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25品(细读金刚经第二十六品)

文/简言简语

金刚经第25品(细读金刚经第二十六品)(1)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第25品(细读金刚经第二十六品)(2)

大意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以用三十相观如来吗?须菩提说,可以,可以,可以用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说,须菩提,如果可以用三十二相观如来,转轮圣王就是如来了。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说的要义,不应用三十二相观如来。这时世尊就说了偈语。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延伸解读

本品中有几个地方,需要重点解释一下:

一是观。佛教用语,是指以智慧观察特定对象,或通过观察特定对象获得智慧。汉语中的“观”,是看的意思,与佛教中的“观”不完全一样,佛教中“观”字的内涵与含义更深刻,不仅仅是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二是转轮圣王。梵语,转轮圣王又称转轮王、转轮圣帝、轮王等,司掌人道。此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其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

三是转轮圣王不是如来。有的人读《金刚经》不仔细,看了本品之后,认为转轮圣王就是如来。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本品恰恰说的是,转轮圣王不是如来。

原文是“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但佛马上就告诉弟子,“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也就是说转轮圣王虽然也和佛一样具有三十二相,但却不是如来。

虽然转轮圣王不是如来,但也非常了不起了,转轮圣王的功德绝非常人可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出现一个,他与佛的区别在于没有明心见性,距离佛只差了那么一点点,那就是般若智慧。

四是偈言。偈,梵文,意译为“颂”。偈言,即佛经中的唱颂词。《金刚经》中多次说到四句偈,很多法师也是各有各自的见解,并不统一,但在《金刚经》中原文中明确提到佛说偈言,并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出来的却只有这一处。由此可见,本品中所说的偈言是绝对的四句偈,其他的,尚需进一步分析论证。

感悟

本品给我的启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做好自我定位。人生在世,每一个人都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努力去实现。不管是想出世修行成佛,还是成为太平盛世中的“转轮圣王”,首先目标要明确,然后再通过辛勤的努力去实现。哪怕普通如我们,不能成就一番伟业,但也要明白人生坐标在哪里,如何去实现,只有此,前行的道路才清晰,才不会在茫茫人海中迷失方向。

二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佛是非常慈祥的,未说过严厉的话语,而在本品中却非常严肃地吟诵出了一个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我每每读至此,都不由会肃然起敬。佛有慧眼,不仅在当下“传道、授业”,而且能够穿透历史岁月的迷雾来进行“解惑”,这是何其了不起的智慧?!

同时,我理解这也是佛在警醒世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管世界如何变迁和发展,也不可以挖空心思、不择手段,所有一切以佛之名行不义之事的行为,均是“人行邪道”,是不可能修成正果,拥有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

佛在《金刚经》中说出的这个惊世骇俗的偈言,尤其是对“一切向钱看”的当今世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不但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一些启迪,而且可以擦亮我们的心灵和眼睛。

三是求佛不如求己。佛说,众生皆是佛。可见,想要成佛,不用求人,只需求己,因为自己本来就是具有佛的慧根,关键是看能不能明心见性。

佛又说,如果以音声求我,就是人行邪道。可见,如果想成佛,也不用求佛,因为求也没用,佛已经告诉我们了,所以求自己就好了。这并不是玩笑话,而是佛亲口所说。我理解佛如此说的目的,就是想告诉芸芸众生,想拥有般若智慧,是不能完全依靠外力和他人的,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努力。

其实,修行如此,其他的事情亦然。

于2020.12.20

金刚经第25品(细读金刚经第二十六品)(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