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思辨能力(在熟读历史中学会思辨)

记得前几年有档综艺叫做《历史其实很有趣》,每期节目有一个主题,嘉宾老师根据主题展开辩论,各自陈述自己论点后由桌边随机参与的观众进行投票,得票高者获胜。给观众们科普了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也让我知道原来历史不再是冗长枯燥乏味的,还可以有趣起来。提高了我对历史的关注度和兴趣。

区别于传统的介绍历史类书籍,这本《历史学原来很有趣》通过对话问答形式给读者进行史学知识输入,书中采用了古今中外著名的16位历史学家,分别讲述他们的名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及给后世留下了什么。

学习和思辨能力(在熟读历史中学会思辨)(1)

这些大师包括有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阿拉伯历史学家赫勒敦、中国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李济、史学家及国学大师吕思勉、英国史学家保罗 ·肯尼迪等等。书中每位大师都倾囊相授,给我们解惑了很多历史谜题。

学习和思辨能力(在熟读历史中学会思辨)(2)

书籍内容从一个网站实习记者被前辈指出稿件内容肤浅,缺乏笔者的独特观点,并建议她多读历史学,学会思辨和借鉴。我们跟随这名实习记者走进科技化的历史课堂,跨越历史和空间的长河,与16位大师面对面交流、探讨、辩论。

学习和思辨能力(在熟读历史中学会思辨)(3)

16节课16章16位大师,希罗多德讲解了《历史》,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写历史及如何独立思考,辨别材料讲述历史;汤因比讲解了《历史研究》,告诉我们人类历史是人类和自然相互作用才创造出来的,要用“大历史”的视角看待问题;李济导师告诉我们殷商不只是传说,也是有迹可寻的,研究历史的方法之一“田野考古法”是什么作用;塔西佗讲解了《编年史》,告诉我们用故事也可以来讲述历史,揭露社会风气、百姓生活、君主功过等等;司马迁讲解了《史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铮铮铁骨的史官如何不畏强权,忍受身体的伤害忍辱负重只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人生价值的励志传奇等等。每1位大师都倾囊相授答疑解惑,将一些疑点、难点、要点讲了出来,让我们学会正确地看待历史、了解历史。

学习和思辨能力(在熟读历史中学会思辨)(4)

书中还有关于如何认识年鉴学派、英雄史观的问题、民俗学也进行了科普。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历史这个庞大的知识星球,感受先哲的智慧和强大的能力,了解天选之子在社会进步和变革中的作用。

学习和思辨能力(在熟读历史中学会思辨)(5)

印象深刻的是介绍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了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而史记也被公认为中国史书的典范。并对舍生取义这个定义给了他的理由。舍生取义和忍辱负重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而选择生与死并没有对与错,只不过是自身的人生价值不同罢了。告诉我们写好纪传体需要以保持历史真实为前提下,写人物时突出性格特征,可以从生活细节中刻画、从典型环境中刻画、从细节中让人揣摩出人物的思想脉络,让人物丰满立体起来,有些有肉。

斯宾格勒导师在《西方的没落》中更是将文明和文化区别开来,逐一分析。抛弃了一元进化史观,提出多元史观。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八个自成体系的文化,并肯定每种文化的价值是等同的。不存在比谁更高级的地位。更是告诉我们预测未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警示世人,刮骨疗伤,他不在乎预言是否实现,后人也不用为此争辩。理解导师的初衷即可。

熟读历史,思考历史,在学习中懂得思考。社会在变化,即使是同样的问题发生在不同的年代,如何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摆脱当下的困境则是每个一现代人应该思考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