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火烧皇宫求援兵免费阅读(第三十章童童学历史之刘基)

书接上回继续做梦,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刘辩火烧皇宫求援兵免费阅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刘辩火烧皇宫求援兵免费阅读(第三十章童童学历史之刘基)

刘辩火烧皇宫求援兵免费阅读

书接上回。

继续做梦。

今天请到的嘉宾,依然是秦汉时期天下第一谋士,张良先生。

我问,元朝一共多少位皇帝?

他说,十一位皇帝。

我说,不足百年,这么多皇帝。

他说,内部夺权太激烈。元英宗被刺身亡后,短短十三年里,皇帝换了七次,平均在位时间不足两年。你想上层动荡这么剧烈,整个王朝能健康发展吗?

我问,皇权内斗是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吗?

他说,封建王朝灭亡的原因各不相同,不外乎苛捐杂税、昏君上位、外戚专权、外敌入侵、发起主动战争这些原因,但这绝不是主要原因,主因都是最底层的农民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不得不揭竿而起。封建社会的基本盘是农民,农民活不下去,也说明整个王朝从根上烂透了。

我说,宋朝为什么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他说,两个原因。第一、农民起义可以理解为朝代的肿瘤,属老年病系列。北宋约一百六十年,被金人灭了,南宋约一百五十年,被蒙古人灭了。对于一个朝代而言,这个年龄相当于人类的五十岁左右,太年轻,还不到得癌症的年龄。不过,宋朝农民起义也没断过,多是局部小规模,可以理解为感冒发烧,远不到肿瘤地步。第二、民族矛盾可以转移为内部矛盾。北宋时有夏辽,南宋时有金蒙。

我问,朝代多大年龄,算是老年?

他说,朝代的三百年相当于人类的一百岁。你可以看中国的封建王朝,没有一个能活过三百年的,西汉二百一十五年,东汉一百九十五年,唐朝二百八十九年,明朝和清朝都是二百七十六年。

我问,元朝不到百年,岂不是才三十来岁就得癌?

他说,是易患癌体质。外族统治华夏,老百姓即便能吃饱穿暖,心里也反感“蛮夷”坐头上。何况到元末是吃不饱穿不暖,又有民族仇恨加成,自然,一呼百应,一起义就势如破竹。之前我们谈过,战力由南向北依次增强,历史朝代更迭多是北灭南,而明灭元呢?是罕见的南灭北。

我问,朱元璋经历了什么?

他说,有人说他是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砍,通关一个国,结局大满贯。当过和尚要过饭,从放牛娃到开国皇帝,堪称屌丝逆袭第一人。

我问,他是纯农民吗?

他说,不仅是农民,还是贫民。看他名字就行了,朱重八,他家兄弟姐妹都用数字起名,说明啥?家里没有读书人。为什么我们觉得古代人名字起得好?那是因为流传下来的都是读得起书的人。百姓呢?要么没有名,要么就是最通俗的名字。70后为什么那么多建国、建军、国庆?老百姓听广播起的。

我问,他为什么要出家当和尚?

他说,十六岁时旱灾 蝗灾,父母、哥哥,饿的饿死、病的病死,吃饭已经成了难题,那么当和尚、当兵就是不错的选择,至少有口饭吃。而且当和尚还能学点文化,背诵经文至少要先识字吧?

我问,朱元璋当了和尚,又咋成了乞丐?

他说,饥荒年,寺院也养不起人了,寺院住持就每人给写了度牒文书让他们去化缘,实际上就是让他们出去要饭、自生自灭,于是朱元璋加入了丐帮。

我说,评书里不是说,住持早就看出朱元璋是天子命吗?

他说,是的。当时朱元璋在寺院主要干一些杂活,劈柴烧火,住在柴房里。住持怎么发现他有天子命的呢?因为朱元璋睡觉时不老实,一会儿摊成“天”字,一会儿蜷成“子”字。

我问,朱元璋怎么走上造反之路的?

他说,被逼的。与历史上的起义军头领不同,朱元璋从来没想过揭竿而起。他要了几年饭,又回到寺院,此时元朝已经变天了,到处都是起义军,他觉得能躲在寺院里苟且偷生就行了。结果呢?发小给他写信,说自己在起义军当小班长了,邀他去加盟。朱元璋被吓得瑟瑟发抖,急忙把信烧了。信是烧了,但是他谋反的罪名还是被扣上了,元军准备来寺院捉拿他,他走投无路,只好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当了大头兵。

我问,他又如何当上老大的?

他说,一进革命队伍,朱元璋如鱼得水,以火箭一般的提拔速度,亲兵队长、财务主管、总将领。郭子兴一看,这小伙有前途,把养女嫁给了他。再往上蹿,他就要当老大了。此时,他遭受了很多嫉妒,包括郭子兴的儿子们。于是朱元璋提出,岳父大人,你看这样行不?我出去单干,还用您的旗号,还属于您的分店。就这样,朱元璋带了二十多个兄弟另起炉灶了。不到一年,有了自己的地盘:滁州。很快,他就功高盖岳父了,分公司比总公司还大,分公司自然就成了总公司,他接收了岳父的队伍,打入南京,并以此为根据地。

我问,打入南京时,朱元璋还有几大对手?

他说,北边有刘福通,但是威胁不大。因为刘福通要直面元军,遭到的全面打击最早也最重,属于起义军里的炮灰。另外苏州有张士诚,长江上游有陈友谅。朱元璋此时已经请到了隐居在家的刘基,也就是刘伯温,为了赞美他智如孔明,特意请了三次。张陈二人先打谁?朱元璋的谋士们多数认为陈友谅强大张士诚偏弱,应该先打弱的。但刘伯温和朱元璋认为,如果打张士诚,陈友谅早就想独霸天下,必然趁火打劫;如果打陈友谅,张士诚小富即安,只想看住苏州一带,必定观望。就搞陈友谅。果然,在鄱阳湖打了一场水仗,拿下了陈友谅,剩下两家就没任何难度了。

我说,张士诚身边没有明白人。

他说,施耐庵和罗贯中都曾给张士诚当过参谋,但张士诚这人不思进取,也不听劝,俩人失望之余炒了他的鱿鱼专心写小说去了。

我问,打败陈友谅了,朱元璋不是很强大了吗?为什么还要臣服于别人?

他说,朱元璋的发展战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为什么要缓称王?因为枪打出头鸟。元军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谁称王谁挨打,躲在韩教主的屋檐下可以少挨刀。韩教主不过是朱元璋的傀儡,等他差不多吃掉整个南方时,在刘基的建议下,朱元璋淹死韩林儿,自己称王了。朱元璋需要继续沿用明教来给起义军洗脑,你不是小明王吗?那我就是大明王,你是伪王,我是真王,把韩教主的大宋更名为大明,一般朝代名字都是单字,明朝是俩字:大明。

我问,朱元璋为什么定都南京?

他说,他是安徽人,可能觉得南京离家比较近吧,他比较恋家,甚至有过一个很奇葩的想法,想定都他老家安徽凤阳。另外,明初最大的威胁来源于元军反扑,北京离蒙古还是太近,南京则有足够的纵深,有长江这道天然水长城。

我问,沈万三的故事是真的吗?

他说,假的,沈万三跟朱元璋都不是一个年代的。明史专家顾诚有篇专文《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认为沈万三生于元代死于元代,关于他的一切“事迹”均属于讹传。

我说,朱元璋一直拿他和刘伯温类比刘邦和你。

他说,的确很像。我说几个点,你品品。第一、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刘伯温是朱元璋打天下的第一功臣。第二、论功行赏时,刘伯温排名很靠后,建国后也没被重用。第三、没当上丞相,只给了一些很虚幻的头衔,例如能占卜未来,擅奇门遁甲。

我问,他不是丞相?

他说,不是。他干过最大的官是太史令,管天气的。

我问,朱元璋跟刘邦像不像?

他说,非常像,卸磨杀驴,把开国功臣杀戮殆尽。朱元璋打天下的第一功臣应该是李善长,建国后封了丞相,后来也被朱元璋杀了,不过是退休多年以后杀的。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朱元璋给李善长及其家人签发过免死金牌,可是拿来挡剑时才发现,反面有条温馨提示:谋反罪除外。给他定的恰是谋反。

我说,都退休了,谋什么反?!

他说,是下一任丞相胡惟庸波及到了他。朱元璋对胡惟庸的策略就是无限纵容,让其使劲嘚瑟,嘚瑟到什么程度?可能真的有了反心,于是一次性斩草除根了。有多彻底呢?直接把丞相这个制度给结束了,省的以后有人跟皇帝叫板,所有权力都掌握在皇帝一人手里。今天,有座城市,青年们总是闹腾,老百姓心里有疑问,国家拥有这么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什么不去治治他们呢?其实,可参考朱元璋治胡惟庸。

我说,都当到丞相了,竟然还迷信免死金牌。

他说,充分说明李善长的政治水平和朱元璋比起来只是小学生。

我问,朱元璋为巩固政权,还做过哪些?

他说,锦衣卫,这个熟悉不?锦衣卫对官员是全方位无死角监控,你吃拉面放了几段葱他都能知道的一清二楚。另外,杀贪官,手段极其残忍,甚至动不动株连,因为据说他父母饿死就是因为贪官劫粮。朱元璋是历代皇帝里反腐力度最大的。为什么他给人的感觉就是杀杀杀?归根结底是对旁人的不信任,对集权的追求,以及对贪污的痛恨。

我问,明朝恢复科举了吗?

他说,恢复了。不过呢,最初考中进士的全是南方学子。朱元璋看了以后很生气:难道我大明只有半壁天下吗?还是你们考官在舞弊?实际上呢?朱氏王朝建立的时候北方战事刚停,南方相对安定,南方的读书人就容易出成绩。于是朱元璋推出南北分别科考的先河。由此,你也就知道为什么高考要按省划录取分数线了,道理是相通的。

我问,您如何看待刘伯温的《烧饼歌》与袁天罡的《推背图》?

他说,已经成为信仰了,不予评价。刚好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段关于刘伯温的视频,大体内容是:明初,大家都知道刘伯温很神,博观古今,也知晓天文地理。大家好奇,都是一样的教材,为啥你这么厉害?难道有辅导资料吗?就有传闻说,刘伯温曾得到一本天书,研读之后便本领大增,就连朱元璋也深信不疑,甚至在刘伯温死后还派人去他家中搜寻此天书……。视频播到此时,网友纷纷在弹幕里打出了书名:《明史》。童童学历史,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