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人(道德经向上向善)

第九课 绝学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泽兮其若海,废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欲异於人,而贵食母。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人(道德经向上向善)(1)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际网络的无限资讯来源,商业化的资讯轰炸,很多时侯无法分清楚好坏的学习方向。这也导致我们对物质无止境的追求,也把我们与道的距离越拉越远了。

(1) 好学问,坏学问,怎么分辨?

《道德经》教导我们,向上向善,只学好的学问,不学害人知识(绝学无忧)。好坏学问的三个考虑要点:

- 正常的学术,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习。这对我们跟进社会发展是必要的。

- 害人、害社会的知识不学。网际网络上所教导危害人们和社会的知识,比如赌博,色情,极端思想,坚决不学。

- 时时以《道德经》关照自己的一举一动,用它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言论和行为的标准。修道修徳,把自己的心、本性修好,与"道"相伴(唯之与阿)。

(2) 善人和恶人,差别很大

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救人与害人,都是很明显的差别(相去几何)。正如老子在这一课说的:美之与恶,相去何若?向上向善,这是老子的教诲,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美德,古人也说了:一人行善全家有福。全家行善代代兴旺。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人(道德经向上向善)(2)

(3) 天灾人祸,无法避免。怎么办?

新冠病毒疫情已在世界各地流传了超过一年,有些国家因领导与人民无法配合而导致疫情失控。这种肉眼看不到的灾害,远比我们熟悉的天灾人祸还可怕(人之所畏)。

追根究底,天灾人祸的总源头,就是人类强烈的私心欲望:人类与大自然对抗,对它无限制地索取,破坏生物链,导致生态失去平衡。一个国家对别国发动战争,师出无名,导致人财大量损失。这些天灾人祸都是让人民害怕、畏惧的(不可不畏)。

唯一的避免天灾人祸的方法,只有修道修德,改变自己,再而改变周围的人,社会和世界。自己本身从小善做起,慢慢地,踏实地把自己的心、本性修好。

(4) 淡泊宁静的的人生境界

我们身处的生活环境,大多数都是在拼生活求高标准生活,天天忙忙碌碌,忽略了追求精神上的安宁。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人(道德经向上向善)(3)

老子劝导我们放下多余的欲望,静下心来修道修德,关照自己的心、本性。修道修德的道路是孤独寂寞的,不是来凑热闹。用老子的智慧去看世界,就有如清醒的人看着周围喝醉酒的人们(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课文小结:老子《道德经》的大智慧,是我们学习的方向:

- 淡泊宁静人生境界

- 返朴归真的心态

- 坚持自己信念,不会人云亦云,

- 潇洒自如,不因他人看法而自扰

- 努力实践,改变自己向上向善,从善如流

- 保持淡泊朴素,以求精神的升华

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人(道德经向上向善)(4)

(1) 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圣人贤人。只要生活在三维空间的人就会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2)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以圣人的思想、精神,来察觉生活中自己的所作所为,规范我们的行为和思想。

(3) 让圣人的思想、思维方法,转化成我们自己的惯性思维,使之变成我们的思维习惯,从而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提升。

(4) 社会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通过日日精进不断的学习,在实践中掌握运用。知道了这些规律,并指导我们的行动。

林大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