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年糕好还是黄年糕好(过年话年糕之一)

糖一包、果一包,吃完了饼儿还有糕。古时交通不便,女儿嫁出去很少省亲,年初二省亲,外婆见了小外孙恨不得把心肝肺掏出来拍点蒜拌拌给孩子吃,各种好吃的恨不得把小孩子口袋塞满,这才有了《摇到外婆桥》这首童谣。童谣里这个糕,就是年糕。

年糕的由来


白年糕好还是黄年糕好(过年话年糕之一)(1)

那到底叫年糕还是粘糕呢?写成哪个,都不算错别字,但要论出处,汉代扬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从那个时候,年糕就叫粘糕了。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公元六世纪的食谱 《食次》就有关于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了。把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早在辽代,北京在正月初一,家家户户就有吃年糕的习俗。到明、清的时候,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吃,而且有了南北风味的区别。年糕美味、香甜、醇香,具有浓重的历史气息。

全国各地有很多种粘糕,有的用黄米,有的用糯米,有的放大枣红豆核桃仁,有的就光秃秃白板子,放在一起不咬一口都想不到这都能归于粘糕门下,为啥咬一口就知道了呢?因为各种糕的共同特点就是粘,也因为是粘的,做成糕,才叫粘糕。年糕、年糕年年升高,为了讨个口彩,人们才把粘糕作为了节日食品的必备嘉宾,又被叫做年糕了。

黄米年糕和糯米年糕,哪个是正宗呢?


白年糕好还是黄年糕好(过年话年糕之一)(2)

老北边的东北有打糕、华北西北有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糍粑饵块,到底哪儿的年糕是华夏年糕的正宗呢?

黄米年糕为中华老字号,最为正宗

古代有些地区,人们天天过年,天天吃粘糕,为啥呢?因为他们只能吃粘糕。“五谷里麻、黍、稷、麦、菽”,里的“黍”就是黄米,黄米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最好种活的庄稼,为啥好种活呢?因为这东西抗旱、耐贫瘠,有块地方撒点种子就能活。甘陕华北的很多地区,别的种不了,只能种点这个为生,糯黄米蒸饭,自然而然蒸出来的就是黄米粘糕了。

周后期文明的脚步走到长江流域,而后水田发达,稻米代替麻进入“五谷”行列,才有了另一种“五谷”的说法“稻、黍、稷、麦、菽”。从这儿也看出,为什么平时人们说 “吃穿、吃穿”而不说“穿吃”,因为吃对于老百姓,一直比穿重要,有了稻米,就把麻开除“五谷”行列了。

既然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所以说到年糕,就非黄米年糕莫属了。先人开疆辟土后也根据各地物产因地制宜塑造了不同的年糕特色。

各地的特色年糕


白年糕好还是黄年糕好(过年话年糕之一)(3)

黄米年糕,其实在吃口上,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一般来说只有甜口一种,做法也简单,很多人一辈子吃不腻。纯黄米糕,蒸了蘸白糖吃,多放点大枣,不蘸白糖,也香甜多放小豆,用油煎制,再撒白糖,小孩子放学、女人逛街时候的最爱。

河北张家口蔚县的黄糕,咸口,配卤子吃,不嚼,吞下去,不好消化,扛时候,所谓:三十里的面来四十里糕。

江浙水磨年糕,甜食可,咸亦可。最常见做法就是年糕烧鸭或年糕炒青菜。时间宽裕的时候,走个红烧老鸭,收汁的时候扔进去水磨年糕片,鸭子汁浸透年糕片,咬一口鸭子浓油赤酱,捡一片年糕丰硕软糯,再押下一口温黄酒,肥腻之感一扫而光,只觉得唇齿留香浑身舒畅。没时间的时候,开水烫软水磨年糕片,洗几颗上海青掰下叶子,葱花炝锅炒个鸡蛋,年糕片扔锅里,热透了上海青再进去,撒盐出锅,一道快手家常菜就搞定了。


白年糕好还是黄年糕好(过年话年糕之一)(4)

闽越萝卜糕,也叫“菜头粿”,米粉浆中加入腌制好的萝卜丝,蒸熟了再炸,讲究些的还放虾米腊肠粒,手边上没啥东西的就直接萝卜丝,炸完了出锅趁热咬一口,都是咸香Q弹。需要指出一点的是,在调制米粉浆的时候,加入王致和的青方搅匀再放萝卜丝同炸,而后成品芬芳馥郁,满口留香,还有南洋留学归来的美食高手传授心得,将青方换成南洋马拉盏,效果更好。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过年吃年糕不仅是一种饮食传统,也寓意着年年高美好愿望,如果您看完本文觉得意犹未尽的话,因为过年说糕精彩还将继续,敬请期待。

我是甄一味,一位美食领域创作者,各位小伙伴如果和我有一样的爱好,喜欢中华美食文化,喜欢做美食、尝美食、写美食、分享美食经验和烹调心得欢迎共同探讨交流,最后别忘了关注我哟。品天下美食,交真心朋友,我是甄一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