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在古代是怎么来的(你晓不晓得明代人咋说四川话)

作为一个四川人,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见过你的外地朋友询问你这句四川话什么意思啊?这样的问题呢?反正小编经常都觉得“打脑壳”,不知道应该怎样向朋友解释这个在小编内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四川话!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这个四川人最熟悉的“陌生话”吧!

近日,一则古籍《蜀语》中关于明代成都人讲方言的文章流传于微博,让很多读者感到惊讶的是,拿古人日常所说的词语当做当下流行用语竟觉毫无代沟,反而显得十分生动幽默。

明代李实是四川遂宁安仁里人,其所著《蜀语》一书是解说四川方言词语、现存最早的分地考证常言俗语的著作。全书共收录四川方言词语五百余条,忠实地反映了明代四川方言的基本面貌,是研究明代四川方言的有效材料。

据此,记者查阅典籍,找到了部分明代蜀人口语中别具特色的词语,其中包括了大量语素重叠构词。语素重叠构词在当今的四川话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在明代也是很重要的构词方式。

1、人长得矮叫矮矬矬

明李实《蜀语》记载:谓“人形短”曰“矮矬矬”,矬,七禾切,音搓。

2、少称为丁丁

明李实《蜀语》记载:少曰丁丁,又曰点点,又曰些些。放到如今,我们口语中也说一丁丁儿、一点点儿。

3、小称作蔑蔑

明李实《蜀语》记载:小曰蔑蔑。凡言人物小谓之蔑蔑。扬子《方言》:“江、淮、陈、楚之内谓之蔑。”郭璞注云:“蔑,小貌也。”

4、大称作莽莽

明李实《蜀语》记载:大曰莽莽。《庄子》:“莽乎大哉”。重叠式“莽莽”,一般用来形容婴儿长得胖乎乎,如“这娃儿长得好莽莽哟!”

5、老叫做老革革

明李实《蜀语》记载:老曰老革革。老革革,形容老。“革”本有老义。四川方言中重叠作“老革革”,用于指人年老或蔬菜等不嫰;或将“革革”进一步虚化为形容词词尾,表示粗糙、粗壮、不平滑、不流畅、不秀气等,如蛮革革、粗革革、麻革革、沙革革等。

四川话在古代是怎么来的(你晓不晓得明代人咋说四川话)(1)

“老革革”一词形容很老,既可指人,也可指物,今仍沿用不衰,如“这人的长相老革革,才三十出头,就像四十多岁的人了。”

6、慢用迟迟表达

明李实《蜀语》记载:不速曰迟迟。迟迟,意思是行动完成的时间比必要的或有时是想象的更晚。已经不纯粹是四川方言中的词汇,四川话中的“迟迟”只有慢的意思。

7、幺儿幺女

《蜀语》载:小儿女曰幺,幺音腰,凡幽、幼字从此为声,俗作“么”误。如此甜腻的称呼从明代就开始使用了,子女不论男女长幼,在父母眼里,都是他们疼爱的“幺儿”。

专家说法: 明末清初以后 四川方言变化不大

四川方言在这几百年间的发展变化如何呢?对此,记者联系到了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巴蜀方言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汪启明。

"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对四川方言的面貌有较大影响,是四川方言发展变化的一个节点,此后,四川方言发展进入稳定期,语言变化不大。”

而《蜀语》一书反映的是明代尤其是川东地区的四川方言面貌,成书年代在“湖广填四川”之前,那为何如重叠词此类和当今四川话中的词语相差不大呢?

这便涉及到语言的底层理论,“每种语言都是叠加的,都有最古老的那一层。”丰富多彩的重叠词在四川方言中,是古老语言成分,因此代代相传。

(来源:成都商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