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父母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吗(孝顺-就是和父母聊聊他们的当年勇)

中秋节回家,70多岁的老爸老妈给我们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每每此时我都非常庆幸,非常感恩,感谢父母身体健康,精神良好这样的休假时间,我们姐妹都会和父母在一起聊天儿,聊聊家长里短,聊聊最近的见闻,这次我们说到了父母的小时候,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孝顺父母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孝顺父母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吗(孝顺-就是和父母聊聊他们的当年勇)

孝顺父母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吗

中秋节回家,70多岁的老爸老妈给我们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每每此时我都非常庆幸,非常感恩,感谢父母身体健康,精神良好。这样的休假时间,我们姐妹都会和父母在一起聊天儿,聊聊家长里短,聊聊最近的见闻,这次我们说到了父母的小时候。

妈妈小时候在黄河入海口长大,到处是荒凉的盐碱地,几十里没有一户人家是寻常的事。姥姥去世的早,留下三岁的小姨,除了姥爷,家里没什么劳力,妈妈十几岁就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很小就到生产队里劳动。

一次生产队组织一批人去几十里外的河滩种地,要好几天才能回来,她因为临时回家拿了件衣服,生产队的人以为她年龄小不去了,一众人就赶着马车走了。妈妈一个人背着东西,漫坡荒场地向着大概的方向追。可是追了好久也没有追上大伙,天快黑时,她终于看到一个小村子,于是跑到了村子里,找到村长,寻了借宿的地方。第二天又在村里人的指引下顺利找到了干活的地方。

妈妈说,那时候她只有十三四岁,为了能让妹妹吃得饱饭,上得起学,她小小年纪为了多挣一点钱拼命地干活劳作。

她一个人推独轮车卖菜、贩鱼,借别人家的自行车,当天学会,当天就能骑着回50里外姥姥的娘家拿棉花,做被子。

当时在那个年代,妈妈没出过什么门,也不识字,但她胆大心细,敢闯敢做,不但干活出力得到周围人的夸赞,而且心灵手巧,十几岁就会纺棉花、编筐、剪纸、做鞋。嫁给父亲后,她又很快学会了裁剪衣服,从此家里孩子老人的衣服都是她一针一线做出来的。

说起这些往事,老妈沉浸在无限的回忆中,脸上神采飞扬,话语里带着一种自豪与骄傲,说得滔滔不绝,我就认真耐心地做她的倾听者,不时插嘴问一下当时的情景,或者真诚地夸赞她,以引发她的回忆和对自己的肯定。每次这样跟妈妈聊天的时候,看着她回忆满满、无限感慨的样子,我心里就感觉很踏实,觉得妈妈那么聪明,那么充满活力和热情,妈妈可能也会有这种感觉吧。

父母老了,做儿女的要充分体谅他们的感受。他们年龄大了,身体衰老,精力能力都会变差,会产生自卑心理,独处的时候还可能自怨自艾,所以,要经常跟他们聊聊天儿,说说话。老妈说:“话是开心的钥匙”,经常和自己亲近的人聊天,会舒展自己的心情。儿女们用崇拜的眼光去倾听父母的诉说,多聊聊他们的当年,多赞美他们的光辉事迹,让他们从自我回忆当中得到一种肯定,得到一种满足,找到自己的自信,这是一种极大的心理疏导,也是儿女对父母的一种孝顺。

现在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很忙,有家庭和孩子要照顾,有事业要去做,对父母往往不那么耐心和细致。有空给父母买点儿东西,做做饭,看望看望他们,就算是关心和照顾了。其实很少有人注意到老年人的心理。

我曾经听一个朋友抱怨过,说自己的老妈动不动就给他们打电话,一会儿家里停水啦,一会儿没电啦,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三番五次地说,直到儿女们兴师动众地回家探望。儿女们急急忙忙回家以后,却发现这些小事简直微不足道,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就责怪父母夸张,觉得老人娇气古怪等等。

其实老人年龄大了,身体变差,人际关系、社会活动又那么少,一些貌似简单的小事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会费心费力,心理上自然对亲人产生一种依赖。所以做儿女的,一定要有耐心,要站在老人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感受,要经常回家跟老人聊聊天儿,聊聊他们的当年勇,多赞美他们,给他们肯定和鼓励,让老人在情感上得到满足,自然显得没有那么离不开儿女。当他的情绪有了倾诉和疏导,并且能够从对方那里得到反馈和鼓励,爱与安全感都有了,他自然不会再唠唠叨叨,没完。

真正的孝顺是什么?不是十天半个月回家吃个饭,也不是给父母买买东西,更不是甩给父母一把钱,让他们衣食无忧就万事大吉,做儿女的更应该多多陪伴,和他们聊聊那些当年勇,从心理上去支持、肯定、鼓励他们,让他们支撑起内心的满足,这样才是真正的孝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