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县老二人转(人文黑山之民俗文化篇黑山二人转)

黑山县老二人转(人文黑山之民俗文化篇黑山二人转)(1)

二人转是东北地区流传最广,最具地方特色的一个说唱曲种,二人转作为一个曲艺种类正式定名是在1952年12月,在原辽东省文化局举办的辽东省民间艺术会演期间,根据艺人要求,经过集体讨论,由沈阳市政府组织出面正式将名称定为二人转。

二人转有多种表演形式:一人单独演唱的“单出头”;男女二人同台演唱的“双玩艺儿”;多人演唱的“拉唱戏”。建国以后还发展了群唱、坐唱等多种形式。但主要的还是男女二人,以叙事为主的表演。

二人转是东北黑土地上的山花野草,带有浓郁的土香和野趣,充满了乡音乡情,她结合了东北民间语言、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东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拥有亿万观众的曲艺形式。东北地区的农民朋友,对二人转情有独钟,达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所以民谚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之说。

东北二人转发祥于黑山,这已经得到专家的普遍认可,在国家集成的志书《中国曲艺志》、《中国戏曲志》(辽吉黑三省卷)中,有明确的记载。

黑山地处辽西走廊的咽喉,又有白厂门、半拉门等边关集镇,自古以来就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到了清光绪年间,黑山二人转的演唱活动达到了一个高峰期。黑山二人转早期曲目来源于清代的小唱本。从在黑山已发现的《摔镜架》、《洪月娥做梦》等清代唱本看,与现在艺人演唱的基本内容大同小异。此外,黑山二人转还广泛吸纳了戏剧的精华,如著名二人转艺人马玉1920年第一次在二人转《呼延庆打擂》中加上了武打,在1922年又首次在正式演出前加上起霸和喊赞,直到现在,这种起霸和喊赞还是一些黑山二人转艺人演出时的主要出场方式(别处很少见)。

黑山县老二人转(人文黑山之民俗文化篇黑山二人转)(2)

黑山艺人对二人转艺术贡献最大的当属庞奉。庞奉班演出足迹遍及辽、吉、黑、内蒙各省,收徒百余人,号称二人转的“老抱子”,对二人转艺术的发扬光大,起了很大作用。庞奉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艺名“庞傻子”,黑山芳山镇老河深屯人。幼时曾在屯中读过私塾,后师承艺人王宝珍学唱二人转。王宝珍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黑山薛屯乡红石村人。庞奉因读过私塾、粗通文字,擅将戏中雅词改成大众语言,让观众听得懂,还将粉词春脏话改得更加含蓄,让观众可以接受。观众称其戳得正,唱得开。庞奉唱丑,小辫功为一绝:头颈不动,头上小辫可以说直就直,想歪就歪,要颤就颤,让停就停。庞奉会戏极多,唱功美,板头硬,唱哪儿红哪儿。当时有“庞奉上场,巴掌准响”之说。班社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50多人(一般二人转班社都不足10人,最多不超过15人)。庞奉的弟子囊括上述地区,人数达百余人,黑山二人转艺术也因此在上述地区广为传播。庞奉班也是组班时间最长的班社,从清末直到伪满,长达50余年。1943年,69岁的庞奉于阜新县乌拉户稍屯的舞台上瞬然而殁。

除此之外,黑山著名的二人转艺人还有郭春发,艺名瞎苞米,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胡家镇前黑人;蹇宝生(1885年-1936年),艺名“碱巴拉”,黑山县太和乡刘二金屯人;王义(1904年-1990年) 艺名“王二妞”,黑山县无梁殿镇砬子山村人;贾连吉(1902年-1977年)艺名“贾大脑袋”,黑山县无梁殿镇砬子村山人;曹全,生于1901年,字品卿,艺名“西来红”,黑山县胡家镇于家窝棚人。李振山(1903年—1981年)艺名“滚地雷”,黑山县半拉门乡五岗子村人,等等。

解放后,黑山二人转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53年3月,民间艺人苗德雨在新立屯南园子组成了二人转份子班(后进入黑山成立和平茶社),6月又有艺人在赵家茶社成立了黑山振兴地方戏剧团,7月,振兴剧团与苗德雨份子班合并,这就是黑山地方戏剧团的前身。后来,剧团几经变故,但演出活动并未受到大的影响。他们先后整理出《马前泼水》、《刘云打母》、《小王打鸟》等几十出曲目,到处巡回演出。特别是在农村,往往是这个村的演出还没有结束,下个村就赶着车来接人了。剧团接到后,村里杀猪宰羊,用最高的礼节、最好的饭菜来招待艺人们。村民们兴高采烈,接闺女唤女婿,把看二人转当过节一样。

黑山二人转剧团还经常远赴河北、内蒙古一代巡回演出。因艺人个个技艺超群,唱做俱佳,所以,在当时的《唐山日报》上首次把黑山地方戏剧团称为“塞外一枝花”,剧团所到之处异常火爆,掌声不绝于耳。涌现出了李秀媛、金文志、朱桂珍、杨少哲、李文兰等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二人转艺人,其中以李秀媛为代表人物。

黑山县老二人转(人文黑山之民俗文化篇黑山二人转)(3)

李秀媛(1939-2008年),艺名筱月霞,黑山新立屯镇四合屯人, 是黑山二人转第一个女艺人,师从李振山(1903-1981年,艺名“滚地雷”,黑山县半拉门乡五岗子村人,庞奉的弟子)。李秀媛扮相俊美,嗓音亮,清脆如流水。尤擅抱板、滚板、干板夺字等艺术手法。晚年开班收徒,现在当红的二人转演员王小宝、孙丽荣、王丽珠等都曾得到过她的传授。2007年李秀媛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在仅有的两名东北二人转传承人中 ,李秀媛位居赵本山之前。

黑山县老二人转(人文黑山之民俗文化篇黑山二人转)(4)

黑山二人转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现了黑山二人转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人们对黑山二人转的历史地位也越来越关注,黑山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要“打造黑山二人转文化品牌”的口号,县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还通过了《关于保护黑山二人转非物质文化遗产议案的决议》。围绕黑山二人转的研究、传承和发展,还涌现出了一批如施鹏、韩文华等二人转理论专家,他们在对黑山二人转的历史发掘、系统整理等理论研讨方面等都做了大量工作,县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不仅是对黑山二人转艺术的贡献,也是对黑山历史文化的贡献,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作者|史济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