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书韵禅意生活(以竹为韵品时光缱绻)

茶香书韵禅意生活(以竹为韵品时光缱绻)(1)

文 | 美物计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


茶香书韵禅意生活(以竹为韵品时光缱绻)(2)


最近一周的生活,

除了时刻关注疫情变化情况,

就是宅在家里追星追剧追综艺。


今天刚刚打开电视,

就听到这首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诗,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

被肖战用摇滚的方式炸裂演绎。

荡气回肠、震撼人心的一曲高歌,

在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

也让更多的人想要了解竹子和竹文化。


茶香书韵禅意生活(以竹为韵品时光缱绻)(3)


其实自古以来,竹都不完全属于竹。

它们生于南国,又能在北方落地生根,

棱节分明,刚柔相济,

卓尔不群,和而不同,

让它们更多的属于生活和思考,

属于浪漫和隐喻,

并成为无数文人志士歌咏的对象。


茶香书韵禅意生活(以竹为韵品时光缱绻)(4)


中国作为诗的国度,

很早就将竹写入诗中。

《诗经.小雅.斯干》中曰: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苏轼更是作诗: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子不仅为历代文人推崇,

更有无数大家为其挥毫泼墨,

留下无数传世佳作。


茶香书韵禅意生活(以竹为韵品时光缱绻)(5)


宋代的徽宗赵佶、苏东坡等,

元代赵孟頫一家三人,

都是画竹子的逸品能手,他们的竹画或“挺拔洒脱”,

或“醉笔淋漓写竹枝”,或以书法笔致入画图。

而不论是用哪种形式,他们对竹的创作热情,

都是他们自己人生态度的表达,

因为“画如其人”、“书如其品”


更有柯九思,将画竹的经验写进书里。

他的《论画竹石》,

就细致的讲解了画竹的步骤:

“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

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

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


茶香书韵禅意生活(以竹为韵品时光缱绻)(6)


历史的长河滚滚流淌,

等到现代,依然有无数人为竹“折腰”。

人们赞叹于竹子的秀美,

更钦佩竹子的无私:

竹笋可以吃,竹条可以编筐,

竹秆可以做椅子,

竹纤维可以纺织成布料做衣服,

即使粉身碎骨还可以用来造纸。

做高雅的君子时它仪态万方,神采飞扬,

做低微的草根它生机勃勃,乱石难挡。


茶香书韵禅意生活(以竹为韵品时光缱绻)(7)


或许是每天的奔波累了,

无数生活在大城市的人,

更是想要趁着闲暇的日子,

去寻觅一处世外桃源,

面积不用多大,

门前有一片雅致的竹林即可。


走进竹林,环顾四周,曲径通幽,清新典雅。

竹子被茂密的竹叶遮盖着,

就像国画中的墨竹一样,

有着十分高雅的韵律。

偶尔微风吹过,竹林中那种特有的清香,

就会直沁心脾,令人清爽无比。

再加上林梢上的鸟儿不时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

更显得林中的清幽与恬静。


茶香书韵禅意生活(以竹为韵品时光缱绻)(8)


若是风急,竹尖轻晃飘落一两片竹叶,

就见他们在天空中打着转,

最后缓缓落在眼前的石桌上。

那便用手执起,轻轻放在杯盏中,

袅袅的青烟,飘着淡淡的竹叶香,

小酌一口,清香、淡雅。


其实,竹叶作茶饮在我国早有记载,

《本草纲目》中,

甚至写有竹叶茶的功效:

“淡竹叶,气味辛平,大寒无毒。

主治心烦,口疮,小便不利等。”


茶香书韵禅意生活(以竹为韵品时光缱绻)(9)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身在竹林中,心怀诗书意,

幽幽竹影,融融暖阳,

青烟袅袅,鸟啼阵阵,

嘈杂在这里失去了踪影,

留在眼中的只是绿的海洋,

或浓或淡,任由清风荡起绿波。


茶香书韵禅意生活(以竹为韵品时光缱绻)(10)


不仅如此,竹带来的不只有视觉上的清雅,

更有人们内心灵魂上的洗涤和享受。


“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寒霜。”

不同于其他植物的娇弱,

竹子破岩上能生,河岸上能生,

枯井旁能生,墙根下能生

竹叶更是铁骨铮铮,

任夏季飓风发威撕扯长发,纤纤细竹柔韧不折;

任冬季大雪覆盖,曲身不屈节,

待到风雪过后,抖一抖翠色衣冠,依然绿意葱茏。


茶香书韵禅意生活(以竹为韵品时光缱绻)(11)


此刻,钟灵毓秀,轻烟笼翠,

眼前浩渺无际的竹海,

将时光沉淀、雕刻,

将一切悄然地润泽成静谧,

让人乐,让人痴,让人醉,

让你忍不住再次低喃:

“千磨万砺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