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害死韩非子最终得到报应(法家韩非死于非命)

韩非是法家思想的牛叉人物,讲韩非之前,先上两个寓言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舜耕历山。

说的是,上古时期,当舜帝还是一个基层办事员的时候,她的继母看他不顺眼,一个劲儿迫害他,导致他有家不能回。

舜帝没有地方住了,就在历山的妫水边上搭了个茅草窝,在山下开荒种地,帮助基层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留下了很多感动人的故事。

舜帝在历山开荒种地的时候,山下的群众经常因土地问题发生纠纷,主要就是张三种地种到了李斯的田里,两家闹得不可开交。

舜帝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就亲自到现场,主持公道,画地垄为界,这样就不会种错了。

久而久之,舜帝就和这些基层群一起垦荒播种,他还把自己的土地赠送给体弱和有困难的人耕种,自己再去重新开垦荒地。

就这样,一年之后,田里的地垄非常清晰,再也没有出现侵占别人田地的现象。

那里还有很多渔民,他们在打渔的时候,经常因为抢占高地打鱼捞虾而争吵,舜帝也去那里打渔,但是,他专拣最低最差的位置,把好位置留给别人。

第二个故事,叫富贾买璞。

说的是,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名叫监正子的富商。有一次上街,他看到一块璞玉,那是一块不错的璞玉。

这块璞玉不光监正子看上了,其他人也有看上的。

监正子知道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质量上乘,买到手加工之后,绝对能卖个好价钱。

但是,有人跟他抢着买,容易被虚抬高价。

于是他立即想了个主意,拿起那块假装失手,把璞玉掉到地上碰坏了。

这时,其他人都怕担责任而纷纷作鸟兽散。

卖玉的人一看璞玉给碰坏了,要求监止子赔偿。

监正子二话不讲,立即掏出一百金,承担赔偿责任,璞玉就这样轻易到手了。

监正子把略有损坏的璞玉拿回家,找最好的工匠进行加工雕琢,修复毁损造成的缺陷,成了一块价值昂贵的美玉,居然溢价千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有时候,当你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得时候,有可能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即使失败了,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如果是完全放弃,就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了。

换句话说,你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你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李斯害死韩非子最终得到报应(法家韩非死于非命)(1)

以上这两个寓言故事,全都出自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的《韩非子》一书。

《韩非子》这本书里蕴含着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除了舜耕历山、富贾买璞这两个之外,还有最著名的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被人们熟知的寓言故事,也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启迪。

然而,就是写出《韩非子》这样一本书的人,却却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死了,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那么,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看国产动漫,有一部国产动漫叫《秦时明月》。这部动漫的背景就是以秦汉前后为历史背景。其中有一集里,韩非的好友卫庄潜入李斯府邸,举着鲨齿剑指着李斯,问他韩非的死因。

李斯告诉卫庄,韩非死于一种奇怪的阴阳术,它的名字叫六魂恐咒。并且还说,阴阳家杀死韩非的直接目的就是因为,韩非知道苍龙七宿的秘密。

那么,卫庄为什么要调查韩非的死因呢?

这是因为,卫庄还尚未成为二叔时,跟韩非子是非常要好的基友,而且韩非的妹妹红莲爱着卫庄,所以,卫庄不仅是韩非的朋友,也是韩非的小舅子。从天行九歌里可以看得到这一层关系,所以卫庄邪邪乎乎、亦正亦邪,目的就是调查韩非的死因。

当然了,动漫跟小说差不多,都属于演绎范畴,而历史上,韩非的真正死因并非如此。

李斯害死韩非子最终得到报应(法家韩非死于非命)(2)

韩非是韩国公子,少年时代便已名扬四海,名动天下。

他在少年求学时,结交了一个同窗同学,这个同学就是后来的秦相李斯,他们同拜在荀况夫子门下求学。

韩非是师兄,李斯是师弟。

在荀况门下,两人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过了几年,两人顺利毕业,进入社会的洪流,开始各自找工作。

李斯作为一个寒门子弟,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他进入了秦国。在那里,李斯凭借着自己的精明与权术,成功的当上了秦国的公务员,登上历史舞台。

而韩非呢,因为他本身就是韩国贵族,是诸侯家族成员,他选择回到韩国,那不但是他的家乡,还是他的故国,他打算用自己的能力光大自己的国家,毕竟有国才有家。

毕业之后,身在秦国的李斯,并没有与韩非断绝联系,他常常收到远在韩国的韩非写给他的文章,这文章都是经典旷世之作,李斯甚是喜欢。

然而,韩非给李斯的文章,偶然被秦王获得。

秦王一看这文章,顿时觉得眼前突然一亮,就像漆黑的暗夜中,突然出现一道刺眼的亮光,给人无限希望。

秦王被韩非卓越的才华所倾倒,他觉得,这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人才。有了这些卓越的理论武器,秦国定能诛灭东方六国,实现天下一统。

秦王询问李斯,这文章是谁写的,人在哪里?

李斯告诉秦王,写这文章的人,是我师兄,我们同在荀况先生门下读书,毕业后,我来到了秦国,他回韩国他家了。

秦王嬴政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得到此人。

为了得到韩非,秦王嬴政就派兵围困韩国。当时的韩非已经被韩王放逐不用,现在秦王嬴政围困韩国,突然要韩非到秦国来,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然后派他去出使秦国。

韩非去了秦国,由于秦王非常喜欢韩非的文章,就把韩非给留下了,但具体怎么用韩非,委以什么样的职务,秦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

所以,到了秦国的韩非,秦王就要求韩非写文章给他看,因为他非常喜欢韩非的文章。

李斯害死韩非子最终得到报应(法家韩非死于非命)(3)

然而,没多久,李斯就发现,韩非的立场,总是与他的想法不一样。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当时李斯主张武力统一六国,而韩非则是站在六国的立场上,不想让嬴政统一六国。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是最弱鸡的一个。李斯的想法就是,趁你不行要你命,主张先灭掉韩国。而韩非是韩国贵族,他的目的就是要应征保存韩国,所以,他不主张攻打韩国,建议秦王嬴政先打赵国。

就这样,李斯和韩非之间就起了矛盾。

李斯深知韩非的才能,加上秦王嬴政又是那么的喜欢韩非,万一秦王重用韩非,听了韩非的话,李斯必然会受到排挤和冷落。

介于这个目的,李斯就起了除掉韩非的心。

最终,韩非就死在了秦国。

李斯害死韩非子最终得到报应(法家韩非死于非命)(4)

在历史上,很多人都知道,是李斯害死了韩非。

然而,韩非的死不单单是李斯一个人的责任,他的死跟三个人有关,除了李斯之外,还有嬴政和姚贾。

一件事情发生了,这件事情背后的动机就是造成这件事情发生的直接根源。

嬴政是秦王,是秦国的当家人。

如果是嬴政要杀死韩非,动机很简单,那就是韩非的言论,危害了秦国的一统。

李斯是秦相,如果是他要杀死韩非,那就是嫉贤妒能,韩非的存在,影响了自己的仕途和升迁,杀掉拦路虎,故除之后快。

姚贾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是太出名,相比秦王嬴政、李斯、韩非这三人而言,姚贾的名气实在等同于月亮和太阳比光芒,那是断然比不了的。

如果是姚贾害死了韩非,他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李斯害死韩非子最终得到报应(法家韩非死于非命)(5)

姚贾这个人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出身贫贱,他的父亲是一个看门卒,大家看过宰相刘罗锅,里面有一个段子,刘罗锅子被贬去看城门,下面还有几个兵卒,而姚贾的父亲就是类似刘罗锅那种看城门官员的手下,也就是看门卒。

看门卒是最底层最底层的人,地位低贱,自然是不用说的。这样的人,在以前那个社会,是一丁点地位都没有。

姚贾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

姚贾刚出道时,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韩国谋事。那个时候,韩非与姚贾很要好,他并没有因为姚贾是一个地位低贱的人,而看不起他。

相反,韩非对这个叫姚贾的所具有的才华非常欣赏,因此,他着力结交姚贾,也可以称得上是韩非的故交。

李斯害死韩非子最终得到报应(法家韩非死于非命)(6)

战国后期,秦国统一六国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当时的姚贾在赵国工作,担任外交官。赵国为了阻止秦国统一,想与楚国、韩国、魏国三国组成四国联盟,一同抗击秦国。

这个时候,秦国就派使者去离间姚贾和赵国。

因为姚贾这个人曾在魏国偷过东西被抓,秦国使者说,一个小偷能成什么大事。

赵国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原来姚贾是这样的人,坚决不能用,于是没过多久,姚贾就被赵国给辞退了,然后赶出赵国。

姚贾被赵国撵滚蛋之后,嬴政开始默默的注视着姚贾。他觉得,姚贾这个人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是个可塑之才,就派李斯去拉拢这个人,来秦国工作。

李斯三番五次去找姚贾,许以高官厚禄。姚贾禁不住诱惑,还是来了秦国。

李斯害死韩非子最终得到报应(法家韩非死于非命)(7)

到了秦国,嬴政想要瓦解赵楚韩魏四国同盟,问李斯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李斯决定给姚贾一个机会,让他去破坏赵、楚、韩、魏四国同盟,一方面让秦王看到姚贾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姚贾当初是赵国的外交官,其中的关系他都很熟,现在让他代表秦国去,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去年姚贾去出使楚国、韩国、魏国,代表的是赵国,说服其他诸侯联合抗秦。而现在,姚贾的出现是代表秦国,要费尽心思劝他们不要结盟,安心回家睡大觉。

姚贾出马,一个顶俩,这点说的真没错。

经过姚贾重宝和巧舌在四国间周旋,赵楚韩魏四国果然都不肯出兵,都自愿与秦国交友。四国的最后抗秦联盟,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姚贾得胜,回到咸阳向秦王做了自己的述职报告,成果喜人。秦王嬴政高兴的不得了,封贾食邑一千租户税,拜为上卿,便封姚贾为上卿,食邑千户。

漂泊多年的姚贾,终于成了秦国的正式工,秦王给了编制,有了自己的长期饭票。

这一切似乎跟韩非没有一丁点关系,但姚贾为什么要害李斯呢?

李斯害死韩非子最终得到报应(法家韩非死于非命)(8)

姚贾为秦国立下显赫功勋的时候,韩非仍在秦国。虽然姚贾的封赏丰厚,也能够让人有信服的理由,但是,却有有一个人,对姚贾得到的这一切表示异议。

这个人就是韩非。

韩非对姚贾封赏这件事颇为不满,他觉得,姚贾的出身和做派,不应该有这样的封赏,于是乎,韩非就到秦王面前说姚贾的坏话。

韩非在秦王面前说,大王,我觉得你不该給姚贾这么多的赏赐,以前姚贾在魏国大梁城干过小偷,被人抓住了,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到了赵国,有被赵国开除罢免了。姚贾本身就出身贫贱,又是一个小偷,名声本身就不咋地,加上他又是被赵国罢免了撵滚蛋的人,我怕你这样封赏他,造成不良风气,违背了秦国的核心价值观。

秦王一听,觉得有理,他觉得姚贾这样,确实会造成不良风气,于是就把姚贾叫过来,问问是否真有其事。

对于姚贾的出身,秦王并不知情,干过小偷小摸,也是没听说过,被赵国给撵滚蛋,确是知道的。

面对韩非的刁状,秦王嬴政叫来姚贾,问了这些事情。

李斯害死韩非子最终得到报应(法家韩非死于非命)(9)

姚贾知道是韩非告了他的状,翻了他的旧事。他来到秦王面前就说,大王,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我就不卖关子了。我出身贫贱,这是没法改变的,但是,出身贫贱与建功立业没有必然关系,姜太公、管仲、百里奚,哪个人不是贫贱出身。我是出身低贱,我也干过小偷,但这是生计所迫,我知道这样名声不好,大王你想过没有,这并不碍于效忠明主,要不是我,四国联盟能这么快就瓦解吗,希望大王不要听信谗言。

姚贾的一番巧辩之词说动了秦王。

韩非和姚贾立场不一样,很早就已经暴露。

在此之前,韩非曾上书秦王嬴政,劝嬴政先打赵国,然后时机成熟再打韩国,这一主张遭到李斯和姚贾反对。

李斯和姚贾他们联合一起,在秦王面前说韩非的不是,他们说,韩非是韩国公子,当然一心向着韩国,主张先打赵国。大王不用韩非,留他在这里,终究不是好事。如果他去了别的诸侯国,站在与秦国对立的立场,对秦国统一是不利的,我看不如杀了他算了。

秦王信任了姚贾,也信了李斯,他已决心要杀掉韩非。

既然你不能为我所用,我也不能放了你出去,帮别人对付我。这是嬴政最真实的想法。

所以,无论是什么时候,人才都是第一生产力。

韩非因此被抓进监狱,后来,韩非的师弟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让他自杀。

此时的韩非想向秦王自陈心迹,但身在牢狱中的他是见不到的。

他只能自杀。

当秦王赢政让韩非入狱之后,就后悔了,便下令赦免韩非。但是为时已晚,韩非已经被毒死在狱中。

韩非就这样死了。

韩非的死,虽然是李斯下的毒,但跟姚贾也有直接关系。

李斯害死韩非子最终得到报应(法家韩非死于非命)(10)

韩非反对秦王封赏姚贾,而姚贾又是李斯推荐的人,反对姚贾,那就是反对李斯,打姚贾的屁股,就是打李斯的脸,李斯这人有那么好面子,下面还有那么多人眼睁睁的看着,他怎么能容忍?

在政治舞台上,即便是亲兄弟,立场不一样,也会反目的,何况李斯与韩非只是同门师兄弟。

对于嬴政而言,他存在杀韩非的心。

如果没有,他不会只凭几句话,就让韩非下狱。因为嬴政看过韩非写的文章,他认为,韩非子是一个阴奸。

阴奸这一词,出自《韩非子》一书中的八经一文。

生害事,死伤名,则行饮食;不然,而与其仇,此谓除阴奸也。

意思就是说,有些臣子活着只会妨害君主执政,直接处死他又会损伤君主的名声,这样的大臣,可以归为阴奸之列。要解决这样的大臣,君主有两种巧妙的方法。

一是派人在他的饮食中下毒,使其暴毙身亡。

二是将他交到他的仇人手中,借刀杀人。

李斯害死韩非子最终得到报应(法家韩非死于非命)(11)

不管用哪种方法,都既可以置对方于死地,又不至于让人将帐记到君主的头上,从而背上骂名。

所以说,韩非的死,主要还是嬴政主导,李斯和姚贾执行的。

从这一点看,嬴政杀掉韩非,便不是没有理由了。

嬴政按照韩非的法家理论,现学现用,以其人之谋,还治其人之身。

韩非万万没想到,自己总结出的除阴奸之计,结果却把自己给结果了。

这正如秦孝公时期法家的商鞅一样,自己制定的律法,最后把自己给绕了进去。

李斯害死韩非子最终得到报应(法家韩非死于非命)(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