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薛宝钗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绛珠仙草)

一 “钗黛一身”之谜

脂砚斋说:薛宝钗和林黛玉名字虽然是两个,但她们却是同一个人。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脂砚斋批语)

译文:薛宝钗和林黛玉名字虽然是两个,但她们却是同一个人,这真是幻笔啊。书写到第三十八回的时候,已写了三分之一多了,所以现在要写这一回,让两个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世后宝钗的文字,就知道我说的没错啦。

要知道,脂砚斋是《红楼梦》最早的批书人,甚至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和编辑。脂砚斋这个名字在《红楼梦》原文上都出现过,可见此人真实存在,而且非常重要。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红楼梦》第一回)

脂砚斋的批语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钗黛一身”(“薛宝钗和林黛玉名字虽然是两个,但她们却是同一个人”)和“钗黛合一”(“让两个人合而为一”)。

林黛玉和薛宝钗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绛珠仙草)(1)

以往红学家们都认为这是一种比喻。

例如新红学奠基人俞平伯先生认为,宝钗鲜艳妩媚,黛玉袅娜风流,各有各的美丽,“钗黛合一”就是把这两种美结合在一起的比喻。

钗黛在二百年来成为情场著名的冤家,众口一词牢不可破,却不料作者要把两美合而为一。(《红楼梦研究》——俞平伯)

当代红学家刘心武先生认为,“钗黛合一”比喻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后来“不再冲突”,以及两人“同是闺阁囚徒”,有着类似的命运。

“黛、钗合一,当然不是两个人完全合并为一个人,只是她们不再冲突,从相互防备到相互慰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的看法是,曹雪芹他这样设计,是因为在他心目里,黛、钗尽管思想有別,追求不同,但她们同是闺阁囚徒,同样受到封建礼教的压抑,都属红颜薄命,都应给予理解、同情,为之惋惜、哀悼。”(《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但在某个寂静的夜晚,当我再次读到这条批语的时候,心想:如果这不是一种比喻,而是真的呢?薛宝钗和林黛玉会不会就是同一个人呢?

当然,如果她们真的是同一个人,很多红学难题都能迎刃而解。比如以前大家不明白为什么薛宝钗和林黛玉被写在同一个判词、同一支曲里。如果是一个人,当然要写在一起喽。

太虚幻境判词(林黛玉/薛宝钗):

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下,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红楼梦》第五回)

红楼梦曲《终身误》(林黛玉/薛宝钗):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红楼梦》第五回)

二 薛宝钗与绛珠草

看过原著的朋友们都知道,《红楼梦》第一回就开始于绛珠草的故事。这绛珠草原是生长在仙界,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绛珠草才渐渐修成女体,从仙草变成仙女了。后来有一天,神瑛侍者想下凡造历幻缘,绛珠草就决定陪神瑛侍者下凡,用一生的眼泪偿还他的灌溉之德。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密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衷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红楼梦》第一回)

林黛玉爱流泪,就是因为她是绛珠草下凡。她的一生,就是为了还泪给贾宝玉——她前世的恩人神瑛侍者。

脂砚斋说薛宝钗和林黛玉是同一个人,难道说薛宝钗是绛珠草的另一个分身?

鉴于这个脑洞太大,红学史上从来无人敢开,我于是怀着抗板砖的心情去查原著。可是一查才发现,曹雪芹还真的没直说绛珠草是谁,只是通过林黛玉爱流泪等细节,暗示她是绛珠草。

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薛宝钗和绛珠草有联系吗?

林黛玉和薛宝钗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绛珠仙草)(2)

草!(请别激动,我没在骂人)

薛宝钗的薛字是草字头!难道是……绛珠草的草?

书上形容绛珠草“草胎木质”。薛宝钗的薛字是草字头,林黛玉的林字是木字旁。一草一木,合起来正好是“草胎木质”!

还有薛宝钗的住所——蘅芜苑。草!竟然是三个草字头!

蘅芜苑里“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也强烈暗示薛宝钗“草”的属性。

对了,“薛”字还谐音“血”,而血是绛红色的,这不就是绛珠草的“绛”色吗?脂砚斋曾说:“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血泪,是不是也是薛泪呢?

另外,绛珠草的一个原型是金钗石斛,因为《神农本草经》记载金钗石斛“生六安水,傍石上”,而绛珠草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两者非常相似。金钗石斛有“金钗”二字,而金钗又是薛宝钗的代表,这莫非是绛珠草和薛宝钗的又一层联系?

林黛玉和薛宝钗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绛珠仙草)(3)

金钗石斛(绛珠草的原型,花蕊很像一颗绛红色的珠子)

三 潇湘妃子是两个人

有人可能会问,你说绛珠草分成两个人,这种神话有先例吗?

真的有,而且还和林黛玉有关。林黛玉的别号是潇湘妃子,这是第三十七回中探春给她起的。而在古代传说中,潇湘妃子就是两个人!

潇湘妃子的典故是: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传说舜巡视南方,娥皇和女英跟随到湘水时,得知舜已死,于是二人泪洒斑竹,投水殉情,化为湘水女神,也称潇湘妃子。

林黛玉是绛珠草的化身,别号潇湘妃子,而潇湘妃子是两个人。这是不是在暗示绛珠草也是两个人呢?

林黛玉和薛宝钗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绛珠仙草)(4)

分析到这里,有心的读者可能会问:绛珠草到人间是来还泪的,说林黛玉是绛珠草可以理解,因为她爱哭,但薛宝钗好像一直都很淡定吧?她怎么可能也是绛珠草呢?

好问题。但宝钗真的没有哭过吗?

实际上,薛宝钗不仅哭过,而且就是因为贾宝玉而哭的!

这发生在第三十四回。当时贾宝玉挨了贾政一顿胖揍,薛宝钗认为这是薛蟠引起的,所以责怪薛蟠。结果薛蟠不乐意了,就用金玉良缘的说法来怼薛宝钗,说宝钗偏袒宝玉。宝钗因此非常伤心,“整哭了一夜”。

“宝钗不哭”竟是个假象!

要知道,林黛玉之所以偏悲观,与她自幼有嗽喘病、自叹青春将逝有关。但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薛宝钗也有病,她的病叫做热毒症,发作起来也是“嗽喘”。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病症竟然一模一样!

在谈及薛宝钗的热毒症时,脂砚斋还批语说:“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大家记得么?“凡心偶炽”可是当初形容神瑛侍者思凡的时候说的呀。用这个词来形容薛宝钗,脂砚斋不小心泄了曹雪芹的老底,透露了薛宝钗的神仙身份!

后来我才明白,绛珠草受到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体内就“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正因为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绛珠草,这段“缠绵不尽之意”就成了她们共同的病根。

今生,她们就是要用自己的眼泪、自己的生命,来报答贾宝玉的前世之恩。

林黛玉和薛宝钗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绛珠仙草)(5)

四 两个人的枉凝眉

所以现在的状况就是,曹雪芹没说到底谁是绛珠仙草,但曹雪芹死了,无从对证。现在有两种假设:假设一,绛珠仙草是林黛玉一个人,所有红学家都站在那边。假设二,绛珠仙草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只有我孤零零地站在这边。

哪种假设更能够自洽呢?

如果相信绛珠仙草只是林黛玉,其实有不少问题无法回答,比如:

第一,红楼梦曲为什么不工整?

如果绛珠仙草是林黛玉一个人,那么《枉凝眉》中的“阆苑仙葩”指的肯定就是林黛玉了,这样在红楼梦十二曲中,就有一首半形容林黛玉,半首形容薛宝钗,其余十钗一人一首。这样就会出现红楼梦曲不工整的问题。(曹雪芹是一位诗人,诗人对工整可是有强迫症的。)

《终身误》——林黛玉和薛宝钗

《枉凝眉》——林黛玉?

《恨无常》——贾元春

《分骨肉》——贾探春

《乐中悲》——史湘云

《世难容》——妙玉

《喜冤家》——贾迎春

《虚花悟》——贾惜春

《聪明累》——王熙凤

《留馀庆》——贾巧姐

《晚韶华》——李纨

《好事终》——秦可卿

林黛玉和薛宝钗对比(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绛珠仙草)(6)

但如果薛宝钗也是绛珠仙草,她就也是“阆苑仙葩”,《枉凝眉》就是形容薛林两个人的。这样,红楼梦十二曲将非常工整,金陵十二钗正好一人一首。

《终身误》——林黛玉和薛宝钗

《枉凝眉》——林黛玉和薛宝钗

《恨无常》——贾元春

《分骨肉》——贾探春

《乐中悲》——史湘云

《世难容》——妙玉

《喜冤家》——贾迎春

《虚花悟》——贾惜春

《聪明累》——王熙凤

《留馀庆》——贾巧姐

《晚韶华》——李纨

《好事终》——秦可卿

第二,绛珠仙子先走一步?

如果绛珠仙草只是林黛玉,那么在林黛玉死后,贾宝玉之后的故事就彻底和绛珠仙子无关了。难道绛珠仙子就一个人回仙界去等神瑛侍者了吗?说好的一起造历幻缘呢?

但如果薛宝钗也是绛珠仙草,那么林黛玉死后,绛珠仙子可以魂附薛宝钗,继续为神瑛侍者还泪。这样自始至终,《红楼梦》就一直是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两个人的故事,一株小草和一个花匠的故事。

原来脂砚斋说的没错,林黛玉和薛宝钗真的是同一个人——绛珠仙草。文 / 二十一君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