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原创二十首:十首菩萨蛮环肥燕瘦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调名,属小令。又称《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它作为词牌,“菩萨蛮”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五代时期,“菩萨蛮”就极为流行。

据记载,唐宣宗很喜欢唱《菩萨蛮》词,孙光宪《北梦琐言》有云:“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命温庭筠新撰进之。”

在《碧鸡漫志》也有云:“今《花间集》,温词十四首,是也。”唐昭宗还填制了两首《菩萨蛮》词。韦庄、冯延巳等也写下了许多佳作。

菩萨蛮原创二十首:十首菩萨蛮环肥燕瘦(1)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宋·李清照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家乡青州府失陷,家藏十余屋的书画古器被焚。赵明诚南下江宁任职,李清照随之南迁。随之赵明诚病故,给李清照极大的打击,特别是南渡以后国破家亡,满目惨淡使得她更感凄楚悲凉。

词从“残云碧”到“凤钗明”到“曙色回牛斗”,既表明空间从寥廓的天宇到狭小的居室以至枕边,也说明时间从薄暮到深夜,以至天明。时间与空间的一个转移,反映出李清照夜不能寐,凄凉悲伤的苦况。

此词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淡永。宋人张端义谓易安词“皆以寻常语度人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人调者难”。

菩萨蛮原创二十首:十首菩萨蛮环肥燕瘦(2)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宋·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

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作下了这首词。

此词写辛弃疾登郁孤台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整首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菩萨蛮原创二十首:十首菩萨蛮环肥燕瘦(3)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唐·韦庄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韦庄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这首《菩萨蛮》词,就是写作者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主要运用赋法。叙说离别之景,抒发离别之苦 。

词的下片,写客地思归,由听到琵琶乐声想到所爱之人正倚窗远望,等候自己归去。 运用比喻,有含蓄不尽,余味曲包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想像的广阔空间。

韦庄词大体上用语淡雅,而这首词在遣词造句上却颇为华美,“红楼”、“香灯”、“流苏帐”、“美人”、“金翠羽”、“黄莺语”、“绿窗”等语词的连缀,将小小情事,写得楚楚动人,读来令人心移目眩。

菩萨蛮原创二十首:十首菩萨蛮环肥燕瘦(4)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唐·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这是词就是如此。

全词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过程。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

菩萨蛮原创二十首:十首菩萨蛮环肥燕瘦(5)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唐·李白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这首词通过描写平林、寒山的深秋景色,和想象家人盼归的形象,抒发了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

韩元吉《念奴娇》有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短短的一首词中,掇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烟霭、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借此移情、寓情、传情,手法极为娴熟,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活动,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此词层次清晰,跌宕有序。移情于景,情景相生。既有鲜明的形象描写,又有细致的心理刻画。句子简约而不晦涩,文字质朴而不平板,可为唐代文人词中上乘佳作。

菩萨蛮原创二十首:十首菩萨蛮环肥燕瘦(6)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

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宋·苏轼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宋神宗元丰三年十月。苏轼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后,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在无所收获之后,作该词以解脱。

词的上片,写花与人对话,还是为了突出少妇伤感秋色衰败,春心消融,“愁”思绵绵。

词的下片,直写闺阁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

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寄寓了少妇“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菩萨蛮原创二十首:十首菩萨蛮环肥燕瘦(7)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清·纳兰性德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这首词写得十分含蓄,只描写景物而不明确表达其作词之意,有点类似于《花间集》的这种风格。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思念的人更在远山之外,望也望不到,只是徒增伤感罢了。流露出主人公心中隐隐的哀愁。

全词以白描手法写主人公在小楼中所见之景,全为景语,但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毫无矫揉造作之气,令人回味无穷。

菩萨蛮原创二十首:十首菩萨蛮环肥燕瘦(8)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宋·黄庭坚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王安石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集句诗的作家,也代表了宋代集句艺术的最高水平。词人曾批评王安石的这首《示元渡》是“百家衣”,以为“正堪一笑”《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后来黄庭坚也效法王安石写了这首集句词的代表佳作。

全片写出美丽的景致让词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如一幅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 江山形胜,四时的美景吸引自古至今着无数的隐人逸士,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靖节先生,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使读者想到陶潜返朴归真退居田园的隐逸事迹,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整首词虽连缀前人诗句而成,但是主题集中,联系紧密。上下相承有序、言近而旨远,凭着自己的诗才学力,通过精心的构思安排,却创造出比原句更高的美学价值。

菩萨蛮原创二十首:十首菩萨蛮环肥燕瘦(9)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五代·李煜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欢爱的词,写的是一个繁花盛开、月光淡淡的夜晚,李煜与小周后幽会之情景。

在鲜花盛开,淡月朦胧,轻雾迷蒙的良宵,正好可以与你相见。手提着绣鞋,光着袜子一步步迈上香阶。在堂屋的南畔我终于见到了你呀!依偎在你的怀里,身体仍止不住的发颤。你可知道我出来见你一次是多么的不容易,你要好好怜惜。

李煜以白描手法,认真细致地描摹人物的行动、情态和语言,毫无雕饰和做作。全词,极俚,极真,也极动人,用浅显的语言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虽无意于感人,而能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绝妙境地。

菩萨蛮原创二十首:十首菩萨蛮环肥燕瘦(10)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

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

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宋·陈克

《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

这首词的特点,即在一个“闲”字。这首词也是着眼于“闲适”而又意在言外,使人心领神会,悠然自得。陈振孙、周济等都称陈克词“格韵极高”,大约就是指他词中那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致而言吧。

绿草丛生的围墙,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庭院,庭院日光黯淡芭蕉叶儿卷。蝴蝶在台阶上翩翩起飞,帷帘在微风里自在飘垂。

一对燕子停在帘钩上低语呢喃,杨花柳絮在井垣的四周飘旋飞转。远处少女们簸钱戏耍的声音,不断传人帘内还睡眼蒙咙的闺妇。

此词写景动静结合,将幽深寂静的庭院美景描绘得逼真细腻。全词洋溢着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

十首《菩萨蛮》,有凄凉悲伤的相思爱情,有雄心壮志,却报国无门,有委婉含蓄的小家闺女,不知哪首你最喜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