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和肺有关吗(但只与肺有关系吗)

经常听中医讲“辨证论治”一词,其实包含了两个意思,“辨证”与“论治”,有了前面所辨之证,才能谈及后面的治疗。辨证的关键在于一个“辨”字,眼、耳、口、鼻、手、脑并用,找出患者疾病的根本所在,根据药物的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功效作用,制定出适合的方剂,结合患者服用药物后的效果,及时调整。

既然是“辨证”,就要探究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我们从咳嗽入手,体会一下中医“辨证”的思维核心。咳嗽不论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都认为与呼吸系统有关。中医更是将咳嗽归结于肺,《黄帝内经》载“肺之变动为咳”,治疗亦多从肺脏入手,但是并不是只有肺脏才会引起咳嗽,咳嗽与五脏六腑都有一定的联系,能体悟到这一点,就离中医之门近了一步。

咳嗽和肺有关吗(但只与肺有关系吗)(1)

中国人喜欢借用圣人之名,为自己抬价,因此许多书籍也假借圣人所作。也许正因如此,才得以使许多古书得以流传至今,被世人重视,《黄帝内经》亦是其中之一。黄帝是华夏人文初祖,许多行业都奉为祖师。黄帝十分爱学习,于各行各业都有所研究与建树,对于医学也十分热衷。

有一天,黄帝召自己的老师岐伯觐见,询问中医对于咳嗽的认识,于是产生了《咳论》一篇,专门讨论咳嗽的辨证。文章开篇黄帝便问:“肺为什么会产生咳嗽呢?”老师岐伯回答了一句,似乎答非所问,“五脏六腑都会导致咳嗽,不单单是肺脏一个”,为什么岐伯会有此一答,因为岐伯从大局出发,教育自己的学生,不要单纯的认为咳嗽就是肺脏引起的。

黄帝自知问了一个不恰当的问题,没有从整体入手,而限于局部,失去了中医的思维,于是紧接着老师的话,又问了一个问题,“这些咳嗽都有什么症状呢?”便引出了五脏六腑引起咳嗽的不同表现。

咳嗽和肺有关吗(但只与肺有关系吗)(2)

1、“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咳为肺脏之音,五脏六腑之病,引动肺脏,从而导致咳嗽。肺自身疾病引起的咳嗽有什么表现呢?咳而喘息,严重的咳嗽,还会导致咳血。这些都是肺脏的症状,没有其他的脏腑的表现,因此归结为肺脏自家之病,称之为“肺咳”。肺脏位于人体最高之处,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肺脏出现问题,最容易导致咳嗽。喘息亦为肺脏所发,最容易咳喘并作。严重的咳嗽,损伤肺脏的经脉,从而导致出血。

2、“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心脏疾病引起的咳嗽有什么表现呢?患者咳嗽则引起胸前区疼痛,中医称之为胸痹。《金匮要略》专篇论有胸痹,“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咳而胸背痛,则为心咳。咽喉部像有东西阻塞,严重的会咽喉肿痛。为什么会出现喉咙不适呢?《灵枢》中记载“心手少阴之脉……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心经过咽喉,心脏疾病引起经脉所过之处的不适,从而导致咽喉不适,甚则肿痛。

3、“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肝为在五行为木,肺在五行属金,一般情况下肺脏制约肝脏,防治肝脏过于旺盛。肝脏的经脉分布在两胁。“胠”者胁也。肝脏郁滞过久,肺脏克制不及,从而引起咳嗽。肝脏引起的咳嗽必然有肝脏方面的症状。表现为胸胁两侧疼痛,严重的咳嗽连转动身体都会牵着两胁。中医有悬饮一病,就是肝咳的一种,治疗当攻逐水饮。亦有“佐金平木”之法,治疗肝脏与肺脏不和导致的疾病。

4、“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脾脏引起的咳嗽,在脾脏表现为右胁下痛。脾脏位于左上腹,为什么会出现在右侧胁肋部的疼痛呢。因为肺位于人体最高之处,肺气主降,而升降的方位在左右,阳气自左升,阴气自右降。肺脏之气主要是降,因此肺脏降的通路在右侧。脾在五行为土,脾能促进肺脏的功能,脾脏有病则导致肺脏功能失常,水湿停聚,产生咳嗽。脾病及肺则表现为右侧胁下满,动则咳嗽加重,也是水湿停聚在胁下所致,因为水饮会随着体位变化而变化。

5、“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肾脏之经脉,络于肺脏,《灵枢》记载足少阴肾经“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这也为肾脏引起咳嗽,提供了生理上的支持。肾脏在五行为水,肺脏属金,金能生水,“肾为肺脏之子”,子有病同样可以累积于母,子病导致母气亦虚,从而产生咳嗽。肾脏居于腰中,肾虚则腰部不适;“肾在液为涎”,肾虚不能收摄涎,导致咳嗽之时涎液自出。

咳嗽和肺有关吗(但只与肺有关系吗)(3)

既然五脏六腑都会导致咳嗽,五脏咳已有论述,接下啦就是对于六腑咳嗽的认识。

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肺脏之经脉起自中焦,向下络与大肠,折回肺脏之前,在胃上口(贲门部)饶了一圈。胃有疾病,影响肺经的循行,导致咳嗽。在胃的表现则为呕吐,古代卫生条件较差,很多人都有蛔虫,呕吐严重了就会呕出蛔虫,故此有“长虫出”一说。现代医学所论及的“胃食管反流病”就是由于胃腑有病,导致食管溃疡,有些咳嗽亦与“反流”刺激有关。

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胆为刚脏,中医认为胆是一身正气之官,称之为“中正之官”。胆内藏胆汁,是消化食物的重要物质。胆为阳木,像一个小愤青,容易冲动发怒。因此胆腑有病,亦会导致咳嗽。而自身的胆汁亦不走正常道路,不能注入肠道,而是上逆于胃。现代医学亦有“胆汁反流”一说,与中医认识一致。遇到这种呕吐、口苦而咳的,《伤寒论》中有“柴胡剂”,可以辨证选方,选取合适药物治疗。

大肠咳状,咳而遗失。

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通过经络相连接,肺脏有病影响大肠,同样大肠发生疾病亦会影响到肺。咳嗽为肺气上逆,肺气上与大肠不能相互交通,大肠不能收涩大便,人体表现为咳嗽的时候就会有大便排出。

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失气”者,气从“谷道”之中排出,小肠、大肠、膀胱、肾均有人体物质不能收摄,随咳嗽排出体外的表现,都可以理解为该主管脏腑的功能失常所致。显然咳与矢气是气机的升降失常。诚如张兆璜曰: “阴阳气厥,则为寒热相移,邪气上逆则为咳,下逆则为失为遗。”与大肠之遗失道理相通,亦相同。

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溺”者尿也,膀胱贮藏人体代谢出的津液,并在肾阳的气化作用下,排出体外。《黄帝内经》所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肾脏亏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液,水液上冲于肺,就会导致咳嗽的发生。肾阳不能气化水液,就会导致膀胱贮藏尿液的功能失常,因此咳嗽的时候,就会遗尿。

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三焦”历代争论颇多,有的认为有名无实,有的认为有形可据。由此一句即可辨识三焦为有形之腑。三焦是人体的空腔,其中有水液与真气运行。《黄帝内经》载“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是一个运行水液与气的通道,包裹着五脏六腑,使之正常功能。

既然明白了三焦的功能,三焦真气或水液运行不畅,可以引起多个器官的功能失常。肺是最常见的一个,因为肺是水的尚有,输布的水液通过三焦输送至五脏六腑。水气不通,则肺脏壅滞,肺气不能下行,因此上逆为咳、为喘。脾脏是水液通调的中游,脾气不能行水,症状则出现在所主管部位的异常,脾掌管大腹,因此会表现出腹满,水气支撑在脾胃,病人则表现出胃口不佳。

咳嗽和肺有关吗(但只与肺有关系吗)(4)

总结:由以上可见,咳虽然是肺脏所发出的声音,但是五脏六腑均可以作用于肺脏,引起咳嗽。这也提示我们,在治疗咳嗽的时候,单纯的止咳,可能得一时之疗效,但是并不一定能针对患者疾病的根本。这正是中医的特色所在,不会局限于某一个脏腑,而是从全身大方向着眼,注重全身脏腑之间的关系。

不仅咳嗽与五脏六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每一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五脏六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如此,我们在求诊中医的时候,一定要面诊,中医师需要结合患者的舌脉象,从而判断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