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李堡在哪个城市(家在海安李堡忆事)

#南通##海安##南通身边事#

海安李堡在哪个城市(家在海安李堡忆事)(1)

△缪爱军 任职于上海市静安区纪委监委办公室

这些年很多人长大了

很多人老去了

而故乡海安修建了道路

增添了高楼

却益发显得年轻

我的记忆如同一本相册

偶尔一页页揭过

其间装满了故事

温馨充实了生活

无论离故乡多远多久

在我的心底永远难忘我的美丽乡愁

海安李堡在哪个城市(家在海安李堡忆事)(2)

李堡忆事

缪爱军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骑着车带我穿过小巷,看到卖麻球的摊子,常停下来给我买一个,酥甜的味道深深镌刻进童年的记忆。参加工作后到过很多地方,品尝过很多特色小吃,可是再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麻球。中学时我常与伙伴们穿行在小巷,小巷如河流,我们骑着车如泛舟河上,而小巷里的文化馆或游戏室就是我们停靠的码头。最难忘读书的时候,撑着伞独自走在雨中的小巷。经过年复一年的碾压,条石们或凸起或凹陷,步行的时候一定要当心脚下。彼时的心境全然不似戴望舒那般浪漫,他是期待邂逅一个丁香般的姑娘,而我是发愁手中需要家长签字的成绩单。

海安李堡在哪个城市(家在海安李堡忆事)(3)

△ 李堡老街

对于故乡的记忆,当然少不了故乡的饭菜。小时候我很爱吃花生米,特别是油炸花生米嚼起来很香。六七岁时,有次邻居家炒了盘花生米,金黄的花生米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馋得我一个劲儿地咽口水。趁别人去厨房盛饭的间隙,我忍不住偷偷抓了一把,不幸被老妈看到了,拎着耳朵回去罚我面壁反省了半天。老妈对我历来宽容,但关乎品节时却极为严格,这是印象中为数不多的一次惩罚。记忆中故乡还有熬猪油的习俗,那时物质条件匮乏,没有下饭菜时挖块猪油拌饭就是很好的美味。还记得老爸熬猪油时,灶膛里柴火正旺,香气很快就飘满屋子。我一个劲儿地围着锅台转,待到油渣出锅时全然不顾烫嘴,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一边吹气一边吸溜着吃掉。如今老爸离开我们已经好几年了,舌尖上的记忆,恰恰饱含着对故人的思念。

海安李堡在哪个城市(家在海安李堡忆事)(4)

△ 李堡老街

上世纪90年代初,故乡还没通自来水,人们的生活用水主要靠自家打井。井水冬暖夏凉,冬天的时候提上来可以清楚地看到冒着“热气”,而夏天时又特别清凉。那时也没有冰箱,盛夏时家里吃剩的饭菜就放进篮子里,用绳子系着吊到贴近井水的位置,吃的时候再提上来依然新鲜。故乡沟渠纵横水源充足,所以即便碰到降水少的年月,井水也不曾枯干过。如果在雨季水位就很接近井口,直接用手拎着水桶就可以取水了。在我的记忆里,井水特别清甜,用井水做出来的饭也特别好吃。就是有一次我站在井盖上往下跳的时候,把水泥井盖给踩掉下去了,连同放在井里养的几条鱼也给砸死了。此后母亲严禁我靠近水井,并且做了一个更大更重的井盖扣上。事实证明幼小的我确实拎不动大井盖,也就渐渐减少了提桶打水的兴趣。

海安李堡在哪个城市(家在海安李堡忆事)(5)

△ 李堡老街

老屋的前面有条河,这里也曾承载了我不少童趣。尽管母亲一直不准我跟着大孩子下河戏水,可是盛夏里清澈的河水于我是难以抵御的诱惑,加之小伙伴们的怂恿,我经常是偷摸着下河嬉戏。为躲避母亲的不定时巡查,我居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潜水。除了戏水,那时我最爱看鸬鹚捕鱼。夕阳西下,芦苇荡里摇来一叶扁舟,渔翁一个呼哨,鸬鹚们如离弦之箭争先恐后扎入水中,待浮出水面时长长的喙间赫然夹着一条肥硕的鱼儿。鸬鹚们摇摇晃晃攀上渔翁伸出的竹篙,急不可待地上交战利品,接受奖赏后再次扎入水中,溅得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海安李堡在哪个城市(家在海安李堡忆事)(6)

△ 李堡人记忆中的车站“转盘”

小学在村东的桥头,距离我家不远但我却常常迟到。因为上学路上的乐趣实在太多,待听到学校的上课铃声才如梦初醒,赶忙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狂奔,全然不顾身后课本纸笔从书包中欢快跃出,撒了一路。当我满头大汗地站在教室外时,总能成功吸引全班的目光。被打断授课节奏的老师自然对我很不待见,拉下脸来训斥几句然后大手一挥,于是我就乖乖地站到教室后面听课。

海安李堡在哪个城市(家在海安李堡忆事)(7)

△ 上世纪90年代的李堡中学

中学在镇子上,骑车要半个多小时。冬天时,为赶晨读,天色未亮就顶着满天星辰上学,上完晚自习又是顶着满天星辰回家。用今天的眼光看,当时的教育条件的确简陋。但正是这样的乡村学校,在我幼小的心灵种下梦想的种子,给了我登高望远的阶梯与闯荡社会的勇气。春节回去经过母校,小学已经改造成村委会,中学建起了高大的教学楼,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样子。

海安李堡在哪个城市(家在海安李堡忆事)(8)

△ 上世纪90年代的李堡汽车站

海安李堡在哪个城市(家在海安李堡忆事)(9)

△ 上世纪80年代的李堡三捷纪念碑

忆起故乡,就不能不提露天电影,这算得上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文化记忆。30多年前,农村的生活非常单调,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镇里的文化站有时会送电影进村。放电影的日子,如同过节一般隆重。当夕阳尚在西山头徘徊,村庄便炊烟四起,飘飘摇摇,好像舞者优美的身段,似乎一切都因为一场电影而变得赏心悦目。等到天黑,放映场上便被从四面八方汇集来的人挤满。当发电机轰隆隆地响起来,随即一束光柱照射在银幕上,人群立刻安静了下来。只听见电影机上两个圆盘转动发出吱吱吱的声音,村民们的情绪随着电影情节的变化而跌宕起伏。电影散场时通常已是明月西斜,可人们还是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停留在电影的情境里。等他们回过神来,便开始呼朋引伴,回各村的队伍浩浩荡荡,夜里每人打着手电筒走在乡村小路上,就像电影里面解放军行军的场面,煞是壮观。

海安李堡在哪个城市(家在海安李堡忆事)(10)

△ 记忆中的李堡老街石板路

对露天电影的记忆,其实也包含着对故人的思念。那时家里有一辆自行车,属于比较时尚的代步工具。看电影的路上,我坐在前面的横档上,妈妈坐在后座,爸爸敞开上衣使劲蹬着踏板,晚风在我们耳边呼呼作响。乡村道路并不平整,车身不时上下颠簸震得我的屁股生疼,总感觉自己会不小心被颠下来而死死地抓住车把手。特别是有一段上坡,爸爸整个身子离开车座使劲蹬着,沉重的呼吸吹到我的头发上和脖子里,我也跟着紧张不已,直至车子驶上平路才吐出一口长气。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了,这个画面经常被我无端想起,怀念那段团圆甜蜜的时光。

海安李堡在哪个城市(家在海安李堡忆事)(11)

△ 现在的李堡三捷纪念碑

时光荏苒,白云苍狗。虽然参加工作后回故乡不算频繁,但我依然真切感受到这些年故乡巨大的发展变化,感受到海安这座海滨城市的蓬勃生机和春天的旋律。人生愈积淀愈厚重,时代愈发展愈进步。这些年很多人长大了,很多人老去了,而故乡修建了道路,增添了高楼,却益发显得年轻。我的记忆如同一本相册,偶尔一页页揭过,其间装满了故事,温馨充实了生活。无论离故乡多远多久,在我的心底永远难忘我的美丽乡愁。衷心祝福故乡建设越来越好,进步越来越大,成绩越来越多!

来源,海安发布

图 片: 顾彬斌 顾俊 仲新平 陈猛

▎海报制作: 苗家玮

▎融媒体记者: 梅玲 田乐

▎编 辑: 王春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