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被弃的典故(宫女班婕妤怨歌行及其背后的故事)

班婕妤在在绢上写的《怨歌行》:“新裂齐纨素,咬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人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被弃的典故(宫女班婕妤怨歌行及其背后的故事)(1)

句句咏扇,却又不离情。

何为情?情中有相思、有牵挂、有不舍。字里行间都是她心中的惆怅与孤寂。

白如雪的绢布裁成合欢扇,团扇如明月。月光似水,浸满了哀伤。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此扇时常被君握在手中,轻轻摇动,便有微风,可惜,秋日将至,凉爽终究要取代炎热。班婕妤的命运也如那团扇一般。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她的命运与那团扇何其相似,从始至终,不过是别人手中的一物,终究难逃被遗忘的命运。

谁还会记得匣中的团扇?谁还会想起旧时的佳人?

这首诗,写尽了一个宫中女子的宿命,字里行间透着哀伤与

无奈。可这诗中的伤情,又有谁知晓?

夜已尽,一抹微弱的红色照亮了还未苏醒的宫殿。冬日的暖阳却融化不了她的心,眼角滑过一滴冰凉的泪水,再聪慧的女子也难逃一个情字。

推开殿门,侍女仿佛知晓她一夜未眠,细心地为她更衣绾发、涂脂描黛,那些宫女眼中透露的目光是同情,她能看得清,只是不愿说破。本就是被遗忘之人,又何必虚假地活着,她是真真切切失宠的妃子。她如往昔那般,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扫着落叶,听着远处的丝竹之声,她心中泛着无尽的苦楚。远处石阶上的身影多么熟悉,可惜他注视自己的目光再也不似从前温柔。多年以前,邀她同辇共游的少年天子已经不见,少年已老,美人迟暮,他们再也没有资格去回忆往事。他会不会也曾想起过自己,想起那段美好又安宁的时光?

班婕妤被弃的典故(宫女班婕妤怨歌行及其背后的故事)(2)

《怨歌行》不知何时传遍了汉宫,可惜,凄婉的诗句再也

唤不回圣上的爱怜。秋风又起,在一个清晨,她听到太后的哭泣声。宫中谣言四起:皇上死在了“温柔乡”中。

他就是这般不光彩地离去,留下千古骂名。一日之间,未央宫中已是白衣素缟。灵堂之上,烛火摇曳,不知该燃烧还是该熄灭。想起初见之时,彼此相视而笑,诗书相伴,无人不羡。若一切如最初该多好,江山、美人,他们携手共赏。

班婕妤跪在蒲垫上想了整整一夜,与其老死宫中,倒不如去

山野间守护皇陵。当身后的宫门一扇扇关闭,她回望飞檐,只剩下哀伤。

最后的岁月,她只能与无数没有灵魂的兵俑相伴,没有喜,没有忧,平淡如流水。她依旧深爱着那个男子,从开始到结束,从未改变。蓦然回首,已不知何年何月何时,她的心已随着那段记忆而永远消失。

一个女人,此生,繁华过,萧瑟过,已足够。未央宫,再无班婕妤,伊人已经成为故事,被写进漫长的历史中。

看了宫女班婕妤写的《怨歌行》及其所发生的故事,感叹宫女生活的不易与无耐,也反映了封建帝国时代专权的人物视苍生为玩物,视庶民为粪土所造成的多少悲惨故事!

班婕妤被弃的典故(宫女班婕妤怨歌行及其背后的故事)(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