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笔试教育学(教师考编之教育界大佬)

“个体我”还是“社会我”

教师考编笔试教育学(教师考编之教育界大佬)(1)

简介:

涂尔干(1858-1917年),近代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奠基者。

著作:

《教育社会学》《道德教育论》《法国教育学的演变》等

主要观点:

1、教育目的: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实现系统的社会化,即教育在于使每个人实现由“个体我”向“社会我”的转变。涂尔干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2、论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涂尔干认为,正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使其“社会化”,那么,“只有社会学才能把教育与教育赖以存在并为其实现的社会条件联系起来,从而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教育。

原则大佬

教师考编笔试教育学(教师考编之教育界大佬)(2)

简介:

凯洛夫(1893-1978年),苏联教育家。他主编的《教育学》一书对我国产生过很多影响。

著作:

《教育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主要观点:

1、劳动起源说:

凯洛夫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从人类社会的实际需要中产生,是客观的必然。同时,他指出,教育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2、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论述:

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3、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应包括智育、综合技术教育、德育或共产主义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4、凯洛夫还提出,“上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在总结别人成果的基础上,他明确了六条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教学的通俗性和可接受性原则、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教师考编笔试教育学(教师考编之教育界大佬)(3)

简介:

卢梭(1712-1778年),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在儿童教育领域贡献斐然,他的一系列精彩的观点与建议,开启了儿童教育的新视野,被誉为“发现了儿童”。

著作:

《爱弥儿》《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主要观点:

1、性善论: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2、自然教育理论:卢梭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教育的核心。因此提出了“消极教育”的思想,所谓“消极教育”即成人的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

3、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卢梭认为教育应该是自然地、自由的,顺应儿童的发展特点来进行,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4、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来进行教育。卢梭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婴儿期(0~2岁)

(2)儿童期(5~12岁)

(3)青年期(12~15岁)

(4)青春期(15~20岁)

对己对人最为有益

教师考编笔试教育学(教师考编之教育界大佬)(4)

简介:

斯宾塞(1820-1903年),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他以“科学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他在教育史上的崇高地位。

著作:

《教育论》

主要观点:

1、科学教育思想: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并将课程术语引入教育中,是课程问题的最早倡导者。

2、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斯宾塞的实用主义课程理论,属于代表性的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3、教育目的:斯宾塞认为,教育就是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人生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生活、如何谋求现世的幸福,而这意味着一个人必须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做出合乎理性和社会准则的行为。教育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正是在于教会人们怎样生活,使之运用一切能力,做到“对己对人最为有益”。

认知理论之父

教师考编笔试教育学(教师考编之教育界大佬)(5)

简介:

班杜拉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被称为“认知理论之父”。

著作:

《行为矫正原理》《社会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

1、社会学习理论

(1)环境交互论:班杜拉反对环境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的观点,他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2)观察学习:他认为由直接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实现。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强化的分类:

①直接强化: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直接强化的作用并不是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强化。

②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③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2、自我效能感理论:

(1)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努力实施该活动

(2)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①活动的选择:

②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③活动时的情绪;

④完成学习任务等

(3)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

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②替代经验;

③言语劝说;

④情绪唤醒。

复习是成功之母

教师考编笔试教育学(教师考编之教育界大佬)(6)

简介:

乌申斯基(1824-1870年),是19世纪俄国教育家。

著作:

有《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人是教育的对象》等。

地位: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也称《教育人类学》),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主要观点:

1、直观性教学原则:“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状、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2、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3、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知识只有形成了系统,当然是从事物本质出发来形成的合理的系统,才能被我们充分掌握。”

4、巩固性教学原则:“复习是成功之母”。

灵活的课程表

简介:

特朗普,美国教育学家。

主要观点:

特朗普制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美国,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创立。

他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又称“灵活的课程表”。

首先是大班上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

然后是小班讨论研究,每个小班20个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上课的材料。

最后是个别作业,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生自选,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三种形式的时间分配大致分为: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讨论占20%,个别作业占40%。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综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试图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使既能集体上课又有一定的研究讨论,还能够进行独立钻研。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目前仍在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