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包括哪几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总体上是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其最本质的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既是同一级范畴又不是同一级范畴哲学研究领域中二者是同一级范畴,但从哲学范畴的逻辑序列上,存在才是具有最高普遍性的范畴,因为先肯定世界的存在,才能探究世界的本质及其他问题;此外,思维或精神是人类产生后才有的现象,故只适用于人类范畴它们之所以在哲学中成为同存在或物质对偶的基本范畴,是因为人,有意识、有思维的存在物,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考察世界,人的存在和活动本身就包含自己的意识、思维同外部存在的世界的关系,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哲学包括哪几部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哲学包括哪几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包括哪几部分

哲学总体上是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其最本质的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既是同一级范畴又不是同一级范畴。哲学研究领域中二者是同一级范畴,但从哲学范畴的逻辑序列上,存在才是具有最高普遍性的范畴,因为先肯定世界的存在,才能探究世界的本质及其他问题;此外,思维或精神是人类产生后才有的现象,故只适用于人类范畴。它们之所以在哲学中成为同存在或物质对偶的基本范畴,是因为人,有意识、有思维的存在物,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考察世界,人的存在和活动本身就包含自己的意识、思维同外部存在的世界的关系。

人们在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时,一方面面对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按照自己存在和活动的特点来看待世界的存在及其本质,把自己特定的思维、精神这种属性赋予物质世界,甚至实体化、普遍化,使之成为超物质的创造本原,于是产生了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远古时代,人们机械的解释自身的存在和思维、意识的关系,同时拟人化世界的各种自然力来解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代,随着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社会阶级的出现,人们逐渐习惯于用思维来解释自身的行为和存在,思维越来越被升华为超物质的独立实体,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并且也用意识、思维来解释世界的存在及其本质,意识、思维被看作具有无限创造源泉的独立精神实体。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要人和世界的关系存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就永恒存在,所以是人们处理和驾驭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切活动的根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中何者是本原或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即本体论的问题的哲学回答是关于世界的存在及其本质的学说,是一切哲学理论体系建立和展开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规定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同时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中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不论是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哲学中的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

唯心主义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前者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而且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是本体的外化和表现,实际上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绝对化,甚至偶像化、神化后最终陷入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后者则是把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看作世界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一切事物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最终导致唯我论。

唯物主义大体可分为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是有局限性的,它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用孤立、静止或者承认机械的联系和运动、片面的观点来解释世界;同时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而在社会历史观则是唯心主义的,即其不彻底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统一起来,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世界存在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派别;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回答了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观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前者是可以分别存在于后者中的。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注:

一、统一性和同一性

统一性,是指两种不同事物,他们的最终趋势,最终走向的终点是相同的,他们的归宿是相同的。他们在统一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存在方式,而且路径也不尽相同,但是最终趋势是相同的。例如,世界的统一性,统一,就是统于一,世界最终统一于物质,他们的根本归宿是一致的,是物质。统一性是指矛盾对立双方有互相转化的趋势,可以合为一体,统一性的反面是对立性。

同一性是指两种事物或多种事物能够共同存在,具有同样的性质;或者是指两个事物本来就是一样的,可以看做同一种事物,或者具有一致性。同一性的反面是不同,是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两者具有同一性是指思维能够认识存在,而存在就是思维的唯一对象;思维的内容是存在,思维本身也是存在,两者是一致的,两者的外延是相等的,思维不可能跑到存在的外面去,而只要是存在,就都可以被思维。而说两者能够统一,则是先肯定了两者的对立,然后将两者统一起来,分清谁先谁后的关系。

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它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所引起的。

形而上学是对存在的研究学说。它也是对科学以外、无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它是脱离实践的,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和观点看问题,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因为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并进而夸大主观的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