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对翁同龢评价(一代帝师翁同龢)

光绪对翁同龢评价(一代帝师翁同龢)(1)

翁同龢故居

事事难以预料,前一刻还是春风满面的帝师,下一刻却成了白身。

这说的是光绪的帝师翁同龢(he),这是个人物,学富五车,从小学习好得很,什么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远远不如,这是1856年的状元郎。那个年代,能当上状元,何其难,翁同龢就做到了。

状元郎总是被皇亲国戚们多看两眼,因为安排好了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1865年,翁同龢开始了帝师生涯,他的第一位学生,就是同治皇帝。

过了10年,同治驾鹤西去,光绪上台了。不久后,翁同龢又成了光绪的帝师。

两次做了帝师,这经历是要给翁同龢插上事业腾飞的翅膀吗?插上了,“非凡的经历”确实让后来的翁同龢高居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

但是,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在1898年的戊戌变法前,翁同龢下课了。

而让翁同龢下课,不仅仅是慈禧的意思,还有光绪的意思,慈禧有动作也就罢了,难道,光绪也不放过自己的老师吗?


1、光绪的怨气

光绪对翁同龢评价(一代帝师翁同龢)(2)

光绪

说起光绪和翁同龢的感情,那不是一般的好,翁同龢对光绪而言,比自己的亲爹都亲。在光绪学累了玩累了的时候,常常趴在翁同龢的怀里睡觉。这感情,无人能比。

也许是翁同龢的教育起到了作用,光绪在长大的过程中常常为国家的衰弱而叹息,看到被列强欺负也常常心生烦恼。可以这样说,光绪有一颗爱国的红心,却没有民族的偏见。

在光绪18岁亲政后,光绪下定决心带领大清走出沼泽,强大起来。

而师傅翁同龢,随着光绪的长大,作用也越发的重要,职位也越来越高。其中,有两个职务对翁同龢的后来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是户部尚书,一是军机处大臣。

在担任户部尚书时,对于北洋水师的款项提供,翁同龢把得特别严,这对北洋水师后来的作战不利是有一定影响的。特别是没有促成购买快速军舰,这让北洋水师的设备更新换代没有跟上。而日本人恰好购买了快舰,特别是吉野号,仗着航速快,炮速快,虐的北洋水师苦不堪言。

但是这是也不能完全怪翁同龢,因为从根上来说,还是慈禧等人不同意,这不仅仅是翁同龢一个人的问题。因此,虽然甲午战争大清败了,但光绪没有怪翁同龢。

不过,当光绪非常欣赏的康有为等人发出了改革的呼声,并陆续递上了变法措施的时候,翁同龢却投了反对票,这让光绪很气愤。

翁同龢虽然是个“儒生”,但面对康有为时,发现此人简直就是纯粹的“嘴炮”。

西方国家搞现代化改革,花费百八十年以上,日本从明治维新改革到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化国家,也是耗了30年左右。而康有为告诉光绪,只要三年,三年就够了。

这样的言论,光绪非常喜欢,因为光绪作为年轻人就是希望快速成功,他要证明自己,他要带领国家崛起。

很遗憾,翁同龢不同意康有为的观点,于是,在光绪激情万丈的幻想着大清崛起的时候,翁同龢的冷水也就泼来了。

此时,光绪已然被康有为的“魅力”影响,好话是听不进去的。反而,他开始反思翁同龢的问题了,认为:翁同龢嫉妒贤能,担心康有为崛起后,夺了他帝师的位置。

大多数人产生一个观点后,就开始想法验证自己的观点。看翁同龢对待康有为的冷冰冰状态,光绪认为自己猜对了。

于是,他开始有了把老师调走的念头。


2、慈禧因为另一件事情对翁同龢产生了免职的意思

光绪对翁同龢评价(一代帝师翁同龢)(3)

慈禧蜡像

慈禧不是光绪,她的民族倾向很严重,在她看来,不管如何,首先是要保证满族人的利益。

军机处的存在,是要帮皇帝解决最重要的一些问题,因此,在慈禧等人看来,军机处的负责人或者影响最大的人必须是满族,最好是她的人。

1898年,军机处头号大佬恭亲王翘辫子了,此时,论资历到了翁同龢头上了,而翁同龢在军机处影响很大。这怎么能行?

翁同龢的屁股还没热,很多小报告不断递到慈禧那里了,这是荣禄、刚毅等人所为,特别是刚毅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下,慈禧不愿意了,因为翁同龢是光绪的重要帮手,现在如果能最大限度影响国家大事,那慈禧和她的班底以后该如何继续?满族人的地位,会不会被削弱?影响力会不会下降?

不得不说,慈禧对于重要岗位的人事变动非常敏感,翁同龢必须下课。

但,那是光绪皇帝的帮手,直接免职,她是没有这个权利的。于是,老奸巨猾的慈禧开始盘算如何让光绪自断一臂。

光绪是个热血青年,一看康有为的变法那么“好”,不禁有了大干一场的念头,可是,变法影响范围太广,慈禧不同意是无法落实下去的。

光绪对翁同龢评价(一代帝师翁同龢)(4)

于是,光绪找到了慈禧,诉说变法的种种好处。面对于此,慈禧抛出了第一招:“变法可以,祖宗的大法不要动就是了。本宫也不是迂腐之人,以前也是支持洋务运动的,这次的变法我是同意的。”

听到这里,光绪两眼放光,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慈禧继续说道:“不过我希望你明天免职一个人。”光绪知道,这是慈禧太后的条件,于是说道:“免谁的职务?”“翁同龢”。

话到这里了,光绪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危机,本来他就想要调离翁同龢,现慈禧太后既然提出来这样的要求,自己就顺势而为吧!

不过,光绪提出了一个要求:“晚几天行吗?明天是翁师傅的生日。”慈禧很坚决地回答道:“不行”。光绪沉思片刻,为难地答应了。

光绪对翁同龢评价(一代帝师翁同龢)(5)

第二天,一代帝师翁同龢,在自己68岁的生日上,迎来了被免职的消息,仿若晴天霹雳。不过,翁同龢很快就想明白了里面的曲折。很遗憾,却又无可奈何。

1898年,翁同龢回了江苏常熟老家。1904年病死在家乡,享年74岁。

而康有为等人注定不能成事,这被翁同龢料中了。

开始变法后,各种乱七八糟的政令下了一条又一条,对于原有机构,康有为等人想着尽快作废,而国家的权力统统要归拢到变法团队这里。改革是有阵痛的,但事情不是这样做的。

很显然,这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袁世凯看出来了,张之洞看出来了,荣禄看出来了,慈禧更是看得清清楚楚,唯独光绪看不明白,想着如何轰轰烈烈地创造一个新世界。

当变法往下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变法派们把原因归结到了慈禧这里,康有为等人策划的“围园杀后”的桥段就此上演了。

但是,在政变老手慈禧那里,这就是小儿科。很快,谭嗣同等人被抓,康有为等跑得比兔子还快,光绪从此被软禁,变法彻底失败了。

光绪对翁同龢评价(一代帝师翁同龢)(6)

直到此时,光绪才清楚,翁同龢作为他最重要的帮手,被慈禧略施小计就被推出去了,没有了这个帮手,变法的落实难度是增加了,大家疯狂到失去了理性。

光绪后悔吗?肯定后悔。但光绪的后悔一点用都没有,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只是这代价有点大。

一代帝师翁同龢,也许早年间太顺利,晚年时,真正的坎坷才来到,到哪说理去,到哪声辩去?只能仰天长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