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光影间(风雨中的家园守望者)

院子里的光影间(风雨中的家园守望者)(1)

10月12日,在山西省汾西县本家庄自然村,胡志荣在做中午饭。新华社记者 柴婷 摄

新华社太原10月12日电 题:特写:风雨中的家园守望者

新华社记者柴海亮、解园

12日早上5时许,黄土高原天未大亮,阴沉沉的,59岁的胡志荣拿着手电筒走出帐篷,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村里,开始一天的灾情巡察。头天傍晚的那场雨虽然不大,但他心里还是很不踏实,一定要再仔细看一看。

10月以来的持续降雨给山西省造成严重灾害。胡志荣所在的汾西县对竹镇本家庄自然村地处大山深沟,灾情尤为严重。

10月7日晚上,经过连夜抢修,进出村庄的道路被打通,全村11户21人开始集体转移。

但村庄不能空无一人,作为村民小组长、共产党员的胡志荣义无反顾地留下坚守,看护家园,巡察灾情,为转移户饲养猪、鸡、猫、狗,劝返入村者……

10月11日上午,一名村民偷偷从安置点跑回家,胡志荣发现后,马上追上去劝返,当他们往回走了还不到10步,房后的山体就发生了滑坡。

“留到村里后,公干之余,我还可以抽空照料自家的43只羊。”胡志荣说。

考虑到受灾群众的生产自救以及与胡志荣有个照应,当地政府又安排村里的4个养羊户,2人一组,一天一轮,陪老胡守村护家。

院子里的光影间(风雨中的家园守望者)(2)

10月12日,在山西省汾西县本家庄自然村,胡志荣在做中午饭。新华社记者 柴婷 摄

因为村民家里的窑洞要么漏雨、裂缝,要么局部坍塌,老胡就在一户村民的开阔、硬化的院子里搭了一顶帐篷作为临时住所。

“胡志荣跟我们不一样,他比我们辛苦多了,既要干公家的事,也要照看其他村民家的事。”4个养羊户之一的张根记说。

胡志荣家受灾也不轻,窑洞漏水、羊圈顶棚坍塌,30亩玉米地被山体滑坡、洪水毁了至少一半。

看到头一天的降雨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胡志荣这才安心回到帐篷里。简单吃过早饭后,他先打电话把早晨巡查的情况向上级政府做了汇报,然后又挨家挨户投喂了转移户的牲口和家禽。

“老百姓托付给咱的事儿,就一定要做好。”胡志荣说。他胸前衣服上戴着的党徽,引人注目。

留下坚守的其他养羊户每隔一天到附近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休息,给电器充电,补充食物。

院子里的光影间(风雨中的家园守望者)(3)

10月12日,在山西省汾西县本家庄自然村,胡志荣(右一)和村民吃中午饭。新华社记者 柴婷 摄

“只有他一直在村里守着,一天也没离开过。”养羊户张金旺说,“村里断水断电,手机信号时有时无,生活很不方便。”

下午一点多,忙活了半天的胡志荣开始烧火做饭。“原来没做过饭,主食除了方便面就是馒头,已经吃了快一个礼拜了。”胡志荣吃完饭后揉着脚对记者说。

一年多前,他的脚部被真菌感染,医生叮嘱他每天早晚用开水冲药泡脚,尽量减少走动,但在过去的一周,他只泡了一次。

“白天顾不上,只有晚上睡觉疼醒才想起忘了泡脚。”胡志荣说,经常一天要走十几里路,更要命的是有时半夜听到声响还要起来巡查。

由于村里断水,胡志荣每隔几天就要开着拖拉机去行政村所在地拉水,大约3.5公里的路,覆盖着又黏又滑的泥巴,来回一趟得小半天,一身泥水。

“村民们惦记的就是家里的牲口,即使不见面每天也会给他们打电话,让他们安心。”他说。

73岁的马金爱家里养了50多只鸡,一只都没饿死。她说:“有志荣守着,我心里就踏实了。”

本家庄的傍晚特别清冷,室外温度已降到6摄氏度以下,在瑟瑟秋风中,穿着棉衣还感到丝丝寒意。

“我不知道自己还要坚守多久,但我会一直坚持。”胡志荣说,“灾情总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