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每天摄入的盐量不超过多少克(全球每年165万人死于吃太咸)

日常饮食中,你吃得很咸吗?食盐作为“百味之首”,,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人每天摄入的盐量不超过多少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人每天摄入的盐量不超过多少克(全球每年165万人死于吃太咸)

人每天摄入的盐量不超过多少克

日常饮食中,你吃得很咸吗?

食盐作为“百味之首”,

有将平淡变为美味的魅力,

是增加菜品风味的神器。

但在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同时,

你是否也了解沉迷吃盐的种种危害呢?

据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每年因为吃盐过多而引发的心血管疾病致死病例多达165万,令人咋舌的数据背后隐藏着盐分超标给健康带来的巨大隐患。

而中国营养学会指出,当前我国是世界上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盐摄入量为10.5克,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成人食盐每日小于6克的推荐量高出75%。每天都吃那么多的盐,到底会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呢?

盐摄入过多,容易引发哪些疾病?

1.诱发心血管疾病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最常见的诱因。吃得太咸会使血液中的盐分上升,身体为了调节血液浓度会自动储存大量水分,使体内血容量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血压升高的同时,还会使静脉回到心脏的血液也相应增多,给心脏带来额外负担,还可能引起心率加快、心脏负荷过大等症状。因此,减少食盐摄入,是最简单的保护心血管的方法。

2.增加中风的危险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组织损害等因素都会引发脑中风。美国有研究发现,食盐摄入过多,不仅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还会损害机体动脉,伤害脑组织结构,将大大增加中风的发病风险。

3.加重肾脏负担

肾脏是代谢盐分的主要器官,如若长期超负荷运转,将很容易发生病变。当盐摄入过多,为了保持体内水盐平衡,人体还会自动减少水分的排出,导致肾脏的容量负荷过重,进一步加重其负担。同时,肾脏的代谢出现问题,还容易造成水肿。

4.导致骨质疏松

体内钠含量超标时,身体会通过排尿自行排出多余的钠元素,但与此同时,钙元素等其他矿物质也会随之排出体外。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大量的钙流失,引发骨质疏松等一系列骨骼疾病。

5.导致肥胖

英国科学家发现,一个人每天多摄入1克盐,肥胖的风险会增加25%。确实!很多人长期吃过咸的食物,一旦养成了“重口味”的饮食习惯,人们就会不断地寻求高盐、高脂肪的味觉刺激,这类食物不仅热量过剩,还会促进食欲,很容易因此发胖。

每天多吃一点盐,

竟能引发这一连串的病症,

看得人着实有些心慌慌!

不过只要在日常饮食中注意盐分的控制,

自然就能跟这些风险说“拜拜”啦。

高盐饮食影响健康,我们该如何控盐?

1.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一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能超过6克,幼儿、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则更要少吃。在日常饮食中,可以使用2克的小盐勺来控盐,用量一目了然,便于掌控。

食盐摄入量建议

幼儿(2-6岁):低于2-3克/天

青少年(7-17岁):低于4-5克/天

成年人(18-64岁):低于6克/天

老年人(65岁以上):低于5克/天

2.少吃加工肉类或腌制品

不少人都钟爱腌肉、腊肉、香肠等加工肉制品和泡菜、酸菜等腌制品,但为了保证口感和防腐抑菌,制作这些加工肉类以及腌制食品时都添加了大量的盐,日常饮食中这类食品应当少吃。

3.建议选低钠盐或者低盐的调味料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系列的“低钠盐”,就是在碘盐的基础上用氯化钾和硫酸镁代替了部分氯化钠,削减了钠含量,在保证咸味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高钠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比较适合一些不愿意改变口味的人群。

同时,我们做饭常常会用海鲜酱、叉烧酱等含盐量较高的调味酱。小康康建议,日常尽量少用这些酱料,在选择酱油等调料时,也应尽量选择薄盐的产品,以保证减盐不减鲜。

4.多用天然香料或者酸味调味料代替咸味

花椒、青红椒、蒜、葱、姜等天然调料同样能为食物带来丰富的口感,可用作食盐的替代品。另外,在低盐的菜肴中加入一些食醋、柠檬汁等酸性物质来调味,从而代替咸味,这样既能开胃,又能提升口感。

5.在菜快出锅时加盐

在烹饪时过早加盐,会使得咸味很容易被冲淡,不知不觉中会加入更多的盐来调味。所以最好等到菜快要出锅的时候再撒上适量的盐,这样可以在保证菜品风味的情况下,减少食盐的用量。

食盐虽说是饮食中的必需品,

不过一旦摄入过量,麻烦也跟着来了,

既然已经get了控盐秘籍,

不如从今天开始告别重口味,

从清淡饮食里体验健康好滋味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