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1)

张闾琳

作为“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自幼接受的都是新式军事训练,16岁时就已经开始被父亲带入部队锤炼。

都说虎父无犬子,有着“少帅”头衔的他,实力自然也是不可小觑,在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彼时正处于弱冠之年的他就已经打出了一场漂亮胜仗;

在15岁时他又迎娶了比自己大3岁的原配夫人于凤至,而立之年又遇到“赵四小姐”赵一荻,这两位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对他却是情深义重。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2)

张学良

此后,“少帅”的名声大噪,张学良更是凭借“一声少帅走天下”。

在父亲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他成为了数十万东北军的“领头人”。

而张学良的一生却是饱受争议的,可在面临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统一受到挑战和侵犯时,他却没有选择再继续跟随老蒋。

关键时刻,毅然决然,挺身而出。

他用行动诠释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什么是民族大义。

西安事变中他逼蒋抗日,在促成了国共二次合作和推动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张学良功不可没。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3)

张学良

也正是因为西安事变,张学良被蒋限制了自由,从36岁关到83岁,就此葬送了其一生的军政生涯。

不过虽然被幽禁,但是好在有宋美龄的看顾,蒋允许张学良在幽禁期间,有妻子在侧陪伴,也让他的生活不算太难熬。

可1940年于凤至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后,不得已之下只能赴美求医,这个时候能陪伴张学良的就只有俗称“赵四小姐”的赵一荻了。

其实赵一荻也是异常思念丈夫,可是目前横跨在她面前的还有一座“大山”—那就是她和张学良的儿子张闾琳。

1930年出生于天津的张闾琳自幼就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4)

赵一荻

其实早在1937年赵一荻女士在得到张学良被软禁的消息后,就准备携带着年幼的儿子张闾琳奔赴南京,她要和自己的丈夫共患难。

可因为种种的外部压力迫使,导致她最终没有去成。

不过,赵一荻是个倔强的人,她认定的事情改变不了,知道丈夫张学良现在正在经受着非人的“折磨”,此刻的她只想待在张学良的身边。

在转住香港2年多的时间后,1940年,在得知张学良被转移到贵州修文阳明洞后,赵一荻终于有机会去陪伴他了。

因此,她下定决心要陪伴还在软禁的张学良,但下定决心后的赵一荻却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5)

赵一荻和张学良

因为自己和张学良的儿子张闾琳还不到10岁,自己现在去陪伴张学良,肯定就顾全不了他了,一边是丈夫,一边是孩子,两难的抉择。

最终,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赵一荻还是决定要去陪伴张学良,把不满10岁的儿子张闾琳送往了美国旧金山。

因为那里有她相信的人。

作为张学良的父亲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直系部下的伊雅格,曾和张学良有着匪浅的交情,两人之间交往甚多。

在这种情况下,把儿子交给伊雅格夫妇,赵一荻很放心。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6)

张学良和张闾琳

在奔赴贵州陪伴张学良前,赵一荻带着张闾琳去了美国,在跟伊雅格夫妇提出要将儿子张闾琳交付给他们夫妇照看后,热心肠的夫妻没有犹豫立马就同意了。

分别之际,母子俩依依惜别。

自此,天各一方!

临行时,面对着紧紧抱住自己大腿不撒手的儿子,赵一荻还是狠狠心,咬咬牙挥泪和儿子告别,登上了去往贵州的飞机。

她不知道的是,此次一别竟是15年。

等到两人再见面时,儿子张闾琳也由当年的黄口小儿,早已蜕化成为血气方刚的少年。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7)

赵一荻和张闾琳

环境是最能改变人的东西,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更何况,此时的张闾琳还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很快,张闾琳就已经习惯了美国的生活,以至于后来的张闾琳忘记汉语,有了新的美国名字,和新的美国朋友。

因为要确保张闾琳的安全,后来的伊雅格夫妻俩又进行了搬家,古有孟母三迁,今有伊雅格夫妇为张闾琳二搬。

同时为了不让外人察觉出异样,他们又对张闾琳进行了完全的西化,以至于后来的张闾琳更是直呼伊雅格夫妇为爸爸妈妈。

所以在他们旁边的邻居以及很多外人看来,张闾琳就是伊雅格他们夫妻俩的孩子。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8)

赵一荻和张闾琳

如此煞费苦心,一来说明伊雅格夫妇为人仗义,二来也证明了赵一荻当年的选择没有错,自己并没有把孩子所托非人。

都说虎父无犬子,作为爱国将领的后代,张闾琳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由于天资聪颖,又加上学习勤奋刻苦,中学毕业后的张闾琳顺利考入加州大学。

大学毕业后的他,终于实现梦想成为一名航天方面的专家。

这边,张闾琳茁长成长;而另一边,被囚禁的张学良和赵一荻对于儿子却是思念入骨。

由于常年处于和外界隔绝的状态下,张学良和赵一荻并没有办法和伊雅格夫妇进行联系,同时也没有办法了解到关于儿子张闾琳的动态。

于是,关于儿子张闾琳,他们,音讯全无。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9)

张学良和赵一荻

可母爱是伟大的,在和儿子分别的日子里,赵一荻没日没夜,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儿子,特别是知道在1952年美国旧金山华人社区发生火灾后。

赵一荻悬着的心就没有放下来过。

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因为即使是张学良被关押,台湾当局也没有放松一点对他的警惕。

1954年,宋美龄为了摸清张学良被关押二十多年的思想变化,更是派一位老师以教英语为噱头,来窥探消息。

但阴差阳错,在和张学良和赵一荻夫妇的日渐相处中,这位老师居然和张学良和赵一荻夫妇成为了好朋友。

1955年的春天,一对夫妻的拜访辞别,给赵一荻点燃了希望的曙光。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10)

加州大学

是董显光夫妇,也就是之前教他们英语的老师。

面对故友,寒暄几句后,赵一荻立马就想到了自己分别15年之久的儿子张闾琳,于是赵一荻拜托他们赴美以后,能够帮忙找到自己寄养在美国的儿子。

面对着一个思念孩子入骨的母亲,董显光夫妇并没有拒绝,在同意帮他们寻找孩子后,当即就向赵一荻索要了张闾琳在美国的地址。

就是这个简单的要求,在对被囚禁长达10年之久,和外界没有任何通讯自由的张学良和赵一荻来说,就却是难上加难。

他们没有办法向董显光夫妇提供张闾琳在美国的住址。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11)

张学良和赵一荻

无奈之下的赵一荻给出了自己在1940年之前居住在香港时与伊雅格夫妇的通讯地址:美国旧金山湾区格林大道309号。

根据线索,董显光夫妇最终找到了张闾琳目前的地址,随后,董显光便马不停蹄立马就去了洛杉矶,也见到此刻已经长大成人的张闾琳。

与此同时远在台湾的张学良和赵一荻也收到的一张照片。

是成人之后的张闾琳,也是她思念入骨的孩子。

洋溢的笑容,得体的西装,年轻的体魄,即使十几年没见,可在拿到照片的那一刻,身为母亲的赵一荻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孩子。

接着,想见一面,成了张学良和赵一荻目前唯一的愿望。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12)

张学良和张闾琳

身为好友的董显光知道张学良和赵一荻夫妇的困难处境,为此他还不辞辛苦去游说老蒋和宋美龄。

到1956年,张学良和赵一荻夫妇终于如愿和自己的孩子见面了。

亲人见面,感触万分!

在1959年,国民政府解除了对张学良的监禁管控,但是依旧在限制其行动。翌年夏天赵一荻独自赴美探亲。

彼时的张闾琳也已结婚,妻子是他在加州大学读书时认识的华人少女,名叫陈淑贞,是粤系军阀陈济棠的侄女。

期间张闾琳和妻子陈淑贞共同孕育二子,1962年,张闾琳的长子,即张学良将军的长孙张居信出生。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13)

张学良

两人的名字均是祖父张学良起的名字,合起来就是“信仰”二字。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过去了几十年,而张学良也终究是等到了这一天。

1990年,蒋家人退出了政治舞台,张学良的软禁被解除。

在长达五十多年的软禁后,此时已到古稀之年的张学良也终于获得了自由。

可自由是相对的,名义上恢复自由了的张学良,其实背地里还是受束缚的。

于是,归乡成为了张学良的“梦”。正如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的描述,“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14)

赵一荻

在被老蒋关押长达几十年里的张学良,对故乡,他早已是归心似箭。

可因为当时国民政府百般对其阻挠,又加上身体的原因,张学良一直没能回到老家东北。

而这同时也是他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偏偏这个时候张学良的孩子们也都接连去世。

与原配夫人于凤至和张学良生育的三子张闾珣,张闾玗和张闾琪,皆因病和意外去世。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15)

张居信

三个孩子无一例外都没有平平安安度过余生,也是张学良不能揭开的伤疤,同时也是他内心深处被柔软的痛。

这时,张闾琳成为了张学良将军唯一活着的儿子。

1992年的一天,机缘巧合之下张闾琳在美国见到了一位在中国从事航天研究的专家,此后两人更是成为好友。

临行前,当张闾琳听到好友邀请自己到他的家乡游玩时,他竟不由自主地为之一颤,眺目远方之际,忽然想起了自己已经阔别几十载的故乡。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16)

张学良和赵一荻

乡愁是父子俩共同萦绕在心中的东西,和父亲张学良相同的是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身体上流淌的是中国人的血液。

可与父亲不同的是,自己并没有在故乡待太久,所以对于故乡,他,印象不深却又充满憧憬。

接着,两年后,张闾琳如愿受邀参加一场航天会议,目的地是在北京。

这场在外人看来再平凡不过的会议,对张闾琳来说却意义重大,因为这就代表着他可以回国了,他可以完成父亲的夙愿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故乡了!

于是在1994年,64岁的张闾琳踏上了“回家”的征途。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17)

张学良和赵一荻

“不仅要去北京,还要去东北,去看沈阳的旧居和抚顺城外你祖父的那座空坟。”这是临行前,父亲对儿子的嘱托。

终于,在1994年,此时已经是64岁,花甲之年的张闾琳迈着激动的步伐,踏上了美国飞往中国北京的飞机。

漂浮半生,他也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尽管此时的他已经一句中国话都说不出了,但张闾琳却依旧声称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而后也是在夫人陈淑贞的陪同下抵达了大陆,由于张闾琳和陈淑贞二人都年事已高,为了安全起见,飞机上他们还事先请人帮助照顾夫妇二人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18)

左侧张学良和张闾琳

接着一行人先是在香港停留了几天,随后就飞往了北京。

尽管先前张闾琳夫妇已经表示低调回国,不打算惊动媒体,但大陆方面还是以高规格接待了夫妇二人。

熟悉的话语在耳边响起,张闾琳的家乡情结也被打开。

但由于阔别祖国实在是太久,以至于他已经忘了如何说母语,甚至听不懂了,可在内心深处,对于母语他却还是充满热爱。

接着,相关部门先安排张闾琳参观了中国航天的发展成就,阔别祖国几十载,此时,在看到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后的张闾琳赞叹不已。

在参观过后,始终记得自己临走前父亲嘱托的张闾琳,提出要去沈阳参观张氏故居,因为他此行要来了却自己父亲张学良多年的心愿。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19)

赵一荻

1994年5月9日,这天,下着蒙蒙细雨,张闾琳乘坐一列特快列车去了沈阳,在那里他同样受到了辽宁省外事办公室和辽宁省台办领导们的热情招待。

在下车看到沈阳的古老建筑后,张闾琳由衷的感叹说出一句:“沈阳,我回来了。”

接着他又去了张氏帅府,走进张学良曾经居住过的大青楼,接着又去了抚顺,凭吊了安葬自己祖父的“大帅陵”。

看着保存完好的大帅陵,张闾琳感慨万千,随后用蹩脚的汉语说:

“爷爷,我替您儿子来看您了!”

爱是相互的。

张学良将军虽身在万里开外的异乡,可心却是无时无刻不是思念着故乡,有着一颗热爱祖国的心。

而国家也在用行动为这位可爱可敬的将军致敬。

在辽宁大帅府中,国家虽然将名字改为了张学良将军纪念馆,可是里面的所有摆件陈列还和张学良将军居住时无差。

张学良唯一儿子回家祭祖(1994年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回国)(20)

张闾琳和陈淑贞

接着张闾琳从随身携带的口袋中拿出相机,随着“咔嚓”的一声,“大帅陵”、“大帅府”就这样被定格在了相机中。

其实并非只有“大帅陵”、“大帅府”,张闾琳将自己此次所行看到的故乡样貌都已尽数拍下。

因为它们对于张闾琳来说,已经不只是简单的一张张照片了。

而是父亲张学良魂牵梦萦的故乡!

对于这些拍摄的照片,张闾琳说要带回美国。

因为他想给彼时正站在异国他乡翘首以盼,思乡心切的父亲看一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