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

9月16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通报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后城咀石城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等重要考古新进展,揭示史前与夏商城址建制和文化发展脉络。

内蒙古呼和浩特后城咀石城遗址

后城咀石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城遗址。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介绍,连续多年对后城咀石城瓮城、城门区域的系统发掘,基本明确了后城咀石城有着龙山时代最为复杂、完备的三重防御体系,即由外瓮城城墙、马面、台基以及外环壕沟构成的第一道防御体系,由瓮城城墙、瓮城城墙上布置的台基、墩台以及内环壕构成的第二重防御体系,由主城墙、主城门以及在主城门两侧设置两座马面构成的第三重防御体系,是河套地区聚落形态的生动实物例证。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1)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2)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3)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4)

山西兴县碧村遗址

碧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地处蔚汾河和黄河交汇处,年代距今4000年至3700年,是山西境内黄河沿岸地区首个确认的龙山时代大型石城聚落。

专家认为,碧村遗址是河套地区黄河支流河口处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城址,是蔚汾河流域龙山时代晚期的中心聚落遗址。遗址的东城门为保存完整、结构严密、形制规整,显示了河套地区石城遗址一类独特的城门形制。同时,碧村遗址控扼黄河两岸的突出战略位置,城址布局呈现出处处设卡、重重把关的多重防御体系,强烈指向其应是龙山时代黄河岸畔的一座关口城市,掌控着西部与中原之间的关键要道,是揭示晋陕高原龙山时代社会和政治关系的重要支点。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5)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6)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7)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8)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地处洛阳盆地中部、古伊洛河北岸台地上,遗址现存面积300万平方米,绝对年代在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30年间,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海涛认为,二里头遗址以道路和墙垣规划为多个方正、规整的功能区,除宫殿区、作坊区以外的多个区域外侧以围墙间隔、防护,而且历年在其中多个网格内发现不同等级的建筑和墓葬,每个网格应属不同人群,表明二里头都城极可能已出现了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严谨、规整的规划布局,显示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统治制度和模式,是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9)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10)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11)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12)

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

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位于郑州商城遗址内城东南部,是一处商代中期白家庄期的高等级贵族墓地。

综合分析,2号墓为墓葬区的主墓,墓主人为商代白家庄期高等级贵族,是郑州商城目前发现随葬品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特别是墓底6处殉狗的现象在早、中商文化中也是非常少见的。

专家认为,郑州商都书院街商代墓地进一步丰富了商代中期文化的内容,是郑州商城遗址功能演变、历史沿革的重要证据。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多件黄金用品的现象较为少见,反映了商时期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密切联系。新发现将有力拓展商代考古研究的空间。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13)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14)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15)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图表(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16)

此次通报的4项重要成果,展现了中国史前文明化与早期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

韦衍行 侯琳琳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