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1)

深圳文和友第一天开业,取号人数超过四万,吸引人们在烈日下排队数小时;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2)

驱车几小时跑到“最孤独图书馆”拍照打卡,催生了阿那亚现象;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3)

曾经是城市中心的伤疤,深圳南头古城与城市相伴生长,成为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另一个出口;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4)

黄浦江沿岸,不仅从上海光鲜外衣下的暗面,一跃成为城市稀缺景观,还因为滨江美术馆群而成为新的文化和艺术策源地。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5)

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正在各大城市上演着、复制着。我们要如何去理解,如何去评价?

“人是目的,也是尺度。”

在一次分享会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三联人文城市奖的架构共创人周榕老师在谈到城市的人文性时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概念——“弱感力”

他认为好的城市既允许人“示弱”,也能够“让微弱的声音喃喃自语”。这是人文性在城市更新中的一项重要衡量。

在经历了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三十年后,我们拥有了全球最丰富、新鲜的实践案例,我们不缺高楼大厦,不缺地标建筑,但“人的缺位”所带来的问题日益显现。

2020年年初,秉持着“人是目的,也是尺度”这样的理念,《三联生活周刊》启动人文城市奖的评选,搭建了一个针对当下城市/建筑的评价体系,并将第一届的主题定为“重建联结”——重建人与人、人与城市的联结。

而近几年疫情绵延的处境,也让我们看到人与人的相聚、面对面的交往虽然愈发困难,但也更加珍贵、有意义。

这是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

《人的城市》记录了第一届人文城市奖的故事,从获奖及入围的25个实际案例出发,邀请建筑、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多领域人士,共同探讨人文城市的可能性与不同实践方案,窥见人文城市的未来趋势。

在这本书里,你找不到抽象、艰涩的理论,也没有冷冰冰的结构分析,能看到的是一段段人与人、人与城市的故事,能看到建筑中的人情冷暖。

提到阿那亚,我们总是想起孤独图书馆、阿那亚礼堂、沙丘美术馆,但在《人的城市》中,阿那亚创始人兼CEO马寅在书中提到的一段“争吵”,或许更能代表阿那亚:

有一次,一位衣着特别脏的工人坐在业主食堂里面吃饭,其他业主看到了就找我们投诉,说我们的员工在这里吃饭,不讲卫生。我们一查发现他是另外一个业主家里的装修工人,干了一天活儿挺辛苦的,业主就想领他改善一下伙食。于是这引发一场关于工人能不能进食堂吃饭的讨论,好几百人争论了好几天。

“阿那亚不是倡导人人平等吗,凭什么不让工人去食堂吃饭?”

另一种声音则说,毕竟是业主食堂,理应不让外人进去。

还有一些人说,在西方的产业工人都是干完活儿回家洗澡换身干净的衣服才能参与公共生活,但是这在我们这儿就很难实现。

其他人说,如果你家工人可以去食堂吃饭,那开发商这儿有一万个产业工人,是不是都可以去食堂吃饭呢?那么沙滩上的保洁工人,园区里的园丁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权利呢?

后来大家确实讨论出了一个相对一致的结论,就是衣衫不整者不能进食堂吃饭。我们服务方也不用再去辨别身份,反而在门口多准备了几套干净的衣服。后来再有业主看到工人在食堂吃饭,也能理解他在邻居家干活来这里改善伙食;再有业主想让自家工人去吃食堂,就会担心影响其他邻居而考虑让工人换身衣服或者打包回来吃。

我们发现这样的讨论不一定会有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论,但最终的结果是每个人都多了一些同理心。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6)

像这样的故事,书中还有很多——

连州摄影博物馆看门人胡伯:“很多摄影师每年都参加年展,他们跟我合影,有人前一年拍,后一年把照片拿给我。”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7)

在连州摄影年展果皮仓库景区看过11年大门的本地人胡启坚

广州东山口菜市场鸡肉档商户郑爱萍:“我们也渴望交流。”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8)

2020年10月19日,菜市场营业最后一天,商户郑爱萍收拾出全部家当,并和自己双手的照片合影,张雷 摄

文和友创始人翁东华:“乔伯凉面、东瓜山香肠、刘记糖油粑粑,他们都是有30年以上摆摊经历的个体商户,是很有态度的摆摊人,我们一家一家把他们搬进来。”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9)

这是一本开放、多元且极具启发性的书。

邀请建筑、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多领域权威人士从不同维度展开讨论,极具启发性。

张永和:更好的城市,真的遥不可及吗?

西川:形形色色的城市诗意何在?

李翔宁:网红建筑,快消城市的权宜之计?

姜宇辉:后疫情时代,何以建构新的公共空间?

王澍:城市的生长细节抹去后,怎么找回来?

马伯庸:我们从古代城市遗迹里读到什么?

周榕:互联网时代,谁来判定丑陋建筑?

隋建国:公共艺术如何介入城市?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10)

这是一本受到张永和、翟永明、隋建国、王澍、西川、马岩松、马伯庸一致推荐的书。

张永和:

这本书记录了近年来我们城市中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值得每一位城市居民关注。

王澍:

从1980年代到现在,我们看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中国城市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这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很少见……其实它意味着“时间性”,意味着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时间性的痕迹快速抹除……把几百上千年,几十代人类生活的所有痕迹都抹掉、拆掉了,这就变成了“废墟”。

西川:

能否从农业文明走出,端看我们的城市如何发展。城市之魂是否应包纳乡村,包纳记忆,也是我们绕不过去的问题。《人的城市》这本书将我们的思想打开,进入当代生活、当代中国审美和发展的深处。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11)

这是一本有多重用途的书。

如果你想游历形形色色的万种城市,

如果你想见证演进之中的社区变迁,

如果你想探索灵动多样的公共艺术,

如果你想沉浸人与建筑的深度思考,

如果你想重建阔别已久的紧密联结,

《人的城市》是你不应错过的一本好书。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12)

这是一本会给你独特阅读体验的书。

全书收录近200幅高清图片,艺术纸全彩印刷。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13)

采用裸脊锁线的装订方式,内页能够完全摊平,阅读体验极佳。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14)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15)

书中暗含一条图片与文字相互链接的编码线索,既可以按照页码顺序阅读,也可以按照编码线索跳转。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16)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17)

《人的城市》

贾冬婷 编著

2022年9月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148元

▼点击下图,获取更多信息

张永和、翟永明、隋建国、王澍、西川、马岩松、马伯庸 诚挚推荐

建筑、艺术、文学、历史、哲学,多领域学者共同探讨人文城市的诸多可能

西村大院、老西门、“绿之丘”、社区花园……25个具体案例,探索人如何作为城市的尺度

本书编著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18)

贾冬婷

三联人文城市&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加入《三联生活周刊》至今,长期关注建筑和城市领域。相信空间中蕴含着诗性与人性的力量,也期望通过文字唤起这种力量。

编著有《百年贝聿铭:东方与西方 权力和荣耀》《谁的城:一段正在消逝的记忆》《理想的居所:建筑大师与他们的自宅》《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重新发现造极之世》等著作。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人的城市》独家首发,我们为同样想要重建联结的你,准备了三款“城市梦想家专享宝藏盒”,一起重新发现你的理想城市生活!

城市梦想家专享宝藏盒A:

内含《人的城市》实体书×1、「人文城市」限定会员×1

城市梦想家专享宝藏盒B:

内含《人的城市》实体书×1、「人文城市」限定会员×1,下单前200名再送「人文城市×kaco」联名签字笔

城市梦想家专享宝藏盒C:

内含《人的城市》实体书×1、「人文城市」限定会员×1、「跨越边界」限定帆布包、「人文城市×kaco」联名签字笔、「人文城市×kaco」联名笔记本

宝藏盒中的单品,都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19)

「人文城市」限定会员月卡

值¥45

人的城市,一站探访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20)

你的理想城市生活,需要深度思考。「人文城市」限定会员月卡,带你足不出户,感受不同城市的人文气质。

永久畅听/畅读《谁更人文?新一轮城市竞争》(《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20期PLUS加享版)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21)

❁谁更人文:新一轮城市竞争

❁以人为本,四海一家

❁从物的城市到人的城市:空间生产之变

❁成都,以人为尺度的城市风景

❁播客 | 怎么了解一座城市?去博物馆和菜市场!

❁影像 | 人文城市背后的拍摄故事

……

畅听播客《三联人文城市:重建联结》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22)

收录“三联人文城市奖”8位评审的精彩现场采访原音:朱青生、周榕、张永和、马岩松、翟永明、王澍、马伯庸、李鸿谷。

还有榜单解读等花絮加餐。

❁贾冬婷:三联为什么创立“人文城市奖”?

❁翟永明:重建城市活力,重建公共空间日常性

❁马岩松:城市像一座图书馆

❁王澍:城市的生长细节,抹去之后如何重建

……

「人文城市」限定会员用户,还可在月卡有效期内享受: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23)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24)

「人文城市× k a c o 」联名签字笔

价值¥29

记录真实城市生活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25)

签字笔的包装汲取“跨越边界”的设计灵感,在碰撞中交融色彩。

有三款外包装,随机发货。每款内有5支签字笔,0.5mm内芯,适用于日常书写,内芯颜色与笔杆颜色相同(白色笔杆内芯为黑色)。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26)

这款签字笔曾荣获2019德国红点设计奖、2019中国设计红星奖,磨砂软胶漆笔杆,给你鹅绒般优雅触感。自动回弹揿头,晃动无噪音。丝滑书写,不易飞白断墨,遇水不晕。

涂抹创作,勾勒你的斑斓生活。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27)

「人文城市× k a c o 」联名笔记本

价值¥39

刻录城市,探寻足迹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28)

笔记本为软面抄,植绒手感,温润柔滑,便于随身携带。

三种外观,随机发货。黄、绿、黑的底色,配以相应“跨越边界”的冲击效果,简约中凸显活力。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29)

每册均有三种内页,横线、点格、空白,随心记录你的探索印迹。

纸质平滑,书写流畅,可完全平摊。

迸发灵感,创作你的专属城市记忆。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30)

「跨越边界」限定款帆布包

价值¥79

带上灵感,发现城市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31)

帆布袋采用撞色设计,钴蓝×冰蓝、正红×烟灰、浅沙×阳橙、森绿×赤红,五款颜色随机发货。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32)

正反两面都采用以“跨越边界”为主题的碰撞设计,各有不同的融合效果。搭配「ACROSS BOUNDARIES」「CITY FOR HUMANITY SEASON」的白色压边,尽显活力。

加深大容量,超长手提带,适用于工作、学习、生活场景,简约轻巧,百搭出街。

你会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去一个城市(看见我们每个人的城市故事)(33)

真正的生活,藏匿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带上心情,尽兴探索,自在如风。

现在购买“城市梦想家专享宝藏盒”,《人的城市》×文创礼等你来拿!

▼点击下图,立刻入手

和我们一起,发现城市、发现他者、发现内心。

在「人的城市」里,重建真实生活秩序。

编辑 | 晨曦

,踏上城市探索之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