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大糖厂(曾是亚洲第一糖厂)

欧洲最大糖厂(曾是亚洲第一糖厂)(1)

制糖车间

欧洲最大糖厂(曾是亚洲第一糖厂)(2)

甘化厂区全景

欧洲最大糖厂(曾是亚洲第一糖厂)(3)

甘化厂区全景 蓬江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欧洲最大糖厂(曾是亚洲第一糖厂)(4)

日前,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通告》,江门甘蔗化工厂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此前,江门甘蔗化工厂已被确定为首批广东省工业遗产。至此,江门甘蔗化工厂成为该市首个国家工业遗产,也是全省现有的三个国家工业遗产之一。

据了解,认定首批广东省工业遗产旨在进一步加强我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工业精神,弘扬优秀工业文化,范围主要包括在广东省范围内形成的、代表工业遗产主要特征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

江门甘化厂工业遗产作为江门市最重要的工业文明遗存,见证了江门市乃至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经济对外交往的历史,凝聚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特别是江门市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工业文明的记忆。

工匠精神

“莲花”牌白砂糖曾闻名全国

“我希望能有更多人记住这里的奋斗故事,一代一代传下去。”年逾八旬的江门甘蔗化工厂(以下简称“甘化厂”)老员工钟仕国的希望,正在慢慢实现。甘化厂与潮连岛隔西江而望,与新宁铁路北街火车站旧址沿街相傍,这个存在逾半个世纪、见证江门工业发展的历史地标,是我国糖厂开展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起点和重要标志。

甘化厂是带动江门地区早期工业化的一员,运营期间为当地提供4000到5000个工作岗位,促使五邑地区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当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都奔赴这里,凭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干劲,一干就是几十年。”19岁来到甘化厂的钟仕国,见证了甘化厂的飞速发展,也像其他甘化人一样,收获了难忘的“甜蜜记忆”。

“甘化厂背后所体现的,除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有一种锐意创新的精神,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到了极致,在生产过程中自发产生的‘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体系是甘化厂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最好的见证。”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响表示,甘化厂本身还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工匠精神”,“曾经全国闻名的‘莲花’牌白砂糖,就是最好的证明”。

记者从江门市工信局了解到,甘化厂是我国“一五”时期建设的重要项目,在1958年由周恩来总理亲笔提名,探索实现了“大搞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响表示,甘化厂在全国工业遗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极其特殊的意义,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企发展的一个缩影,标志着制糖工业与甘蔗化工业在中国的起步及转型。

技术设备

成为新中国现代甘蔗化工业的起点

在“一五计划”中,江门甘蔗化工厂的前身——北街糖厂与江门纸浆厂,是轻工业重点工程,建成后合并为江门甘蔗化工厂,扛起了我国甘蔗综合利用的甘蔗化工业的大旗,成为新中国现代甘蔗化工业的起点以及闻名全国的甘蔗化工业基地。

江门甘蔗化工厂制糖工业遗产背后蕴含的历史、科技、社会、审美价值,在全国工业遗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极其特殊的意义。

江门甘蔗化工厂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国企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标志着制糖工业与甘蔗化工业在中国的起步转型,见证了制糖工业与甘蔗化工业在江门地区的变迁;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江门甘蔗化工厂内现代主义风格的“糖厂主厂房”,体现工程美学和时代艺术审美,也是当时中国与苏联、中国与波兰友好合作的历史印证;设备研发和设计技术对制糖工业在全国范围推广有深远影响和促进作用;推动城镇空间完善,提高江门甘蔗化工厂员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在社会群众中拥有强烈的认同感;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映射着江门甘蔗化工厂人奋力追赶世界的汗水与梦想,是彰显江门地区特色、延续城市记忆的重要物质载体。

科技价值

“中国制造”制糖能力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江门甘蔗化工厂秉持原轻工部对新建糖厂采取高起点起步的建设方针,从波兰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制糖工艺技术及装备,使我国制糖工业工艺及技术装备一跃进入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引进规模最大并且综合利用甘蔗发展制糖、造纸、酵母、酒精等产品的联合企业。

1966年江门甘蔗化工厂经过技术改造后,日榨甘蔗能力提高到3500吨,年产蔗糖4.49万吨。1980年,榴花牌优级白砂糖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银质奖。1985年,砂糖产量5.39万吨,其中出口占43.41%。江门甘蔗化工厂在其生产过程中,不断为中国的甘蔗化工综合利用事业积累经验,为甘蔗化工厂标准化设计探索前路,加速甘蔗化工事业在全国范围的发展。工艺设备研发方面,糖厂对立式管道中和器、水喷射冷凝器等设备进行技术改进,对后续制糖工业生产以及糖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推广扩张有重要影响,并使得上世纪50年代后大部分制糖设备不再依赖国外生产,切切实实成为当时的“中国制造”。

遗产保护

2014年至今累计安排保护经费超400万元

2013年,江门市出台《江门市甘化厂工业遗产保护方案》。从2014年至今,该市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甘化厂工业遗产日常保护管理工作,近年来,已累计安排保护经费超400万元。

从2020年开始,江门市展开对甘化厂工业遗产活化的调研工作。目前,甘化厂工业遗产活化、保护及开发方案正在规划。江门市将着力推动建设甘化厂工业遗产博物馆,并在做好甘化厂遗产保护的基础上,打造文艺空间聚合地、周末艺术文创集市、江门市文创基地、现代工业设计展馆等。

声音

江门甘化厂保留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保护好遗址可以让后人看到江门的工业特色和城市旧貌,让老江门人保留一些乡愁。

——江门市民翁先生

年轻人不太熟悉中国的工业文化,如果打造工业遗产博物馆,大家在参观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工业发展史。

——市民赵先生

核心物项

江门甘蔗化工厂的核心物项包括20世纪50年代糖厂主厂房、糖仓库、货运码头和机器设备与其他生产工具。据悉,江门甘化厂是我国“一五”时期建设的重要项目,是当时我国引进规模最大、第一个通过与国外资本及技术合作共建成功的项目。制糖分厂在设计之初称为北街糖厂,建成后与江门纸浆厂合并为江门甘化厂。制糖厂全套设备均从波兰引进,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双碳酸法制白糖,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产糖工业基地,曾被誉为“亚洲第一糖厂”,其附属码头位于制糖厂东侧约80米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