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丹寨全部(聆听云上丹寨)

丹寨县地处黔东南州西部,全县国土面积940平方公里,辖4镇2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农业园区,总人口17.4万,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78%。海拔在600-1200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雨热同季,是理想的旅游、避暑、休闲胜地和天然氧吧。

云上丹寨全部(聆听云上丹寨)(1)

云上丹寨全部(聆听云上丹寨)(2)

丹寨县自然景观秀丽,风景宜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是贵州东线旅游的重要景区之一。龙泉山至岔河景区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猫鼻岭林区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石桥旅游景区和蚩尤文化园被列为全省100个重点建设景区,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丹寨县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拥有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等7项国家级、8项省级、25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名副其实的“非遗之乡”。被誉为“中国蜡染艺术之乡”、“中国锦鸡文化之乡”、“中国芒筒芦笙之乡”、“中国鸟笼之乡”、“中国古法造纸之乡”。

云上丹寨全部(聆听云上丹寨)(3)

“卡拉鸟笼”制作技艺是一项流传久远的非物遗产,其工艺流程有砍竹、破竹、除湿、定型、编织、上色等。使用制作工具有篾刀、锯子、钻子、标尺、夹子等。产品造型结构有方、圆、尖、扁以及上小下大的罗汉肚,腰鼓形等等,其有艺术性、实用性、传统性、地域性等基本特征。同时,篾编工艺品作为用具,还具有便捷、卫生环保作用以及使用性、艺术欣赏性、收藏等主要价值。

云上丹寨全部(聆听云上丹寨)(4)

云上丹寨全部(聆听云上丹寨)(5)

丹寨蜡染被称为“东方第一染”。

传说,在很古的时候,一位苗族姑娘在漂染土白布的时候,不小心把一罐蜂蜡打泼在白布上,白布漂染洗净后,出现了白色龟裂的美丽的花纹。聪明的姑娘领悟到蜂蜡能防染,于是她用蜂蜡将花卉、虫鸟点绘在白布上,浸染成花布做成衣裳。她身穿这套衣服在芦笙场上亮相,轰动整个芦笙场。各寨的姑娘都来向她讨教,随着该艺术的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了蜡染艺术。

可追溯到远古的丹寨县苗族、水族妇女制作的蜡染制品,大多取材于大自然的花卉、虫鸟、鱼虾和民族的图腾龙、凤等,造型夸张,极富想象力,广泛用于壁挂、窗帘、桌布、背包、服饰等,既有很高的艺术性,又有很好的实用性,是收藏和馈赠亲友的好礼品。

云上丹寨全部(聆听云上丹寨)(6)

云上丹寨全部(聆听云上丹寨)(7)

石桥古法造纸

石桥村生产的构皮纸系用当地山上野生的构皮树作原料,造纸用水是南皋河和深山溶洞里流出的未遭任何污染的纯净水,而作坊就建在天然的岩洞之中,制成一张石桥纸需历经水沤、浆灰、煮料、漂洗、选料、碓料、打槽、抄纸、晒纸等10多道工序,“全部采用天然植物、手工完成,纸张具有柔韧性、光泽度好、吸水性强等特点”。

据专家研究发现,石桥古法造纸工艺流程与明朝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认定是汉代到唐代这一时期的造纸工艺,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述各地名纸:“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海人以苔、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而贵州少数民族苗族长期以竹、楮造纸,楮树在丹寨石桥称为构皮麻(构皮树),是石桥造纸的主要原料。

云上丹寨全部(聆听云上丹寨)(8)

云上丹寨全部(聆听云上丹寨)(9)

云上丹寨全部(聆听云上丹寨)(10)

丹寨面向珠三角、背靠大西南,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铁穿境而过,G321国道和凯羊高速公路穿城而过,县城距省会贵阳市110公里,距凯里市50公里、都匀市30公里。借力凯麻同城化发展机遇和厦蓉高速、凯羊高速等公路网络,丹寨将直线通达凯里、都匀、贵阳三个城市,并深度融入“凯里半小时经济圈”和“贵阳1小时经济圈”,是贵阳、重庆等地通往珠三角及东南沿海的“桥头堡”。

云上丹寨全部(聆听云上丹寨)(11)

云上丹寨全部(聆听云上丹寨)(12)

云上丹寨全部(聆听云上丹寨)(13)

云上丹寨全部(聆听云上丹寨)(14)

(信息来源搜狐旅游:黔东南交通广播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