄金台,武将剧辛刚从赵国投奔而来,谋士邹衍也从齐国赶来。一片人才济济、欣欣向荣的景象。

其实,作为领导者,突出的作用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决策,二是礼贤下士。

宏观决策,体现的是决心,正如诸葛亮对刘备说的,“主公有多大胆量,亮就有多大谋量”。事情能不能成,先要看领导者的决心有多大。

礼贤下士,体现的是诚心。我常说“忠诚”二字,说通俗一点,就是下属真正为上级效命。但忠心和诚心是相对的,没有领导者的诚心,哪来下属的忠心?

很多人,看似决心很大,但缺乏待人做事的诚心。光说不做,宣传的与执行的差别太大,话虽然很漂亮,但有谁会相信这些话是发自真心呢?可能,人才所面对的境遇,正如李白诗中所写,“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这样的单位环境,最终寒了干事人的心。

所以,大凡带领团队的人,应该学一学燕昭王,既有宏图大略,更有千金买马骨的诚心诚意。

做有良心、有价值、有温度的自媒体!(喜欢,请您同步关注微信公号“传统美德与历史智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