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书翟双庆讲黄帝内经(养生翟双庆教授登陆百家讲坛)

有声书翟双庆讲黄帝内经(养生翟双庆教授登陆百家讲坛)(1)

【引言】在我们人体中,“心”到底有着怎样巨大的作用?人体中真实存在的“心神”对人体起着怎样的作用?我们该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呢?请看翟双庆教授为我们继续解读《黄帝内经》。

一、君王般的心

大家都了解“心”在我们胸腔的左侧,源源不断地推动血液周流全身。血流出心脏把营养物质、氧气带到我们全身各处,回流把二氧化碳等废物带到排泄它们的器官,这是西医学对心的主要认识。而《黄帝内经》在这个基础上,还认为心主管我们的神志。从汉字中也可以观察到,凡是带有心字旁的,很多都代表我们的思维和情感。“恐”、“惧”、“慈”、“忠”、“情感”等等,这全都带有偏旁“心”,说明中国古人眼里的心,是带有情志的。由此我们也看出,中医的“心”与西医的“心”不完全等同,它不单纯是一个循环器官,而是在这基础上,有情感、情志和思维在里边。

中医理论里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志。《黄帝内经》把人体的五脏比喻成一个国家,国家的君主主宰着其它的脏腑,所以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是精神之所舍也”、“心者,生之本,神之变”诸多的表述。

那么为什么心就是君主呢?古人之所以选择把心作为君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心居于人体五脏六腑的正中。古人的重中思想,使得他们把“心”称为“心君”、“天君”。二,心主宰了我们人的意识、思维、行为、情感。所以在《素问•移精变气论》中也提出来“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明了心神的重要性。在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愣神及短暂的意识丧失,大都将病因病机归属到了心。

有声书翟双庆讲黄帝内经(养生翟双庆教授登陆百家讲坛)(2)

二、神奇的心神

在《黄帝内经》中,多处提到了“心藏神”, “心神”究竟是什么?它对人体有着怎样的巨大作用?

神是由心所主管的。中医里的狭义之神和我们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性格有密切的关系。在《列子》当中记载了扁鹊给人换心的故事,说明心跟我们神有密切关系。这里的神,包含着我们的气质性格,实际上还包含着我们的思维。

心神还跟我们的情志有密切,情志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通常将他们分属到各个脏腑。但《黄帝内经》也提出了心是其总管统领,愁忧恐惧各种情志伤害人体,过激伤害人体,首先都是要伤我们的心。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所说“愁忧恐惧则伤心”。

《黄帝内经》当中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在治疗感知觉障碍时往往从心入手。在临床上看到皮肤又疼又痒的病人,我们常用清心、凉血、活血的这套方法来治疗。《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也提出来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至真要大论》)。

此外,《黄帝内经》认为,这个睡眠也是由心神所主。失眠中医就把它归属在心神疾病。心神主睡眠,如果是心神异常了,心神紊乱了,人可能就会产生失眠。而如果心神不静,心不藏神,感知觉不受神支配了,就会产生梦游、说梦话这样的症状。

有声书翟双庆讲黄帝内经(养生翟双庆教授登陆百家讲坛)(3)

三、养心先养神

《黄帝内经》当中的养生有养形,有养神,但是中医更加重视养神,因为心神主宰着形体。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个恬淡虚无,说的是要淡泊,质朴,欲望降低,心境平和,心里宁静,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不良情绪和焦虑的激扰。这样人体才能正气充足,精神安定,身体也才能够保持健康。那么怎样才能够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呢?其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奋斗目标不应该定的特别高。《黄帝内经》有“志闲而少欲……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素问·上古天真论》)的记载,说的是要把欲望值降低一些,不是没有远大目标,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把分阶段目标定的近一些,能够通过努力尽快达到,这样幸福感会更容易得到一些。

2.不要过多的去攀比。因为攀比往往会导致你拿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比,结果往往会给自己增加挫败感、恐惧感,还会给自己增加太多不应该的压力。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你的精神、躯体出现问题,产生诸多的疾病。所以说《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养神要“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3.要主动寻找生活的乐趣。生活乐趣其实不分雅俗,只要对他人、对社会没有危害,能够让自己感觉愉悦的事情就能够称得上是生活乐趣。《黄帝内经》中也说:“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 (《素问·上古天真论》)。

有声书翟双庆讲黄帝内经(养生翟双庆教授登陆百家讲坛)(4)

下期预告:

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那么上火的原因是什么?中医为什么把肝称为“将军之肝”?明天翟双庆教授将继续为大家解读《黄帝内经》。(CCTV-10《百家讲坛》节目,每天11:40首播,23:30重播,敬请大家收看!)

更多详细内容,您还可以关注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同名配套书籍:翟双庆解读《黄帝内经》(五脏篇)。

有声书翟双庆讲黄帝内经(养生翟双庆教授登陆百家讲坛)(5)

作者|翟双庆教授

排版|何思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