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

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1)

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2)

昨晚,秦腔名家李小锋、“梅派”青衣李亦洁,“杨派”老生杨少彭精彩亮相,在《戏码头》上为我们演绎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春秋故事。

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3)

当勾践、西施、伍子胥,从历史中走来,变成了舞台上一个个具体的戏曲形象,让人感慨美不胜收,心向往之。

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4)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小锋,昨晚带来了秦腔《越王勾践》的精彩选段。他其跌宕起伏、如泣如诉的唱腔让观众沉浸在勾践的传奇人生中,也让跨界嘉宾赞赏有加。

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5)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赞道:“吼秦腔吼秦腔,听得出他的吼来,但又不是自然化的吼,是经过很多美化的吼。既具有西北粗犷的一面,又有艺术家经过努力加工后的东西。”

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6)

何祚欢不仅对李小锋的表演连连称好,对他一直坚持秦腔的传承也大为赞赏。他感叹的说,中国的戏曲一直在自然传承,但是忽略了观众也需要传承。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观众和剧团、演员都疏离了……而现在,戏曲艺术家们,终于又开始到观众里面去,到学生里面去,到下一代面前去,为戏曲的传承做着努力,“所以我们的中国戏曲会重新的兴旺起来,要向今天这些努力的人们,向今天的李小锋致敬。”

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7)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赞赏了李小锋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他认为勾践的戏曲题材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取材的一个丰富宝藏,川剧有,秦腔有,京剧有,很多剧种都有,越王勾践题材的演绎“彰显了中华民族一种卧薪尝胆,十年生计,坚决要求复国的一种爱国情怀,这种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繁衍至今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8)

中国的四大美人,给文人们留下了写不尽的哀愁,说不尽的悲喜人生。江苏省京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梅派”青衣李亦洁,昨晚带来了京剧《西施》的精彩选段。

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9)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赞到:“李亦洁的装束有唱腔之美,我们中国戏曲只集大成之美的文化,所以我觉得美是可以征服一切的,我特别欣赏。”

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10)

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现场颇为感慨:“四大美女演起来很不容易,一千个观众心目中有一千个四大美女,更重要的是,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文化的美,综合的美,把观众心里头那个很抽象的美,一下子具现在他的面前。但是,像李亦洁这样的“演员的自信告诉观众,我就是西施、我就是貂蝉,了不起的艺术家们,他们就是这么把舞台站得牢牢的。”

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11)

仲呈祥老师更是赞扬李亦洁将梅派艺术的中正之美,把握得非常好,“艺术辩证法的要津、要诀就是把握好度,所以我为她的演出成功表示祝贺。”他还谈到,西施是中华伟大女性的一个艺术典型,在戏曲画廊里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西施不仅是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她的精神美,她以大局为重,把家国情怀统一起来了,她能够忍辱负重,深入敌国,有效地帮助了越王勾践实现了复国愿望,这一点是了不起的。”

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12)

北京京剧院老生名家杨少彭,昨晚演绎了一段“前有关卡,后有追兵”的《文昭关》。荡气回肠的表演让观众回味无穷。

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13)

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忍不住感慨,《文昭关》久演不衰,是观众百看不厌的一个好戏。“其实坐在台下的观众,每一句词他都知道,每一句腔他也知道,他就是听不厌。这就是京剧的魅力,少彭唱得用行话来说,唱得很讲究,字儿、味儿、气儿,尤其那个小腔小嗖很到位,干干净净。”

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14)

仲呈祥回忆起自己曾经在2001年时,作为青年京剧大奖赛监审组委员,听过杨少彭演唱《文昭关》,时隔十七八年后在《戏码头》上再度欣赏他的表演,表示“少彭历经了病痛的大难,又过了一关,显然对伍子胥这个人物形象领会更深了,体味得更准确了。《戏码头》展示了杨少彭的《文昭关》的新的高峰,这是《戏码头》的功劳!戏码头就是要推出京剧的各代名家,特别要推出青年名家!”

传承经典,守正创新

让更多的青年戏曲人才涌现出来

在《戏码头》的舞台上展现芳华

这就是《戏码头》的初心

西施勾践的心思(勾践西施伍子胥)(15)

来源:HBTV戏码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