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接地接地有哪些形式(什么是接地除了工作接地)

在物理学、电工学中,为了确定电路中某一点的电位,需要在电路中任选一个参考点,电路中某一点到参考点的电压就称为该点的电位。通常选择大地作为这个参考点。同样,在工程上,为确定各种电气装置和电气系统某一点的电位,也都需取某一点的电位作为其参考电位,由于人和电气装置、电气系统通常都离不开大地,因此一般以大地的电位为零电位,即将大地作为参考电位。

本文是关于什么是接地、接地种类方面的知识的分享。

一、什么是接地

当电气(电子)设备、电气装置、电气系统中的某一点与大地作电气连接之后,其电位就与大地电位相等了,此时,电气装置、电气系统中的某一点就称作接地。现在接地的内涵已扩大,与代替大地的金属导体相连接也是接地,它以导体电位为参考电位。

在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中,对接地的定义是:“在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给定点与局部地之间做电连接”。

在国家标准《电工术语基本术语》(GB/T 2900.1--2008)中,对接地的定义是:“在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给定点与局部地之间进行电连接”。

什么是接地接地有哪些形式(什么是接地除了工作接地)(1)

二、接地的种类

接地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重复接地、、等电位接地、屏蔽接地、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电子设备的功率接地等。

1、工作接地

为保证电气(电子)设备在正常或故障情况下能安全可靠地工作,防止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的高电压,按运行需要而设置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如110kV及以上大电流接地系统中的中性点接地,10kV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中性点接地等。

工作接地也称为系统接地。

2、保护接地

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接地体相连接,称为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人体触及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引起触电事故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3、保护接零

为防止人体触及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所引起的触电事故,在10kV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如外壳等)用导线直接与低压配电系统的中性线导线(俗称:零线)相连接,称为保护接零。

4、防静电接地

为消除静电危害而设置的金属导体接地,称为防静电接地。防静电接地是为防止静电电荷积累、消除静电危害的简单而有效的措施。

5、防雷接地

为消除雷电过电压的危害而设置的接地,称为防雷接地或过电压接地,如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的接地。

6、重复接地

将零线上的一点或多点与大地再次作金属连接,称为重复接地。

什么是接地接地有哪些形式(什么是接地除了工作接地)(2)

7、共同接地

电力变压器运行时,铁芯及其各种连接的金属结构部件都处于绕组所产生的强磁场中。如果铁芯不与箱体(外壳)同时接地,则由于强磁场的作用,便会使铁芯与箱体间存在较高的电位差,很可能由此形成间隙放电,这是不允许的。铁芯和箱体若实行了同时接地,就可保证它们始终都处于相同电位。这种将若干电气设备需实行接地的不同部位同时接地的方式,称为共同接地。

8、等电位接地

某些特殊场合如医院的手术室、洗浴中心的浴室、住宅楼的卫生间,为防止产生危险的电位差,需要把这些场所的所有金属部分相互连接起来成为等电位体并予以接地,称为等电位接地。高层建筑中为了减少雷电流造成的电位差,将每层的钢筋网及大型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体并接地,也是等电位接地。

9、屏蔽接地

为了防止因外来电磁波的干扰和侵入,造成电子设备的误动作或通信质量的下降,防止电子设备产生的高频能向外泄放,需将线路的滤波器、变压器的静电屏蔽层、电缆的屏蔽网等进行接地,称为屏蔽接地。为减少高层建筑竖井内垂直管道受雷电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将竖井混凝土壁内的钢筋接地,也属于屏胾接地。

10、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

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是信号回路中放大器、混频器、扫描电路、逻辑电路等的统一基准电位接地,目的是不致引起信号量的误差。

11、电子设备的功率接地

功率接地是所有继电器、电动机、电源装置、大电流装置等电路的统一接地,以保证将这些电路中的干扰信号泄漏到大地中,不至于干扰灵敏的信号电路。

什么是接地接地有哪些形式(什么是接地除了工作接地)(3)

今天有关什么是接地、接地种类方面的知识分享,到此为止。如果觉得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就请点个赞、收藏起来吧!请关注我!精彩内容、满满干货定期分享,不要错过我的分享!

自我介绍

我是资深电工老吴,扎根行业四十余年,专注工程设计,涉足电力、冶金、建筑、市政、矿山、轻工等领域的发电、变电、配电、新能源、电气及自动化等工程,喜欢分享工作、生活,分享一切快乐与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