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房子门口的石墩(老北京民宅大门上的)

提起门钹,很多老北京人都非常熟悉,它是北京民宅尤其是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院门上必不可少的装饰物品。俗话说,门是一户人家的脸面,表明了这户人家的身份和地位。所以,在北京的民宅中,稍微有些脸面的院门上几乎都有一对门钹,用来敲门,会发出响亮的金属声,传至院里,让人听到来开门。

门钹,自清朝起就有这个称呼了,由铁或铜所制,装饰在大门的左右各一个,成对称位置,其形状犹如民乐中的“钹”,所以被称为“门钹”,也像防雨戴的草帽,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扣在门上的“铁草帽”,还有的人称它为门环。

北京老房子门口的石墩(老北京民宅大门上的)(1)

​按照宅第的等级分别,门钹的造型、尺寸也有很大的不同,对此,《明会典》有明确的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王府、公侯、一品、二品府第大门可用兽面及摆锡环称其为“铺首”。这个兽面形的铺首似狮非狮,似虎非虎,似龙非龙,有人说是“螺蛳”三品至五品官大门不可用兽面,只许用摆锡环;六品至九品官大门只许用铁环。”可见门钹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据《后汉书·礼仪志》:“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商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以螺蛳为原型加以变化,用在门的铺首之上,象征着坚固与安全;还有一说,说铺首的兽面形是龙所生的九子之一的“椒图”,相传椒图形似螺蚌,性格内敛,厌烦人生,喜欢闭锁,因此把它装饰在门钹的位置并衔环。

北京老房子门口的石墩(老北京民宅大门上的)(2)

普通人家的铺首多为熟铁打制,大多数为圆形、六角形,边缘打制出花卉、草木、卷云形花边图案,配以圆圈状的门环或菱形、令箭形、树叶形门坠,既美观大方,又结实耐用。

王子王孙、达官显贵、富甲豪绅家大门上的铺首也不相同,尺寸上要大了许多,气派了许多。帝王之家门上的铺首主要是为了彰显皇家君临天下的气势,实用价值已经退为其次。铺首的尺寸最大,铜制鎏金,光耀夺目,造型多为圆形,錾出狮子、老虎、螭、龟等猛兽,怒目圆瞪为皇帝家把守大门。

北京老房子门口的石墩(老北京民宅大门上的)(3)

门环的下半部分制成扁平状,上面再套上半环状门环,于门环的扁平状部分上錾出飞龙起舞,腾云驾雾的图案,突显出皇家的风范。

门钹与门板固定的地方呈六角状,上有孔,孔上穿钉与门板结合在一起。住在院内的人外出时,会用双手拉住中部的树叶状铁片或铁环,带上门再关严实;外来人如果见到院门紧闭,就会轻扣门钹,以唤院内的人过来给自己开门,非常方便。

在以前,有很多爱调皮捣蛋的小孩子喜欢没事扣几声人家门上的门钹,见人来开门了却又撒欢子跑开了,白折腾来开门的人。孩子以捉弄人为快乐,但若让长辈知晓,就免不了一顿男子单打或男女混合双打。

也有一些大人为了哄婴幼儿,也会轻叩门钹,讨小孩子一乐,有的还会哼歌谣:“大门栓、二门鼻儿,笤帚疙瘩来开门。再把门环叩三下,乖乖的孩子快开门。”在念完“叩三下儿”后,还真的叩三下门环发出三声清脆的响声。

北京老房子门口的石墩(老北京民宅大门上的)(4)

北京老房子门口的石墩(老北京民宅大门上的)(5)

随着旧城改造拆迁,老式的手工制作的“门钹"越来越少,甚至销声匿迹。仿古建筑中的“门钹”大多是机器生产出的“模子货”,缺乏灵性,千篇一律。

高楼大厦多了起来,即便一些四合院留了下来,也几乎变成了大杂院,每天进出的人有很多,所以大门一般都敞开着,很少关闭。这种情况下,门钹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更多地成为了一种装饰物,那种清脆的叩门声也渐渐地少了。

旧旧的门板和清脆的叩门声也成了记忆中的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