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瞬间(家有儿女一句细思极恐的台词)

小时候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

小时候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的风景。

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瞬间(家有儿女一句细思极恐的台词)(1)

儿时的兴趣,多少人能够坚持至今

其实每个人都会在年少阶段,憧憬获取一技之长,甚至为此付诸努力。

可最后,因为没人“逼迫”,新鲜感的褪去,滋生出懒惰的情绪。衍生出千千万万个理由,选择放弃。

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瞬间(家有儿女一句细思极恐的台词)(2)

在一档综艺中,欣赏着小提琴家吕思清的表演,一旁的王迅,满眼都是羡慕与崇敬。

听着耳边的美妙旋律,回想起自己曾经的轻言放弃,王迅的懊悔之情不言而喻。

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瞬间(家有儿女一句细思极恐的台词)(3)

王迅说,他原本对小提琴特别喜欢,只是后来莫名其妙的就不想继续下去。

而为了满足他的心愿,当时工资只有10几块的妈妈,加班两个月才买到了他的第一把小提琴。

为了眼下的片刻清闲,很多人都会选择放弃曾经的美好愿景。在这种拿起、放下的无效循环中,将自己大好的时光挥霍用尽。

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瞬间(家有儿女一句细思极恐的台词)(4)

小时候轻松愉快,长大后往往后悔

童年过得没一点压力,长大了却未必对当初的轻松无怨无悔。一位网友的经历,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

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瞬间(家有儿女一句细思极恐的台词)(5)

高中时,孩子不爱学英语,妈妈苦劝却无济于事。爸爸认为孩子大了,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用再去强迫他。

可当大学毕业之后,孩子却发现最喜欢的工作都需要英语,后悔之余质问妈妈:“当时为什么不逼我学呢?”

很多人,或许都曾在放弃努力后,后悔当初没人逼自己一把。正如《家有儿女》中的刘星和小雨这样 …

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瞬间(家有儿女一句细思极恐的台词)(6)

在这集中,刘星和小雨一起抱怨:“如果从小培养我,我也会弹钢琴,或者拉小提琴,或者吹小号 … ”

一直以尊重孩子想法为傲的刘梅对此非常委屈,“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可刘梅没想到自己的尊重,却换来刘星的反驳,“我不愿意学,您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

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瞬间(家有儿女一句细思极恐的台词)(7)

听到这里,刘梅哑口无言。而这正是很多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真实写照。

为了让孩子能够度过自己年轻时候没有享受到的完美童年,很多家长通常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甚至溺爱。

可这样轻松自在的生活,却在未来,换来孩子遇到阻碍时的无情抱怨。

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瞬间(家有儿女一句细思极恐的台词)(8)

用督促的态度,浇灌成功的未来

知名演讲家Leil Lowndes曾说,“用督促的态度教育孩子,来使他们改变,看似强硬又不通情达理。”

“可这样却能够帮助孩子减轻个性上的怯懦 ,最有可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

这一教育观点,在去年由真实故事改编的《摔跤吧,爸爸》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瞬间(家有儿女一句细思极恐的台词)(9)

片中的父亲形象,严苛、执拗、无情,在年幼的女儿看来,他是那么的可怕。

为了延续自己的梦想,不惜牺牲女儿的美好童年,强迫她们每日沉浸在无休止的训练与对抗之中。

而不受世人理解的父亲,在背后所默默付出的,只有站在上帝视角的观者,才能感受得到。

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瞬间(家有儿女一句细思极恐的台词)(10)

为了让女儿在高强度训练过后,补充营养。不懂料理的“糙汉子”,照着食谱亲自烹饪鸡肉;

因为小村里的训练场不允许女性进入,父亲亲手在自家农田里,开辟出一块训练场地,找人陪女儿练习;

在Geeta受到学校教练不公平待遇的时候,父亲长途跋涉来到学校附近,租着简陋的房子,照顾女儿的日常生活起居。

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瞬间(家有儿女一句细思极恐的台词)(11)

父亲的付出,最终获得了回报。曾经叛逆,甚至躲避他的女儿Geeta,成功在大赛上斩获冠军的殊荣。

只不过,与冠军和圆梦相比,父亲最为欣慰的,其实是通过数十年的努力,获取了女儿的幸福未来。

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瞬间(家有儿女一句细思极恐的台词)(12)

在当时的印度社会中,女人只是一个伟岸男子背后的附属品。她们的一生中,不得不与扫帚、炉灶相依为命。

14岁就要匆匆嫁给尚未谋面的男子,烧火做饭、生子养育,不曾拥有自己真正的人生。

如果没有当初父亲的“逼迫”,没有父亲的白昼相伴,片中这对可爱少女的人生,也会在这种程序化的现实中,碌碌终生。

家有儿女细思极恐瞬间(家有儿女一句细思极恐的台词)(13)

快乐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孩子简单的玩玩闹闹,而是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努力拼搏,获得成就所产生的快乐。

很多家长错误的认为只有放任,才是尊重孩子意愿的唯一方式。其实,在孩子形成自控能力之前,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出正确的引导,并帮助孩子坚持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