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

(报告出品方:中信证券)

眼科为需求广阔、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的黄金赛道

眼科疾病种类繁多,患者基数大,需求广阔。眼科疾病是发生在视觉系统的相关疾病, 包括致盲类眼病和非致盲类眼病。据由来自 25 个国家的 73 位知名专家牵头撰写的在《柳 叶 刀 - 全球健康》发表的《全球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369041,中国常见的眼科疾病包括屈光 不正、结膜炎、干眼症、白内障、睑缘炎、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及葡萄膜炎等。其中白内 障、未矫正的屈光不正、青光眼以及黄斑变性是导致中或重度视力损伤以及致盲的主要病 因。在患者人数方面,中国眼科疾病患病人数庞大且远超美国,拥有大量目前尚未获得充 分治疗的眼科疾病患者群体,眼病诊疗需求存在较大缺口。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0 年 中国近视患者超 7 亿人,占全国人口数量的近 50%,白内障患者达 2 亿人以上,此外,干 眼症、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也存在庞大患者群体。 眼科疾病治疗方式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器械矫正等。手术治疗为白内障 及闭角型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为多数眼科疾病的基础治疗手段, 而器械矫正主要用于 8-18 岁屈光不正治疗以延缓近视进展。

眼科产业链包括眼科服务、眼科器械和眼科治疗药物三大领域。眼科服务市场可分为 公立眼科和民营眼科两大阵营;眼科器械市场则包括眼外科(可分为眼科诊断设备、眼科 治疗设备、眼科耗材及眼科技术服务等板块)和视力保健两大领域;而眼科治疗药物市场 目前主要集中在抗炎抗感染药物、抗 VEGF 药物、干眼症药物三大领域。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1)

眼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1 年达 2100 亿元。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转引自中商产 业研究院)显示,2021 年中国眼科市场整体规模已达 2100 亿元。其中眼科服务市场为占 比最大的板块,占眼科市场整体规模比例为 71%;眼科器械次之,占比为 17%左右;而眼科治疗药物目前市场规模占比最小,占比为 12%。

中国眼科药械和服务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大。与美国相比,中国眼科市场拥 有更广阔的患者基数,但诊疗资源相对匮乏,治疗可及性相对较差,据蛋壳研究院发表的 的《2022 眼科行业研究报告》数据,2021 年中国眼科药械市场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到五 分之一,存在较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市场潜力巨大。未来随着需求端患者群体持续扩容、 防治意识加强、消费意愿增长、医疗支出持续增长,供给端术式迭代,药械创新、渠道建 设以及政策端对行业的规范和支持,眼科药械和服务市场持续扩容确定性较高。据弗若斯 特沙利文预测(转引自健康界),中国眼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20年市场规模为129亿元, 预计 2025 年将达 283 亿元,2030 年将达 492 亿元,对应 2020-2025 年 CAGR 为 17.0%; 眼科治疗药物市场规模 2020 年为 188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440 亿元,2030 年将达 到 1084 亿元,对应 2020-2025 年 CAGR 为 18.5%;眼科服务市场规模 2020 年为 1126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2522 亿元, 对应 2020-2025 年 CAGR 为 17.5%。

眼科为需求广阔、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的黄金赛道。作为眼科诊疗行业系列深度研究的 开篇之作,在本文我们将重点分析用于延缓 8-18 岁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角膜塑形镜行 业。

百年历史不断优化,近视矫正且看角膜塑形镜

角膜塑形镜用于矫正近视与延缓近视发展

近视为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现象。屈光不正屈是导致中或重度视力损伤以及致盲的主 要病因之一,是指眼处于非调节状态(静息状态)时,外界平行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 无法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形成清晰成像,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等。近视 是最为常见的屈光不正,是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病理状态,具 体表现为远视力下降。根据屈光度近视可分为近视前期、低度近视以及高度近视。根据病 程进展和病理变化,近视可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根据视光学,近视可分为轴性 近视和屈光性近视。

眼轴增长是驱动近视发展的主要因素,近视防控关键在于控制眼轴增长。眼轴是一个 相对定义词,即眼球最表层到眼底的光感距离。根据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发 布的《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 识(2022 年)》,在近视眼儿童青少年中,仅少数人近视眼是因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异常 引起,多数人是由于眼轴长度增加而导致。眼轴越长近视度数就越高。眼轴较正常值每增 加 1 ㎜,对应的近视度数约增加-3.00D 左右。眼轴长度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的指标, 角膜塑形镜、离焦框架眼镜以及离焦软镜等近视防控手段均可有效延缓眼轴增长进而延缓 近视度数进展。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2)

近视危害不可小觑。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过早发生近视或进行错误矫治会导致近视 快速进展,乃至发生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 蚊症、漂浮物和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特别是高度近视者,发生 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增高,严重者导 致失明。据 Lancet Global Health 发表的一项研究统计,2020 年在全球范围内,致盲因素 中屈光不正(主要为近视)约占比 20%。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眼球发育的关键阶段,近视防控意义非凡。儿童眼球和视力逐步发 育成熟,发育规律为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随之变长,远视生理储备值 不断消耗,视力从远视趋于正视。0-3 岁为眼球发育的关键期,眼轴增长速度最快,三年内增长总长度约为 5mm,远视度数明显降低。4-14 岁为眼球发育的敏感期,眼轴以 0.1mm/ 年的速度增长,14 岁时眼球生理状态基本接近成人。15-18 岁眼球发育进入稳定期,眼轴 以 0.01nm/年的速度增长。在眼球发育的敏感期及稳定期,过度用眼将导致眼轴非良性增 长进而导致近视或驱动近视进展。因此在该阶段强化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能够减少高度 近视的发生率,降低眼轴过长带来的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不同近视进展阶段需采取不同管理策略。根据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等 多部门共同编写的《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近视阶段可分为近视前期及近视期。近视 期根据屈光进展量不同,可分为非进展性近视、进展性近视及病理期。近视前期儿童青少 年需进行近视预防。非进展性近视需进行矫正及定期监测。进展性近视需进行矫正及控制。 而病理期则需进行矫正、控制及定期眼部健康监测。

角膜塑形镜可通过对角膜可逆性塑形有效矫正近视。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lens, ortho-K lens)全称为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俗称为 OK 镜。其采用一种与角 膜表面几何形态相逆反的特殊设计,通过戴镜产生的机械力学及流体力学作用,对角膜实 施合理的、可调控的、可逆的程序化塑形,改变角膜的屈光力,使得像点落于视网膜上, 进而矫正视力。

角膜塑形镜可通过近视化周边离焦控制眼轴增长,有效延缓近视发展。近视发生后, 一般的视力矫正措施如配戴框架眼镜,虽然能够将中心光线的焦点调整到视网膜上,但边 缘光线的焦点会落在视网膜后方。而眼球具备自我调节功能,会通过眼轴增长来适应边缘 光线的屈光力,后果为眼轴不断增长,近视不断加深。配戴角膜塑形镜后,镜片的特殊几 何设计能够提供近视化离焦信号,使边缘光线的焦点也落在视网膜上,从而预防眼轴非良 性增长,有效延缓近视发展。《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指出,角膜塑形镜是目前临床应 用于近视控制的最有效的干预方法之一。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3)

角膜塑形镜适用于 8-18 岁近视度数发展较快的儿童青少年,并有一定适应症与禁忌 症要求。8 周岁以下儿童不予验配角膜塑形镜。8 周岁以上儿童青少年则需在家长监护下 进行角膜塑形镜验配。儿童青少年验配角膜塑形镜近视度数最好在 600 度以下,散光的度 数在 150 度以下,且角膜曲率(弯曲度)正常。此外,配戴者还需排除眼部进行性疾病以 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各种慢性疾病。

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专业复杂,可分为检查、试戴、验配、随访四大环节。角膜塑形 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需要由有资质的专业验配医师进行问诊和健康检查以确定是否为适 宜验配者并了解个体角膜差异,根据检查结果确定试戴镜片,通过配适评估,适当调整各 项参数,最后才能定制出与个体角膜和屈光度符合的镜片。同时角膜塑形镜初次配戴者配 戴期间需坚持常规性随访,需在配镜后第 1 天、第 1 周、第 2 周、第 1 个月、第 3 个月和 以后每 2~3 个月定期复查。 夜间佩戴塑形矫正,白天脱镜视力清晰。近视患者可通过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进行角 膜塑形,控制眼轴长度增长,进而矫正近视。白天患者即可拥有清晰的裸眼视力,无需再 配戴框架眼镜。但角膜塑形镜需坚持连续配戴,一旦停止配戴,视力会恢复至原状。且在 使用期间需注意卫生以避免感染等不良反应。 角膜塑形镜科学有效的护理和清洁可提高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及使用年限。角膜塑形 镜在使用过程中需搭配各种必备护理液以达到清洁、消毒、冲洗或保存镜片,中和清洁剂 或消毒剂,物理缓解(如润滑)接触眼镜引起的眼部不适等目的。必备的角膜塑形镜护理液 主要包括摘镜后浸泡镜片的双氧护理液及硬性接触镜多功能护理液,摘镜后或戴镜前冲洗 镜片的接触镜无菌生理盐水,佩戴前在镜片上滴加的接触镜润滑液以及用于定期对镜片进 行表面蛋白质和脂质沉淀物清洗的接触镜酶清洁剂。科学有效的清洁和护理不仅能够清除 配戴后附着在镜片上的沉淀物及污染物、保持镜片的清洁,而且可以增加镜片配戴时的保 湿时长和使用年限,有效消灭镜片表面有害微生物,减少致病因素,为角膜塑形镜的安全 配戴保驾护航。

技术持续优化,近百年来角膜塑形镜材料与工艺多次升级

角膜塑形镜技术要点是材料参数和工艺设计,优化目标是提高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 性。回顾全球角膜塑形镜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将其分为 3 个阶段:

1)巩膜接触镜时代(1930-1948 年):1937 年,莫伦和奥布赖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PMMA)材料制作出第一副巩膜接触镜,进入塑胶巩膜镜时代。PMMA 材料光学性能 良好,矫正视力清晰,矫正角膜散光效果好,容易操作,易清洗,耐磨损。但其透氧性极 低,舒适感差,安全性低,后期逐渐淘汰。 2)角膜接触镜时代(1948-1970 年):1948 年,凯文托赫首创一种基于 PMMA 镜片 改良的塑料镜片,直径比角膜小,厚度较薄,配戴时间可以持续整天,宣告了真正的角膜 接触镜诞生。但其并未解决 PMMA 材料透氧性低的问题,临床应用有限。 3)硬性透气角膜接触镜时代(1970-至今):1974 年,盖罗首创 RGP-CL 材料硅氧烷 丙烯酯,提高了透气性,保证接触镜配戴对角膜的生理影响更小,开始逐步替代 PMMA 材料,RGP 时代进入萌芽时期。1986 年上海出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角膜接触镜企业— —上海海昌公司。1994 年,Al Fontana 推出 Orth focus 逆转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同年 SightFormu逆转球面塑形镜则将近视度数降低400-500度且具有可控性。1996年,MayCH、 Harr’s D、Nolan JA 合著第一本角膜塑形学教科书《Orthokeratology》。1998 年,FDA 批准日戴型角膜塑形镜的临床使用。2004 年,FDA 批准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临床使用。 美国《华盛顿邮报》评价"角膜塑形镜的出现,标志着近视矫治已经进入了非手术时代,它和 青霉素的发明同样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材料升级及工艺设计升级是全球角膜塑形镜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回顾全球角膜塑 形镜技术历史可以发现,材料参数的持续升级是提升角膜塑形镜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 的基础。在光学性能达标的基础上,材料透氧性十分关键,早期 PMMA 材料透氧性差, 虽然光学性能良好,但易损伤角膜,因此未能取得突破性的临床进展。之后随着透氧性更 高的新材料 RGP 出现,角膜塑形镜行业初遇曙光。同时工艺设计进一步升级,使得角膜 塑形镜与人眼更加适配,实现有效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统一。之后,随着解剖学、生理 学、生物力学、工程力学以及流体力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如今的角膜塑形镜更加适配人 眼结构,起效的原理也从压力原理向综合力学原理发展。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4)

国内角膜塑形镜市场发展经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规范阶段与发展阶段。角膜塑形 镜传入中国市场后,初期缺乏行业规范与政府监管,市场混乱,亟待规范。而后随着监管 力度的上升与行业规范的制定,国内角膜塑形镜市场逐步重整,逐渐规范化与有序化。 1)探索阶段(1997-2000 年):早期缺乏合理监管下,角膜塑形镜市场混乱,亟待规 范。1997 年角膜塑形镜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大力推广。早期医学界对于角膜塑形镜的验 配规范了解较浅,且缺乏行业规范和政府监管,导致许多本不具备验配资质的企业和眼镜 店纷纷开展角膜塑形镜的不规范验配,跳过了严格的适应证筛选和复杂、严谨的验配流程。 媒体广告、企业销售等更是夸大宣传角膜塑形镜的功效。角膜塑形镜被大量当作普通消费 品售出。验配后镜片护理、管理、复查回访、异常情况处理等的不足,导致出现了许多严 重不良反应如角膜严重感染等,重者甚至造成角膜穿孔。为改变角膜塑形镜市场的混乱局面与层出 不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原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出台《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 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明确需是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中有眼科的二级 (含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方可提供角膜塑形镜验配服务,并对医师、技师、设备也提出 相关资质要求,同时明确角膜塑形镜验配的操作规范。此后政策逐步出台与完善,促使角 膜塑形镜行业规范与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同时配戴者的卫生习惯和规范护理,以及验配后 复查重要性也被进一步强调。 3)市场发展阶段(2018 年-至今):近年来角膜塑形镜行业规范化逐步完善,市场进 入稳定健康的快速发展轨道。随着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求的上升,角膜塑形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8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首次将角膜塑形镜纳入单纯性近视矫 正措施,肯定了角膜塑形镜对于近视防控的有效性。政策支持与监管推动角膜塑形镜行业 规范化发展。

全球发展正当时,国内角塑市场如日方升

海外市场稳步发展,国内市场方兴未艾

角膜塑形镜为高支出、高毛利率、高续戴率、高用户黏性的蓝海市场。角膜塑形镜售 价基本在 6000-15000 元之间,且在角膜塑形镜使用过程中,护理产品必不可少,人均综 合年支出较高,超 14000 元。根据爱博医疗招股书,角膜塑形镜出厂价在 1500 元左右, 对比售价,下游具有较高的毛利空间。同时角膜塑形镜中游制造环节同样具有高毛利,以 欧普康视“梦戴维”角膜塑形镜为例,2016-2021 年其毛利率为 87%-91%。此外,角膜 塑形镜使用后平均 1-2 年需进行更换,同时患者需定期至视光中心进行复检,角膜塑形镜 3-4 年、5-6 年、7-8 年续戴率目前达 98%、73%、44%,消费频次高且稳定。同时由于角 膜塑形镜技术特点,更换品牌配戴可能导致眼轴报复性增长加重近视,因此患者多以续戴 同一品牌角膜塑形镜为主,用户粘性较高。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5)

美国、我国港台等地角膜塑形镜市场起步早,已迈入稳步阶段,我国大陆市场尚处普 及阶段。目前角膜塑形镜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广为民众所接受,普及率较高。据 Philip B. Morgan 在期刊 Contact Lens and Anterior Eye 发表的文章《International survey of orthokeratology contact lens fitting》以及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 年角膜塑形镜 在美国渗透率达 3.5%,在中国香港渗透率达 9.7%,在中国台湾渗透率约为 5.4%。而角 膜塑形镜行业在中国大陆起步较晚,2018 年角膜塑形镜市场在中国大陆渗透率仅约为 0.88%,同时,2021 年中国大陆角膜塑形镜市场渗透率仅为 1.68%左右,角膜塑形镜行业 在中国大陆尚处于普及阶段。

角膜塑形镜销售量逐年增加,2021 年国内终端市场约 204.3 亿元,据华经产业研究 院数据,2021 年国内角膜塑形镜销售规模逾 250 万片(含 30-40 万试戴片),且目前角膜 塑形镜平均售价约为 9500 元,据此我们测算得 2021 年国内角膜塑形镜终端市场规模约为 204.3 亿元。

对标港台地区 5%-10%渗透率水平,大陆地区角膜塑形镜行业渗透率尚有广阔提升空 间。港台地区儿童青少年课业负担与大陆地区相似,近视防控需求相似,因此其渗透率水 平可作为大陆地区角膜塑形镜渗透率未来增长参考值。目前港台地区角膜塑形镜渗透率已 达 5%-10%,而大陆地区渗透率仅为 1.68%左右,未来尚有充分的渗透率提升潜力。我们 预计到 2030 年大陆地区角膜塑形镜的市场渗透率可达 8.67%。

需求、供给、政策多维因素驱动国内角塑市场渗透率提升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6)

需求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求迫切,消费升级催化角塑消费意愿提升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近视防控需求迫切

全球儿童青少年近视人口 2019 年约为 3.12 亿,预计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19 年 WHO 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表明,26 亿全球近视人群中 3.12 亿为 19 岁以下的青少 年儿童。同时根据美国眼科学会预计,全球近视人口到 2050 年将增长至 47.58 亿,占世 界人口的 49.8%。近视防控已成为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眼卫生保健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人口约 1.69 亿,预计 2025 年将达到 1.88 亿人,近视防控需求 迫切。据 2018 年世卫组织报告,中国近视患者已超 6 亿人,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同时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及近视人口数量高居世界第一。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欧康维 视招股说明书)统计,2015-2019 年中国 20 岁以下近视人数从 1.48 亿人增长至 1.69 亿 人,该机构预计 2025 年将达 1.88 亿人,2030 年将达到 1.91 亿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需求十分迫切。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持续不断升高,近年来迅速恶化。2020年中国高中生近视率 80.5%, 高度近视率达 7.6%。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现以下特点: 1)总体近视率超 50%,以轻中度近视为主:据教育部与国家卫健委统计,自 2018 年至 2020 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虽稍有下降,但始终超 50%。此外,据华东师范大 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统计,同期在近视度数分布方面,儿童青少年以轻中度近视为 主,58%的学生近视度数小于 300 度,38%的学生近视度数在 300 度到 600 度之间,而 有 4%的学生超过 600 度达高度近视标准。 2)近视率及近视度数随年级升高快速上升:中小学生近视率随年级升高快速上升。 据教育部与卫健委统计,2018-2020 年小学生近视率约为 36%,而初中生近视率超 70%, 高中生近视率则超 80%。同时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比例也随年级升高快速上升。据华东师 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统计,同期中国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比例从小学的 1.2% 快速上升至高中的 7.6%。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7)

消费性支出不断增长催化角膜塑形镜消费意愿提升

角膜塑形镜具备“医疗 消费”双属性,消费意愿随消费能力上升而提升。角膜塑形 镜不属于“性命攸关”性质的医疗产品,且相较其他近视防控手段,价格及维护成本较高, 因此是一款具备消费属性的医疗产品。自 2010 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呈 不断增长态势,仅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短暂下降。中国居民消费能力及消费水平不断上升,产品附加价值和使用体验愈发受到消费者重视,兼具“医疗 消费”双属性的角膜 塑形镜的消费意愿提升。

供给端:角塑产品独特优势及服务可及性提升有望推动渗透率提升

近视矫正技术多样化,角膜塑形镜产品具有独特优势

常见近视矫正方法主要包括框架眼镜矫正、角膜接触镜矫正、手术矫正及药物矫正。 其中框架眼镜矫正可分为普通镜架眼镜矫正及离焦框架镜矫正,角膜接触镜矫正包括离焦 软镜矫正、硬性接触镜矫正、角膜塑形镜矫正,手术矫正可分为角膜屈光手术及有晶状体 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药物防控则主要以低浓度阿托品为主。不同近视矫正方法各 具优缺点。其中在几种常见的近视防控手段中,根据 2019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 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离焦镜片为指南重点推荐且 被国际及科学界认定有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三大手段。

与多种近视矫正方法相比较,角膜塑形镜具有独特优势: 1)普通框架眼镜:普通框架眼镜方便便宜,角膜塑形镜美观防控效果更优。 普通框架眼镜佩戴方便,无不舒适感,依从性好,价格便宜。普通框架眼镜为最简单 和传统的近视矫正方式,其工作原理为凹透镜可发散光线,使像距变长,恰好落在视网膜 上。 普通框架眼镜仅能矫正近视,且不恰当的配戴方式会带来近视加重的风险。普通框架 眼镜光学像差,外界景物只有镜片中央部分在视网膜上成像,其周边成像仍在视网膜之后, 长期会使眼球向后方成像处生长导致眼轴拉长进而使得近视加深。 和佩戴普通框架眼镜相比,角膜塑形镜美观且近视防控效果更优。佩戴角膜塑形镜后, 患者日间不需配戴框架眼镜即可恢复裸眼视力,方便进行日间活动,且更为符合民众审美 要求。同时,佩戴角膜塑形镜可使角膜中央曲率变平,同时在角膜的旁中心区域形成离焦 环,可消除远视离焦,遏制眼轴进一步加长,延缓近视度数增长。

2)离焦框架镜:离焦框架镜与角膜塑形镜各有优劣,主要替代普通框架眼镜。 离焦框架镜原理与角膜塑形镜相似,但设计方法不同。离焦框架镜采取框架眼镜形式, 通过特殊光学设计不仅使中心视力处图像投影至视网膜上,同时可使外围光线投影到视网 膜上或前方,形成周边近视性离焦,从而抑制眼轴增长,延缓近视度数发展。 离焦框架镜技术不断迭代,近视防控效果获临床验证。第一代离焦框架镜蔡司的“成长乐”采用周边离焦技术,诱导产生 2 个分离的离焦面。第二代离焦框架镜,如豪雅的“新 乐学”、依视路的“星趣控”和伟星的“星优学”,则采用多点离焦技术,通过具有屈光度 梯度的非球面微透镜诱导产生连续的近视性离焦带。第三代离焦框架镜蔡司的“小乐圆” 则基于同心环带微柱镜技术。离焦框架镜的近视防控效果得到临床数据支持。Bao 等人的 2 年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配戴非球面微透镜设计离焦框架镜,近视屈光度进展延缓 55%,眼 轴增长延缓 51%(每天配戴时间 12h以上,近视屈光度进展延缓 67%,眼轴增长延缓 60%)。 多款国产离焦框架镜引发市场关注。近期爱博医疗推出“iBright 普诺瞳”仿生复眼多 焦点离焦镜,明月眼镜则推出“轻松控”和“轻松控 Pro”两代离焦镜,均引起较高市场 关注度。

爱博医疗“iBright 普诺瞳”:基于近视化周边离焦延缓眼轴增长的原理,区别于传统 渐变式离焦镜片,“iBright 普诺瞳”采用了仿生复眼多焦点离焦技术(B.C.M.D.),具有同心 圆环式分布的多焦点环带微结构,可实现稳定离焦实时入瞳,有效离焦提升 30%。同时, 六边形复眼结构可对面形进行精细优化,保证离焦环带之间的平滑衔接,降低星芒、像跳 等不良视觉现象的干扰,其视觉清晰、94%的孩子愿意持续佩戴,体验舒适、佩戴适应周 期短。同时半年期临床数据显示“iBright 普诺瞳”对屈光度的有效管理约为 67.67%,对 眼轴增长的有效管理约 68.75%。“iBright 普诺瞳”可良好实现近视管理与舒适佩戴的并驾 齐驱。 明月镜片“轻松控”、“轻松控 Pro”两代离焦框架镜:“轻松控”系列采用周边离焦 技术,同时对镜片视像区域进行向鼻侧内偏设计,更加符合中国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用 眼”和“眼镜内旋”的生理特点。“轻松控 Pro”系列则采用多点渐进离焦技术,且在视像 区设计方面使用了非对称的“贝壳形”设计,更加符合中国青少年“水平视野切换多、上 下视野切换少”的用眼习惯。明月镜片 2022 年 7 月发布的三个月临床研究随访情况数据 显示,“轻松控 Pro”对于控制眼轴过快增长、延缓近视加深有非常明显效果,但“有效率” 指标数据尚未披露。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8)

离焦框架镜尤其是基于周边离焦原理设计的离焦框架镜延缓近视效果不及角膜塑形 镜。其主要源于患者在转动眼球时会产生注视偏差,影响中心视力清晰度,同时视网膜周 边的离焦效应也会发生未知的变化,从而削弱延缓近视发展的效果。 离焦框架镜可作为角膜塑形镜的补充治疗手段。首先,角膜塑形镜配戴一段时间后要 摘下休息,在休息阶段患者可使用离焦框架镜。其次,角膜塑形镜验配有较为严格的标准, 其最高验配度数为 600 度且 8 岁以下儿童不予验配,因此离焦镜可应用于角膜塑形镜无法 覆盖的患者。同时在价格方面,角膜塑形镜全年配戴养护费用较高,而离焦框架镜价格相 对更低,约为 1500-3000 元,能够吸引对价格更为敏感的家长购买。最后,在验配中,角 膜塑形镜验配需在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验配参与人员包括眼科医生和视光师。而离 焦框架镜验配则较为简单,由于其不属于医疗器械范畴,在眼镜门店由验光师即可进行验 配完成销售。同时与角膜塑形镜相比,离焦框架镜配戴舒适度更高。因此离焦镜可能会吸 引更加注重方便性和舒适度的家长购买。

3)离焦软镜:设计多样疗效佳,与角膜塑形镜适配不同客户群体。 离焦软镜设计多样。离焦软镜是一种通过特殊光学设计,利用周边相对正光度,矫正 近视眼的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从而抑制由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所诱导的眼轴增长和 近视进展的一种日戴型软性角膜接触镜。目前离焦软镜主流设计可分为三类:周边屈光度 渐变产生近视性离焦的多焦点软镜,正性附加光度和远矫正光度交替的同心圆设计的软镜 及模拟角膜塑形镜塑性后的“软性角膜塑形镜”。 离焦软镜可有效延缓近视进展。大量研究表明,相较普通框架眼镜及单焦点软性角膜 接触镜,离焦软镜可有效延缓近视度数及眼轴增长,屈光度进展减缓 0.2~0.3D/年,眼轴 增长减缓 0.1mm/年。因此,IMI 和《亚洲近视管理共识》均将离焦软镜列为近视控制的推 荐方法。

离焦量的优化、离焦环的设计及佩戴时长的管理等因素可影响离焦软镜近视控制的效 果。 离焦量的优化:Walline 等人研究发现高附加( 2.50D)离焦软镜与中附加( 1.50D) 离焦软镜相比,近视屈光度进展延缓 0.30D,眼轴增长延缓 0.16mm,可显著降低 3 年的 近视进展率。另一项 Meta 分析同样得出类似结论,当附加度数增加到 2.50D 时,离焦软 镜近视控制效果明显提升。 离焦环的设计:一项 Meta 分析发现,同心圆双焦设计的离焦软镜近视控制效果优于 渐进多焦设计。IMI 的报告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其认为同心圆双焦设计的离焦软镜具有 比渐进多焦设计有更好的对眼轴增长控制作用(44.4%vs.31.6%)及相似的近视屈光度进 展作用(36.3%vs.36.4%)。 配戴时长的管理:研究发现离焦软镜每日配戴时间越长,近视控制效果越好。当每天 配戴镜片 7h 或更长时间时,近视控制效果可达 58%。

库博 MiSight 近视防控疗效佳,临床数据接近角膜塑形镜。库博 MiSight 离焦软镜是 目前全球第一款且是唯一一款获 FDA 批准用于初始配戴年龄 8-12 岁儿童青少年延缓近视 进展的软性亲水接触镜。其为同心圆设计,视力矫正区和治疗区环形交替分布,四个光学 区既保证正常清晰视力又可以形成充分的近视离焦,可同时满足近视矫正和近视管理两大 需求。与既往离焦软镜近视防控疗效普遍稍弱于角膜塑形镜不同,库博 MiSight 离焦软镜 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实验结果显示,以平均屈光度(散瞳验光等效球镜度)相对变 化作为疗效指标,MiSight 1 day 延缓近视发展效果达 59%;以平均眼轴增长相对差异作 为疗效指标,其近视控制效果可达 52%。该项研究表明库博 MiSight 离焦软镜在延缓近视 发展疗效上已接近角膜塑形镜。

离焦软镜与角膜塑形镜各具优势。与角膜塑形镜相比,库博 MiSight 最大的优势为“软”, 其直观上与普通隐形眼镜无异,儿童心理接受度高,适配适应快。同时,库博 MiSight 还 具备验配较为便捷、护理更为简单、异物感更轻等优点。但与角膜塑形镜相比,库博 MiSight 也存在部分缺点。例如库博 MiSight 配戴后可能会出现“干眼”问题,且其可验配屈光度 范围小于角膜塑形镜。而其日抛的特点也意味着需要定期更换镜片以避免眼部感染等问题, 在价格上库博 MiSight 一年总费用超 2 万元,高于角膜塑形镜平均费用。因此库博 MiSight 和角膜塑形镜在舒适度、适用范围、护理便利性、费用等方面各有优势。 离焦软镜与角膜塑形镜未来或将适配不同目标客户群体。离焦软镜为儿童近视防控提 供了一种新选择,只是由于上市时间较短、适用人群有限,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观察, 且由于渠道建设和市场教育均需要一定时间,产品短期内能否迅速普及仍有待观察,因此 短期不会对角膜塑形镜市场形成冲击。长期来看,角膜塑形镜与离焦软镜各具优势,验配 选择需结合个体的眼部条件、生活方式、消费能力等因素,未来两者可能将适配不同目标 客户群体,形成差异性竞争。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9)

4)巩膜镜:眼视光硬镜领域的新蓝海,国产厂商有望实现从 0 到 1 突破。 巩膜镜设计创新,直径大,不与角膜接触,舒适度高,应用范围广。巩膜镜是一种特 殊的硬性角膜接触镜,也被称作巩膜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是一种完全不接触角膜、跨 过角巩膜缘、着陆在结膜(附着在巩膜上)上、镜片与角膜之间有一个适当厚度的水液层 的日间佩戴的镜片,为第三类非植入型医疗器械。在材料选择上,目前巩膜镜使用新一代 的硬性高透氧性材料。而根据设计方式,巩膜镜可分为标准球面设计巩膜镜和非球面巩膜镜。非球面巩膜镜又可细分为非球面前复曲面设计、非球面后复曲面设计、象限设计等。 其中标准球面设计是巩膜镜常见设计方式,可分为光学区、过渡区(角巩膜缘区)和着陆 区三个区。巩膜镜能非手术矫正绝大多数视光疾病,如不规则角膜、眼表疾病、单纯屈光 疾病以及美观和运动。其兼具保护角膜、光学矫正、舒适透氧、安全佩戴等诸多优势,是 广大不规则角膜及眼表疾病患者的临床刚需,可为特定人群提供视力矫正及眼表保护。

巩膜镜矫正疗效佳、安全性高等明显优势已获临床验证。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相较其他 矫正方式,巩膜镜能可高 2-4 行的 LogMAR 视力,Juan Carlos Montalt、Akshaya C Balakrishnan 等人研究同时发现巩膜镜还可提高不规则散光患者的视觉质量,如提高对比 度视力,减少全眼像差、慧差、球差等。并且在规范验配的基础上,巩膜镜同时具有良好 的安全性,Daniel G Fuller 等人的研究表明巩膜镜角膜浸润、细菌性角膜炎的发生率极低, 巩膜镜的配戴舒适度明显较高,配戴者配戴其三个月后的满意度可达到 91%。 角膜塑形镜与巩膜镜各具优势,未来适配不同适应症及需求市场。角膜塑形镜主要聚 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市场,而巩膜镜则聚焦成年人圆锥角膜等不规则角膜、中重度干眼 症等眼表疾病及单纯性屈光不正市场。据 SCOPE2015 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 673 例验配 巩膜镜的患者中,约 74%应用于不规则角膜,16%应用于眼表疾病,10%应用于矫正单纯 性屈光不正。巩膜镜未来在眼表疾病市场替代硬性角膜接触镜的潜力巨大,而在高度屈光 不正市场中则主要切割 ICL 需求市场,与角膜塑形镜不会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10)

巩膜镜是圆锥角膜等不规则角膜患者视力矫正的兜底解决方案。巩膜镜在角膜前方形 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水液层,可矫正由不规则角膜引起的散光,改善视觉质量。圆锥角膜 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角膜不规则疾病,治疗手段包括非手术和手术两类。无论是否采用手术 治疗,绝大多数圆锥角膜等不规则角膜患者在某个阶段都需要接触镜以矫正视力。巩膜镜 不仅矫正效果好于框架眼镜和硬性角膜接触镜,其在舒适度和避免压迫角膜等方面亦远远 优于硬性角膜接触镜。首先,舒适度方面,巩膜镜由于巩膜着陆设计,其舒适度优于硬性 角膜接触镜,其次,由于巩膜镜基本上不接触角膜,因此佩戴巩膜镜时镜片不会对角膜形 成机械压力,几乎不会造成角膜变形。再次,巩膜镜在矫正视力方面更具有弹性。因此巩 膜镜是圆锥角膜等不规则角膜患者矫正视力的绝佳选择。

巩膜镜不受角膜形态的影响,是某些追求舒适度的屈光不正患者的优先选择。巩膜镜直 径大,镜片移动度少,具有和硬性角膜接触镜一样甚至更优的光学成像能力,矫正效果优 于一般渐变焦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和软镜,且佩戴舒适度高,适用于高度近视、高度远 视、高度散光等各种严重或单纯的屈光不正矫正。但由于巩膜镜成本较高,配戴操作相对复 杂以及验配技术要求高等因素,大多数巩膜镜用于治疗严重的眼表疾病及不规则角膜病变, 而不作为单纯屈光不正患者的第一选择。然而对于一些高度屈光不正,且配戴普通RGP 存在不适应的患者,以及追求舒适度的患者,巩膜镜可能是其良好的选择。 巩膜镜在国外经过前期教育推广后,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根据 QYR 统计及预 测,2021 年全球巩膜镜市场销售额达 2.5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将达到 7.9 亿美元,对应 2022-2028 年 CAGR 为 17.7%,全球巩膜镜市场高速发展。竞争格局方面,目前全球巩 膜镜核心厂商包括 ABB Optica,Bausch Health 和 Visionary Optics 等,前五大厂商 2021 年约占全球 45%的份额,行业相对集中。而在地域分布方面,北美是全球最大的市场,约 占全球 48%的市场份额,而欧洲占比达 33%,位居第二。

巩膜镜国内市场广阔,我们保守预测 2025 年终端市场规模为 52.90 亿元。首先,巩 膜镜目前尚未有任何统计学意义上的佩戴后遗症,出现的极少数诸如角膜炎等案例均具有 浓重的个人色彩,其品质好定位准。其次,据 QYR 数据,目前巩膜镜在美国市场年销量 约 20 万片且销售量仍在以双位数增长,市场广阔且发展迅速,而与美国对比,中国人口 基数更大,且不规则角膜、干眼及近视发病率更高,因此巩膜镜在国内市场前景广阔。仅 考虑巩膜镜在圆锥角膜及干眼症治疗领域终端市场,我们保守预测 2025 年中国巩膜镜终 端市场规模为 52.90 亿元。其中: a) 圆锥角膜等不规则角膜:圆锥角膜等不规则角膜发病率约为 0.1%,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圆锥角膜患者人数约 141 万人,考虑到价格承受能力等因素,假设渗透率 为 15%,我们预测国内圆锥角膜对应巩膜镜需求为 42.42 万片,参照国外巩膜镜 终端价格(厂家终端价格约 1 万元/片左右),我们预测 2025 年巩膜镜在圆锥角膜 等不规则角膜领域终端市场规模为 42.42 亿元。 b) 眼表疾病(重度干眼病):根据爱尔眼科 2020 年发布《国人干眼多中心大数据报 告》数据,全国干眼患者约为 3.6 亿人,且每年以 10%的速度增长;其中,重度 干眼占干眼比例为 4.6%。据此我们预计 2025 年重度干眼患者人数为 1822 万人。 假设巩膜镜仅被小部分重度干眼患者使用,我们保守预测巩膜镜 2025 年渗透率 为 0.03%,则国内干眼对应巩膜镜需求为 1.09 万片,2025 年国内巩膜镜在重度干眼病领域的终端市场规模为 1.09 亿元。 c) 单纯性屈光不正:据灼识咨询预测,2025 年国内屈光不正患者人数将达 6.18 亿 人,其中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占比 9.5%。考虑到巩膜镜验配成本及技术要求较高, 我们预测 2025 年巩膜镜渗透率为 0.08%,则国内单纯性屈光不正对应巩膜镜需 求为 9.39 万片,2025 年巩膜镜在单纯性屈光不正领域的终端市场规模为 9.39 亿 元。

5)手术治疗:屈光手术是完全恢复成年患者视力的唯一治疗方式,角膜塑形镜更适 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屈光手术术式不断迭代创新。中国近视矫正手术历经 40 年发展历程,术式在安全性、 精准度、矫正范围及术后恢复等方面不断优化。目前主流的屈光手术包括角膜屈光手术(激 光手术)及眼内屈光手术。其中角膜屈光手术包括全激光准分子手术(Trans-PRK),飞秒 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手术(FS-LASIK)及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其 原理为去除部分角膜组织的“减法原则”。而眼内屈光手术的主流方式为有晶体眼人工晶 体植入术(ICL),其原理为将人工晶状体放置在患者的眼后房,在保留角膜完整性的同时 矫正视力的“加法原则”。

屈光手术为完全恢复视力的唯一方式,ICL 晶体植入术目前综合疗效最佳,但并发症 风险依然存在。角膜屈光手术(激光手术)以及眼内屈光手术疗效显著,一次性手术可使 患者完全恢复视力,术后无需长期戴镜。而与不可逆的 Trans-PRK、FS-LASIK、SMILE 等角膜屈光手术相比,ICL 晶体植入术具有相对优势,是目前综合效果最好,不良反应最 小的手术。其适应人群广,可矫正 2000 度以下近视,且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据《国人近 视手术白皮书》数据,ICL 术式患者裸眼远视力从术前的平均 0.08 提升至术后 1 年平均视 力 1.05。同时 ICL 晶体植入不但不需要切除角膜组织,并且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可取出或 更换人工晶体。但 ICL 晶体植入术也存在并发症风险,其相对于其他手术感染风险较高, 术后需要非常小心以防感染且有一定的眼压波动风险,且 ICL 不适合部分眼前段疾病患者。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11)

与屈光手术相比,角膜塑形镜更适合儿童青少年防控,两者竞争关系较弱。首先,角 膜塑形镜矫正视力为非手术性物理方法,可避免屈光手术的潜在术后风险,为患者后续其 他视力矫正方法留有选择余地,同时患者对非创伤性治疗方法的心理接受程度会更高,更 适合儿童青少年防控。其次,屈光手术与角膜塑形镜的目标人群存在差异性,竞争关系较 弱。角膜屈光手术的目标人群要求 18 岁以上,屈光力稳定在 2 年以上,符合术前指征, 可用于高度近视患者;而 ICL 植入术目标人群为 18 岁以上,近视度数较高、不愿意戴眼 镜但又不适合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而与此相比,角膜塑形镜多用于中低度进展性近视的 儿童青少年人群,为其提供安全低风险的视力矫正机会。 ICL 国内未来市场广阔。据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联合相关平台发布的《国 人近视手术白皮书》,2020 年国内屈光手术量超 22 万台,较 2018 年增长近 75%,预计 未来随着近视率的上升及屈光手术的渗透率提升,屈光手术量将保持高速增长。同时根据 爱博医疗招股书,目前中国 ICL 手术的渗透率仍较低,2019 年国内 ICL 手术量占年近视 手术量比例为 7%,而以高度近视患者计算,国内 ICL 渗透率仅为 0.3%,远低于同期美日 等国(美国 0.54%,日本 0.75%)。国内 ICL 手术渗透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因此随着屈 光手术量的快速增长及 ICL 手术渗透率的提升, ICL 国内市场未来前景广阔。

ICL 国内市场 STAAR 高度垄断,内资加强布局未来有望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国内人 工晶状体领域被美国 STAAR 垄断。STAAR 产品布局领先,目前已有六代产品。其支撑型 人工晶体 ICLs 产品分别在 1997 年、2005 年获得 CE、FDA 认证,并于 2016 年进入国内。 中国为 STAAR 的最大的市场,2021 年 STAAR 中国区销售收入到达 1.07 亿美元,占其整 体营收的 46.57%。国内除了 STAAR 的 ICL 晶体外,目前获批的同类的后房植入式晶状体 只有一款昊海生科控股公司爱晶伦旗下的依镜 PRL。其第二代产品性能与 STAAR 第五代 产品接近,可实现房水循环,并能够提供更为广泛的视力矫正范围,后续有望凭借昊海生 科的广泛渠道及品牌影响力实现放量。此外爱博医疗也在加快布局 ICL 业务,其在研 ICL 晶体产品普诺明 PR 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我们预计普诺明 PR 将在 2023-2024 年获批 上市。短期来 STAAR 在国内 ICL 晶体市场的垄断地位难以动摇,但随着内资企业的加强 布局,后续有望实现国产替代。

6)低浓度阿托品: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为唯一经循证医学验证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 的药物,与角膜塑形镜存在联用场景。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是唯一经循证医学验证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的药物。阿托品是一 类抗胆碱药,为毒蕈碱型受体(M 受体)拮抗剂。其在眼科主要用于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 展,可控制眼轴和屈光度增长,但不能直接矫正近视。目前阿托品缓解近视发展的具体机 制原理尚不明确,主流观点认为其作用机制为阿托品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视网膜、巩膜或 脉络膜的 M1 或 M4 受体,从而使得巩膜重塑,控制眼轴横向增长。《Ophthalmology》上 的“阿托品控制近视的五年临床研究”一文研究发现阿托品的浓度与延缓近视发展效果存 在正相关关系,但停用高浓度阿托品后会出现近视反弹、近视发展变快等副作用。而 0.01% 浓度的阿托品可平均延缓近视进展 60%,且停药后近视反弹现象不明显,因此临床研究认 为 0.01%浓度的阿托品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最佳使用浓度。目前中国国家卫健 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及世界小儿眼科与斜视学会发布的《近视 共识声明》等多部国内外指南均肯定了 0.01%浓度阿托品的延缓近视疗效,并将其列为有 效的近视防控手段之一。

目前国内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尚未正式获批上市,销售模式普遍主要为“医疗机构制 剂 互联网医院”。阿托品滴眼液在新加坡、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已获批上市,而在国内目 前尚未有产品正式获批,主要作为医疗机构制剂使用,并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销售放量。 目前国内有超十家企业及医疗机构阿托品滴眼液获批医疗机构制剂。其中兴齐眼药、爱尔 眼科、何氏眼科、欧普康视等均可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阿托品滴眼液院内制剂远程销售。 患者只需要上传处方、病例等材料,便可在互联网医院平台上购买到阿托品滴眼液,实现 远程购买药物。因此,作为院内制剂的阿托品滴眼液已提前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放量。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12)

内资企业积极推动阿托品滴眼液临床试验获批,兴齐眼药目前进度领先。目前国内兴 齐眼药、欧康维视、兆科药业、恒瑞医药、参天制药等多家企业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临 床试验已进入临床Ⅱ期及以上开发阶段,其中兴齐眼药进度领先,3 项Ⅲ期临床试验分别 于 2020 年 5 月、2020 年 5 月、2021 年 9 月首次公示,试验周期包括 48、96、96 周, 药品浓度多包含 0.01%、0.02%、0.04%三种。

国内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正式上市后有望快速普及。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转引自 兴齐眼药 2022 年半年报),国内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正式上市后,其市场空间有望快速打 开,预计 2025 年国内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市场规模将达 15 亿元,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 85 亿元。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快速普及可能对角膜塑形镜市场需求形成一定冲击,但阿 托品与角膜塑形镜的联用前景也有望催化角膜塑形镜销量增长。

人才培养与终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视光服务可及性提升不断提升

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加大眼视光人才培养力度,2 年后有望弥补人才缺口

目前国内眼科医师与视光师数量难以满足眼视光诊疗需求,专业人才缺口近 30 万。角膜塑形镜验配需眼科医师与视光师共同参与。据 2020 年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 皮书》数据,国内眼科医师的数量从 2003 年的 1.9 万名增长至 2018 年的 4.48 万名,视 光师的数量从 2006 年的 1487 人增长至 2018 年 6218 人,国内眼科医师与视光师数量不 断增长,但该增长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国内的眼视光诊疗服务需求。对标发达国家,中国仍 存在较大的眼视光专业人才缺口,据探针资本统计,2020 年美国等发达国家每 1 万人对 应 1 个视光师,而中国每 6 万人才对应 1 个视光师,目前仍存在近 30 万视光人才缺口。 国内眼视光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亟待完善。中国角膜塑形镜行业起步较晚,同时 眼视光行业体系较为落后,尽管目前已有多所大学设立了视光学相关专业和学科,但在相 关配套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数量方面均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 差距。因此目前不同地区眼视光从业人员教育背景、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合格的眼视光人 才仍存在较大供给缺口。需要不断完善健全眼视光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合格视光人才。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13)

眼视光专业人才教育已逐步纳入政策视野,人才缺口有望 2 年后得以弥补。2021 年 教育部提出需加强眼视光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广东医科大学增设眼视光学专业,支持大连 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新乡医学院等 5 所高校新建眼视光医学专业培养眼视光专业人才。 而据我们的市场调研,眼视光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约为 3-6 年,因此根据现有培养力度, 我们预计 2 年后国内眼视光人才缺口有望得以弥补,不断满足人们的眼视光诊疗需求。

终端建设:社区化、产业化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视光诊疗社区化、产业化为未来发展必然趋势,连锁口腔诊所为其提供模板范例。“十 三五”规划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重点强调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为口腔、 眼科、医美等适合民营主导、小规模大数量、下沉发展的专科诊疗提供了方向。目前,连 锁口腔诊所模式已成为一种较为广泛和成功的模式。2020 年,国内公立口腔专科医院为 164 家,而民营口腔专科医院数量已达 781 家。此外,根据我们的市场调研,2020 年小 型口腔诊所约有 7.2 万家,基本覆盖各级城乡。而口腔科具备以下特点:1)患者基数庞大; 2)较少涉及其他人体系统,风险相对较低;3)患者黏性高。

视光领域特别是角膜塑形镜行业同样具备以上三大特点。1)患者基数庞大:2019 年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人口约 1.69 亿;2)系统性问题较少,风险相对较低:近视问题一般 与其他系统疾病无关;3)患者黏性高:配镜后需长期与定期复诊。 眼科医院 视光中心构建起视光诊疗网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需长周期跟踪随访, 包括角膜塑形镜验配后需定期复诊。因此,地理位置便利、聚焦视光业务的眼科诊疗机构 供给对角膜塑形镜行业尤为重要。公立综合医院、公立眼科专科医院与民营眼科诊疗服务 共同构建了眼科诊疗网络。据思宇医械观察统计,目前角膜塑形镜总体上渠道占比为公立: 私立=3:7。近年来国内民营医疗机构的行业准入壁垒打开,推动了爱尔眼科、普瑞眼科等 民营眼科医院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民营眼科医院以统一规范化模式连锁经营,在扩大 眼视光市场、推动国内眼视光服务的独立发展上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

政策端:近视防控政策催化角膜塑形镜供需共振,集采有望引导角膜塑形镜产业未来方向

角膜塑形镜已纳入近视防控政策,助推角膜塑形镜需求加速释放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视度不断提升。2022 年 1 月,卫健委发 布《“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力争实现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整体水平不断 提升,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不断提高,高度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人数逐步减少等目标。 为达成规划目标,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及近视科学矫治重视度不断提升。

角膜塑形镜近视防控疗效获国家级认可,已纳入多项近视防控政策,有望催化角膜塑 形镜需求量不断上升。2018 年 6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首次将角膜塑形 镜纳入单纯性近视矫正措施,肯定了角膜塑形镜在近视防控中的有效性。2019 年 10 月国 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提出 7 项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其中 “科学诊疗与矫治”一项提出了三种具体措施,即遵医嘱佩戴框架眼镜、使用低浓度阿托 品或佩戴角膜塑形镜,再次肯定角膜塑形镜的配戴疗效。

新规释放供给端社区化发展机遇,优秀眼科医疗集团或加速布局

新规有望放开角塑验配限制,推动角膜塑形镜验配社区化。2001 年颁布的《卫生部 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建议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机构需具备二级(含 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资质。2022 年 6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组织起草了《角膜塑 形镜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并已向业内征求意见,或将放开“二级以上 医疗机构”验配资质要求,但也再次明确了需要配置至少一名医师。总体来看,新规有望 明确视光诊疗的社区化方向。我们预计未来将会有大量视光中心投入建设,加速角膜塑形 镜行业的社区化。 合规眼视光门诊部运营天花板有望打开,优秀眼科医疗集团或加速布局。根据媒体报 道文件允许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可以开展角膜塑形镜验配,预计此前不具备医疗机构资质也 不满足新规要求的视光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行为将明确受到限制。考虑到视光门诊相较 眼科医院投入相对较小,投资回报率高且运营风险相对小,若放开资质限制,合规性视光 门诊部运营空间有望打开,优秀眼科医疗服务公司有望凭借资本及医师储备优势加快合规 眼视光门诊部建设速度,并凭借上级眼科医院的引流强化区域竞争优势,实现视光业务快 速增长。

集采政策有望驱动角膜塑形镜产业未来更加注重创造价值的方向发展。 各级视光中心:目前各级视光中心较依赖角膜塑形镜实现盈利,部分视光中心存在一 定非规范过度验配现象。未来如果角膜塑形镜进入带量采购目录,势必会遏制该现象。视 光服务行业将从依赖部分高值产品获利的模式转向多领域多产品的布局,催生更多元化、 品质化、特色化的业态。 渠道商:未来如果角膜塑形镜进入带量采购目录,将一定程度上挤压渠道流转中的获 利空间,驱动优质渠道更加注重自身内在能力的建设。 角膜塑形镜企业:未来如果角膜塑形镜进入带量采购目录,依靠单一产品获利的企业 未来将会面对更大的挑战,具备持续研发能力、产品品类丰富、行业上下游多布局的企业 将更加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掌握市场话语权。因此未来为对冲或有集采带来的影响,角 膜塑形镜企业一方面可在研发、管线升级方面提升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横向拓宽产品管线, 在眼视光领域多栖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纵向布局角膜塑形镜包括上游原材料研发与生产、 下游验配服务等全产业链。

我们预计 2025 年中国角膜塑形镜市场规模将达 431.4 亿元,儿童青少年近 视防控市场规模将达 809.2 亿元

我们预计 2025 年中国角膜塑形镜镜片终端市场规模将达 431.4 亿元,角膜塑形镜全 市场规模(包括护理产品)将达 635.8 亿元。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求迫切,角膜塑 形镜潜在用户群巨大。同时政策保障下角膜塑形镜行业具备持续发展性,技术和消费升级 及服务可及性提升促进渗透率持续攀升,角膜塑形镜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我们预测 2025 年角膜塑形镜在国内 8-18 岁青少年近视人群中的渗透率可达 3.48%,2025 年角膜塑形镜 终端市场规模可达 431.4 亿元,对应 2021-2025 年 CAGR 为 20.54%。由此我们预测 2025 年角膜塑形镜全市场规模(包括护理产品)将达 635.8 亿元,对应 2021-2025 年 CAGR 为 20.56%。 保守预计 2025 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市场规模预计将达 809.2 亿元。由于角膜 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离焦镜片为被国际及科学界认定有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三 大手段。因此我们通过分别测算 2025 年中国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离焦镜片的市 场规模并加总保守预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市场规模:2025 年中国角膜塑形镜镜片终端 市场规模为 431.4 亿元;预计 2025 年低浓度阿托品在国内 8-18 岁青少年近视人群中的渗 透率可达 0.80%,终端市场规模可达 30 亿元,对应 2021-2025 年 CAGR 达 36.30%。预 计 2025 年离焦镜片在国内 8-18 岁青少年近视人群中的渗透率可达 12.85%,终端市场规 模可达 347.7 亿元,对应 2021-2025 年 CAGR 达 31.89%。因此保守预测 2025 年中国儿 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市场规模将达 809.2 亿元。

角塑企业护城河初步建成,内资有望实现国产替代

角膜塑形镜行业集中度较高,国产替代空间大

角膜塑形镜行业进入壁垒高。角膜塑形镜属于第 III 类医疗器械产品,具有较高风险, 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因此角膜塑形镜审批流程需经多层 审批,包括产品研发、产品验证、临床阶段(仅要求Ⅲ期临床试验)和注册申报阶段,总 流程所需时间较长,获批上市的难度较大,例如爱博医疗于 2012 年起开始研发角膜塑形 镜,2019 年方获产品注册证。同时角膜塑形镜行业具有技术壁垒、品牌壁垒、渠道壁垒、 人才壁垒,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高,角塑企业先发优势相对明显。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14)

角膜塑形镜行业仍为蓝海市场,且行业相对集中。2021 年角膜塑形镜行业 CR3达 50% 以上,其中欧普康视以 22.33%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角膜塑形镜细分领域的龙头。随着 更多企业的进入,行业竞争将逐渐激烈。 角膜塑形镜行业进口产品占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大。由于国内角膜塑形镜企业起步较 晚,目前仍在初步发展阶段,总体上现阶段国内角膜塑形镜市场进口品牌市场份额领先内 资品牌,2021 年国内角膜塑形镜行业中进口品牌(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的品牌)市场份额 超 70%,角膜塑形镜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技术与渠道协同构筑角塑企业护城河,后发企业差异化布局奋起直追

技术:材料及设计升级是构建品牌竞争能力的底层要素

透氧系数、湿润角、弹性模量和硬度是角膜塑形镜材料的关键参数。配戴接触镜对角 膜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一定的氧供减少和机械性损伤,影响角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如何 选取和调节角膜塑形镜的材料参数,最大程度弱化副作用并保持疗效至关重要。同时尚需 兼顾佩戴舒适性和视觉清晰度等。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15)

高透氧系数保证角膜塑形镜安全性,超高透氧材料为角膜塑形镜未来发展趋势。角膜 营养代谢的主要物质为葡萄糖和氧气。而配戴接触镜均会在不同程度导致氧供减少,可能 引起角膜水肿、上皮脱落等副作用。因此,材料是否高透氧尤为重要。材料的透氧性采用 透氧系数(Dk)进行衡量。氧气要通过某种材料,氧分子需先溶解于该材料,然后再通过 该材料。因此透氧系数 Dk 值为弥散系数“D”(代表材料允许气体通过的固有能力)和溶 解系数“k”(代表氧溶解于材料中或者材料表面上的程度)的乘积,计算公式为 Dk=[气体 量(cm3)*厚度(cm))]/[面积(cm2)*时间(s)*压力差(hPa)]。目前 Dk 值>90 称为 高透氧系数,Dk 值<50 称为低透氧系数,Dk 值在 50~90 之间则称为中透氧系数。我国 规定角膜塑形镜材料 Dk 值需大于 90,即满足高透氧系数条件。目前国内角膜塑形镜市场 各品牌产品均已达到高透氧系数要求。而超高透氧材料则有更高的 DK 值,是角膜塑形镜 未来的发展趋势。

角膜塑形镜镜片设计主要包括两类光学基本设计:VST(视觉重塑治疗,Vision Shaping Treatment)和 CRT(角膜屈光矫治,Corneal Refractive Therapy),两者设 计理念不同。根据角膜塑形镜原理可详细区别 VST 设计和 CRT 设计的异同。角膜塑形镜 的设计目的是产生特定泪液层形态以控制泪液层对角膜的压力。患者配戴后,镜片后表面 和角膜前表面会形成泪液层,在泪液的流体力学作用下,角膜中央上皮细胞会被拉向中周 边部,同时患者闭眼和睁眼时,眼睑作用会使镜片中央对角膜产生正压力,达到临时改变 角膜曲率,矫正患者近视的效果。佩镜角膜塑形镜后,角膜主要受到眼睑力、泪膜挤压力、 表面张力(作用极小)三种力作用,角膜塑形即为力平衡的过程。而 VST 设计基于曲率、 分段的弧段理念实现该过程,CRT 设计则基于矢深理念来实现这一过程。 CRT 设计具有相对优势,兼具有效性、方便性及安全性。目前现有临床研究显示 CRT 和 VST 设计镜片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相比 VST 设计,CRT 设计的镜片更加轻薄、高 透氧性、戴镜异物感较小,其切线式的着陆设计理论上会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同时 CRT 验配难度相对更低,验配更加方便,且安全性更高。

以近视防控疗效、个性化、舒适度提升为目标的设计愈发重要,小光学区优化设计、 提高 Jessen 因子优化设计、非球面优化设计、数智化验配等正成为角膜塑形镜设计的流 行趋势。 小光学区优化设计:小光学区设计的角膜塑形镜通过减小镜片光学区直径来获得更小 的中央角膜治疗区和更接近瞳孔的离焦环。相比传统角膜塑形镜,小光学区角膜塑形镜配 戴者塑形后角膜治疗区直径更小,旁中央离焦环更陡、更宽,产生更多的高阶像差,可更 好地控制眼轴增长。此外,小光学区角膜塑形镜在首片验配成功率、屈光矫正等方面与传 统镜片相似。但由于治疗区变小,小光学区角膜塑形镜配戴者可能产生更多光晕、对比度 视力下降等视觉质量问题。 提高 Jessen 因子优化设计:研究表明 Jessen 因子由传统的 0.75D 提高至 1.75D, 角膜塑形镜配戴者的总高阶像差和球差增加,因此,高 Jessen 因子的角膜塑形镜相较于 传统角膜塑形镜起效更快,且中心定位、眼表健康等不受影响,但需关注个体的调节功能 变化,减少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非球面优化设计:非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一方面镜片与角膜完全贴附,可以提高塑形 镜与角膜形态的匹配度,增加定位精度和舒适性,提升塑形效果,另一方面其将光学区离 焦状态从平底锅变为尖底锅,加大入瞳区离焦量,使入瞳区形成更稳定的近视性周边离焦 状态,加强近视控制的力量。 数智化验配:角膜塑形镜历经多次迭代已迈入全数字化、智能化验配新时代,可实现 个性化“量眼定制”。全数字化角膜塑形镜验配技术不仅简化验配流程,无需患者试戴, 还大大提高了精准化验配水平,实现了快速取片的高效率。同时对于复杂的角膜形态,智 能化数字化验配能够帮助医生自由化的进行多参数调整,以达到更优近视矫正效果和离焦 量的控制,解决无法适配或效果不佳的难题,可以更好地满足近视防控的精细化和多样化 需求。

渠道:渠道先发优势构建显著护城河

渠道先发优势是企业护城河形成的必备条件。角膜塑形镜并非必需性医疗产品,其验 配和售后需要品牌工作人员与消费者进行长期沟通、教育,并提供技术指导、问题咨询等 售后服务,能够与消费者形成高黏性的销售网络。同时角膜塑形镜的技术特点决定了消费 者较少会选择更换品牌进行配戴。因此角膜塑形镜具有极强的品牌效应。渠道能力是角膜 塑形镜品牌间竞争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构建成熟稳定的销售网络是角膜塑形镜企业的重要 战略。

后发企业:后续布局者众多,产品差异化布局奋起直追

角膜塑形镜市场后续布局者众多,有望挖掘增量空间。目前角膜塑形镜市场先发企业 通过技术与渠道协同已构建企业的竞争护城河,但同时一批企业也纷纷开始布局角膜塑形 镜研发或对已有产品升级迭代奋起直追。丰富的产品为医生及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但同 时意味着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差异化定位已成为产品研发的基本原则。后发企业有望围 绕适用范围、设计、材料等方面进行差异化布局挖掘渗透率提升带来的增量市场。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16)

技术、渠道、价格三维共振,内资企业国产替代趋势初显

角膜塑形镜市场内资企业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国内现有角膜塑形镜市场中,外资企业 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未来随着内资企业在技术方面自主研发能力提高, 在渠道方面借助本土化优势提升服务和渠道能力,在价格方面构建性价比高且价格多样化 的产品网络,有望迎头赶上,实现国产替代。

技术:原材料布局步伐加快,创新化设计能力持续提升

内资企业角膜塑形镜原材料供应进口垄断。目前角膜塑形镜原材料研发方面海外占据 主导优势。内资角膜塑形镜企业常用镜片材料主要来源厂商为美国博士伦、美国 Paragon 及英国 Contamac(2020 年被昊海收购),内资企业的角膜塑形镜原材料供应严重依赖进 口,“卡脖子”现象极为严重,严重影响角膜塑形镜的供应链安全以及产品创新。 内资企业加快原材料布局步伐,自主材料持续突破。由于角膜塑形镜原材料关乎企业 对上游供应的把控能力,同时也是产品创新的核心,因此近年来内资企业在原材料研发方 面多有布局。昊海生科于 2020 年收购原材料研发制造企业 Contamac,从上游原材料入 手布局角膜塑形镜研发与生产。目前,昊海生科运用自主研发的光学设计系统,基于Contamac 高透氧材料研制的新型角膜塑形镜产品的临床试验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注册申 报。而爱博医疗既往原材料采购自 Contamac,但 2017 年起其启动自研材料项目。将其 自研原材料与外购镜片材料进行对比,对比结果符合一致性评价标准。2020 年其自研材 料获批后已陆续投入生产逐步代替外购材料片。根据爱博医疗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目 前爱博医疗角膜塑形镜材料片已全部转为自产。根据欧普康视 2022 年中报,欧普康视既 往原材料采购自博士伦,但其研发中心材料实验室自研镜片材料已通过国家药监局检测中 心的全性能检测和生物学评价,目前正在筹建标准化生产车间,建成后可部分使用自产原 材料,降低成本。

渠道:渠道布局差异化,服务端具有本土优势

内资先发企业差异化构建渠道布局,构建显著护城河。2017 年央视 315 晚会曝光郑 州科视视光公司推销角膜塑形镜的不良商业行为后,角膜塑形镜行业遭受猛烈舆论攻击。 而后在行业整顿期间,外资企业大多退出中国市场,欧普康视始终坚持与看好国内角膜塑 形镜产业,大力推广产品与拓展渠道,逐步完善公立医院端销售网络,构建起成熟的以公 立医院为主的角膜塑形镜产品渠道。而爱博医疗则大力发展爱尔眼科等私立医院渠道,与 欧普康视形成渠道差异化布局。后续外资企业回归,基于渠道的排他性,欧普康视等内资 企业依旧占据渠道先发优势。

价格:国产更具性价比,同时着力高端构建多样化产品矩阵

价格影响角膜塑形镜可及性,国产品牌相较外资具有性价比优势。目前角膜塑形镜不 同品牌不同产品的价格约在 6000~15000 元之间不等。其中,国产品牌价格平均低于跨 国企业品牌。总体上,根据消费者经济水平差异,角膜塑形镜可分为不同的价格档位。散 光片价格高于普通片,深度定制镜片(配适程度更好,舒适度更高)与 CRT 设计镜片(设计更前沿)的价格普遍较高。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眼健康意识的上升,高端 品牌角膜塑形镜需求量逐渐扩大。国产品牌近年来技术升级迭代加快,高端角膜塑形镜研 发项目开展迅速,逐步构建价格多样化的产品矩阵,更加符合角膜塑形镜“个性化、定制 化”的特点。

角膜塑形镜市场前景分析(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17)

最后,我们总结了内资角膜塑形镜企业的发展路径:第一阶段以技术达到主流,获取 角膜塑形镜产品注册证为目标。第二阶段通过市场营销,打造优质渠道体系。第三阶段通 过不断的产品研发与迭代,构建价格与参数多样化的产品管线,应对潜在的政策风险,提 高企业竞争优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系统发生错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