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

《百年巨匠·文学篇》通过现代影像手段,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生平和创作重新梳理和表现。六位文学泰斗的创作是因时代而发,一直服务于时代,也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百年巨匠·文学篇》已制作完成,不日将与广大观众见面,敬请期待!当今,文学似乎变得很轻。让我们随着《百年巨匠》的镜头回到百年前,回到文学现场,看看在那个战争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何为文学?何为作家?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1)

笔名“鲁迅”的来历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

鲁迅”这个笔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鲁”字乃鲁迅先生母亲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迅”是他的小名,所以在他的小说里也出现过“迅哥儿”一词。另一种解释是先生挚友许寿裳所说,他亲自问过鲁迅先生,先生笑道:(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但这是否是鲁迅的本意,就不得而知了。此乃先生自谦之辞。这两种说法,都是从字面上解释,也切合鲁迅的生平,都说得通。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2)

最近又有人发现了第三种解释。认为“迅”字,古义为狼。出处见《尔雅•释兽》:“狼子绝有力者曰迅。”照这样注解引申出来,“鲁迅”是指狼的一个勇敢有力的儿子。持此一说的是历史学家侯外庐。他说,鲁迅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的小说代表作《狂人日记》就是抨击封建社会“吃人”制度的,他取用这两个字为名,正是鲜明表示他甘以“狼子”自居,与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决裂之心声。据说侯外庐的这种解释,曾向鲁迅夫人许广平提起过,许广平连连称谢,表示首肯。

郭沫若笔名的来历

郭沫若一生使用过的名、号、别名与笔名多达五十余个。几个主要笔名的含意是:

杜衎:郭沫若母亲姓杜,性格衎直(即刚直),取此名以纪念其母。郭沫若在留亡期间思念老母,1929年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有关论文,署用此名。

坎人、易坎人:郭沫若少年时得过重症伤寒,留下听觉半聋的后遗症。《易经》上的坎卦,说其“于人也为聋”,坎人、易坎人即为聋子之意。郭沫若从1928年起翻译美国作家辛克莱的《石炭王》等书,用的都是易坎人的笔名。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3)

鼎、鼎堂、郭鼎堂: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说文解字》上说,“古文以贞为鼎。”鼎而附之以堂取其音为“丁当”,取其义“鼎当”。1931年郭沫若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毛公鼎之年代》,即署名鼎堂。

石沱、石沱生、郭石沱:与鼎有关,周代末期的鼎铭中称鼎为石沱,这是鼎的别名。1934年,商务印书馆的郭沫若译作《生命之科学》,即署名石沱。

郭沫若:因为他家乡四川乐山的两条水,一条是沫水(即大渡河),另一条是若水,他少年时饮二水长大,所以他后来发表新诗时,就用了“沫若”这一笔名。

笔名“茅盾”的来历

茅盾原名沈雁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从武汉回到上海,一时无以为生,听从朋友的劝告,花了四个星期写成了他的名作《幻灭》,准备在叶圣陶代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可当时,他正被蒋介石政府通缉,如果用真名,将会给圣陶招来麻烦,而且《小说月报》的主人、商务印书馆的老板也不会允许,他当时思想也确实处在一个苦闷痛苦的矛盾中。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4)

于是他随手写了“矛盾”二字作笔名,可叶圣陶认为“矛盾”二字显然是假名,仍然会招来麻烦,于是便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以后沈雁冰便一直沿用这个笔名。

笔名“巴金”的来历

作家巴金,已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巴金,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原名李晓棠,字芾甘。他们辈分是“尧”字辈, 巴金的大哥名尧杖,三哥名尧林。《诗经》中《国风·召南》有《甘棠》3首,共3章,每章句首均叠用“蔽芾甘棠”一句,巴金原名的末一字“棠”和字“芾甘”盖出于此。“芾甘”和“李芾甘”是巴金早年发表文章和译作的笔名,因此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他的原名。

关于“巴金”这一笔名的由来曾有过许多讹传,巴金曾在1985年回答香港中文大学校刊编辑时表示:“1928年我在法国沙多—吉里城拉封丹中学写完了《灭亡》,想取个笔名,刚好当时的中国同学‘巴恩波’投水自杀了,为了纪念他,我便取了‘巴’字。至于笔名中的“金”字则是他的一个安徽籍朋友想到的。当时,他正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不久,这部书的英译本还摊在桌上,那个朋友听说他要找一个容易记住的字作为笔名的名(姓“巴”已有),就开玩笑地说出了“金”字。他采纳了朋友的意见,从此,以一个少有的姓和一个常见的字合成的“巴金”这个笔名诞生了。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5)

1928年8月,他首次在长篇小说《灭亡》上署用笔名“巴金”,并把小说寄给正在上海开明书店门市部当经理的朋友索非。索非接到这部书稿立即转送叶圣陶先生,因当时郑振铎出国去了,叶圣陶正代理着编辑《小说月报》。叶圣陶读了《灭亡》以后,觉得非常好,就把它发表了。于是,“巴金”的名字在文坛上开始不断地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笔名“老舍”的来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老舍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后来干脆叫起“老舍”来。之所以这样,是习惯于北方的朋友会面时亲热的叫法,如“老王、老马”等。另外,又有舍己为人、奋发励志、“舍我其谁”之意。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6)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至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

笔名“曹禺”的来历

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繁体万字分解而来的:上面是“艹”,下面是“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

文章来源:综合网络

剪 影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7)

▲ 2014年12月14日,百集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文学篇研讨会暨开机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中国民生银行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代表单宇红,郭沫若之女郭平英,《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百年巨匠》策划、制片主任李萍萍,《百年巨匠》文学篇总导演肖同庆等嘉宾合影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8)

▲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中国民生银行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代表单宇红,《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百年巨匠》文学篇总导演肖同庆共同为《百年巨匠》文学篇开机揭幕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9)

▲ 《百年巨匠——郭沫若》开机仪式上,摄制组开机揭幕前向西城区图书馆及少年宫捐赠《百年巨匠》系列图书及光盘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10)

▲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蔡武,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阎晶明,时任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王宁,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郭沫若纪念馆副馆长赵笑洁,《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共同为开机仪式揭幕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11)

▲ 《百年巨匠——郭沫若》开机仪式嘉宾合影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12)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13)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14)

▲ 鲁迅 《自嘲》赠柳亚子 七律诗 1932年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15)

▲ 鲁迅 自题小像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16)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17)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18)

▲ 郭沫若 关于《王贵与李香香》 手迹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19)

▲ 郭沫若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纪念 书法 41×54cm 1951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20)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21)

▲ 茅盾 一致的要求和期望 手稿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22)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23)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24)

▲ 茅盾 欢迎我们的老大哥,向我们的老大哥看齐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25)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26)

▲ 巴金 柏林一星期——第四届德国作家大会 1956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27)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28)

▲ 老舍学习笔记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29)

▲ 老舍 诗三首 36×26cm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30)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31)

▲ 曹禺 纪念果戈里归来 手稿 1952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版权声明

凡本微信刊载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任何资料),均为《百年巨匠》项目方依法享有知识产权或已获得合法授权的作品,未经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机构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或部分使用;已获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年巨匠》官方微信”。违反上述声明者,《百年巨匠》项目方保留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编辑/万芳 制作/丹丹

图片来源:《百年巨匠》

关于我们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百年艺尊(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银谷艺术馆联合摄制,中国民生银行独家赞助的百集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是国内第一部大规模、全方位拍摄制作的关于20世纪画坛巨匠、艺苑大师、文坛泰斗的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以百集的规模拍摄43位20世纪中国文艺领域的杰出代表——

美术篇: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刘海粟、吴作人、关山月、吴冠中、李苦禅、蒋兆和、石鲁、黄胄;

书法篇: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赵朴初、启功;

京剧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话剧篇:欧阳予倩、田汉、焦菊隐、金山;

音乐篇:萧友梅、刘天华、贺绿汀、黄自、冼星海、聂耳;

文学篇: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32)

文学巨匠标题(文学巨匠笔名由来)(33)

纪录片《百年巨匠》已在央视一套、三套、九套、十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法语、俄语、西语、阿语)、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北京电视台(光阴、博览栏目)、重庆卫视、浙江卫视、黑龙江卫视、山东卫视、河南卫视、甘肃卫视、新疆卫视、青海卫视、宁夏卫视、西藏卫视、广东卫视、广西卫视、三沙卫视、北京纪实高清频道、上海纪实频道、湖南金鹰纪实频道等二十余家省级卫视,天津电视台文艺频道、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广州电视台、安徽电视台人物频道、上海教育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安庆电视台、漳州电视台、江阴电视台等地方频道,以及马来西亚电视台等国内外50余家电视台播出。《百年巨匠》播出平台,遍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华南各大行政区。自《百年巨匠》播出以来,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受到广泛好评。目前,《百年巨匠》已获得七项纪录片奖项。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教材,连续两年被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发放到全国近300所承接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演出的高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员网”,也将《百年巨匠》美术篇第一部纪录片和书籍作为视频教材和知识讲座内容。2017年,《百年巨匠》影像制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7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

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百年巨匠》,立项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组织实施的“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纪录片项目,已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资金资助扶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