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书才能把书读得更好(高分读书法教你三个把书读透的方法)

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尤其是看教科书这种包含大量知识点的书籍时,不可否认,我们看书的目的只是为了增加知识量,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被动地接收知识点,我们常常感到要么读的很慢,要么读完了什么也没记住。

但是当你去观察那些名校学霸后,你会发现,真正会学习,会读书的人的目的是为了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想要高效阅读,你需要做的是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

日本作家西冈一诚,高三时偏差值还在35分(能上大学的学生偏差值为50分左右)上下徘徊,用了两年时间最终考入东京大学,他把他高效阅读的方法写成了一本书——《高分读书法》,这本书提到了,要想高效阅读,有两种方法:

(1)锻炼读解力的方法,即把书读透的能力;

(2)锻炼思考力的方法。

怎么读书才能把书读得更好(高分读书法教你三个把书读透的方法)(1)

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高分读书法》中把书读透,提高读解力的三个方法。

1、在阅读前,首先要获取线索和做好准备工作

在看大段文字前,可以先去看看标题、引文等这些细节之处,提前了解即将要阅读和学习的主题,想想自己之前是否有接触或学习过类似的知识。

我们在小学时,学习到一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预习,做好预习工作后,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是一头雾水地在接受全新知识,而是带着线索和问题去学习,最终你的学习和阅读效率都会翻倍。

那么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高分读书法》里提供了一种阅读方法——装帧阅读法。

首次接触一本全新的书,就像站在原始森林的入口,里面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未知的。而“装帧阅读法”就像火把一样,通过阅读书的封面、腰封获取书籍内容的线索。

书名会告诉我们书的主要内容,腰封会告诉我们有哪些相关内容以及涉及到哪些相关领域,最后把收集到信息汇总到便签纸上,阅读过程中不断去回看,看是否假设是对的。

有了火把,还需要地图。获取地图的方法——做假设,根据装帧阅读法收集到的线索,去假设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读了这本书会有什么收获。

2、做一本书的记者,而不是读者

带着记者的思维去阅读,用采访式阅读法提升自己的读解力。

你可以回想一下,在课堂上,如果你只是听老师讲,不思考,不做笔记,也不向老师提问,是不是到下课时你已经将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忘得七七八八了?

反之,如果你在某节课上非常全神贯注地听讲,期间有问题时向老师提问,和老师进行交流,并非常认真地做笔记,这节课最终你是不是觉得收获满满呢?

其实第二种就是非常典型的记者采访的场景。

在阅读和学习时,你作为记者,一边去阅读作者的观点,一边又在自己的大脑中进行思考,并不会全盘接受书中的知识,而是对它们进行辩证性地思考。

(1)用记者的姿势——前倾,去阅读和学习,前倾的姿势代表着你作为积极主动的一方,你对获取书中的知识点很积极,给自己一个正向的心理暗示。

(2)边读边问让你把读到的信息转化为大脑的知识,眼睛看到的只是信息,当你看到那些暂时还不属于你的知识点时,那些只能被称为“信息”。把别人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的这个过程中,需要动用你的大脑进行思考、辨认和整合,否则你永远看到的都是“信息”。

(3)善于挑选重点问题,记者在采访时都有问题的主次之分,要像记者一样善于挑选重点问题。一般有三个标准:作者开篇提到的问题,对应多个答案的问题,可能存在争议的问题。

像记者一样用敏锐的大脑去发现书中的问题和答案,成为一名优秀的阅读者!

3、要想不白读一本书,一定要输出

不管是主动阅读,还是被动阅读,当你读完一本书,你只是完成了输入的使命。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仍然没有任何进步?

那是因为你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无法灵活运用书中的知识。读书时,我们只是在接收“知识”,那些知识很难在大脑中扎根并进入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更别提灵活运用了。

为了让阅读人发挥更大的能动性,《高分读书法》建议大家在阅读时及时做好“输出”。

从别人那里获取信息叫做“输入”,与此相反,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好向外界表达、传播,就叫做“输出”。

所有的阅读方法都是为了最后输出做准备,只有你输出了自己的感想、改变的行动清单,才不会白读这一本书。

注意,这里的“感想”不是照搬书中的原话,那并不是你的想法,你一定要在读完一本书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出来,这样的知识才会真正地被纳入到你自己的知识框架内。

怎么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到输出呢?

(1)这本书是如何解答你的疑问的?把书籍给你的答案写出来

(2)你从这本书中收获了什么?

(3)读完这本书,你的感想是什么?

(4)读完这本书,你接下来的行动清单是什么?

(5)如果这本书还不能完全地回答你的问题,你需要再去读哪些书籍呢?

能够回答以上这些问题,想必你已经深度地熟悉了你所读的书。

最后,跟大家分享《认知觉醒》里的一句话:

阅读只是整个过程的开始,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实践比阅读本身更重要。”

#打卡挑战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