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有关的内容(论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

摘要:《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了阿Q的一生,阿Q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落后农民的典型 ,鲁迅通过阿Q控诉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的黑暗,批判统治者但阿Q的悲剧在于他的思想——精神胜利法,这充分反映了人的劣根性,展示出了麻木、软弱也正是因此阿Q变得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愚昧无知、自欺欺人,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阿q正传有关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阿q正传有关的内容(论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

阿q正传有关的内容

摘要:《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了阿Q的一生,阿Q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落后农民的典型 ,鲁迅通过阿Q控诉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的黑暗,批判统治者。但阿Q的悲剧在于他的思想——精神胜利法,这充分反映了人的劣根性,展示出了麻木、软弱。也正是因此阿Q变得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愚昧无知、自欺欺人。

关键词:阿Q、精神胜利法、封建思想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于1921—1922年撰写的中篇小说。小说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阿Q正传》向人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小说讲述阿Q在农村未庄生活片段,但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鲁迅在小说开篇先讲述自己的难处。其一是文章名目,传的名目复杂,但都不合,只能在古书中找到“正传”;其二是立传通例,本以为姓“赵”,但被赵老爷否定,终究不知他姓什么;其三是阿Q名字,只得用了洋字,略作阿Q;其四是阿Q籍贯,他的籍贯不明不白。正是由于这些困难,使得阿Q这个人物形象变得模糊不清,虚无缥缈的,但他身上的精神是象征着同样特质的人。

阿Q精神便是“精神胜利法”,小说全篇不同的地方都充斥着这种精神。鲁迅借助阿Q揭示出精神胜利法,这是对封建社会的抨击,与统治阶级密切相关,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让他们留下了落后的思想,它是统治阶级留下的恶果。

精神胜利法的特点

自尊自大

阿Q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工作,只给人家做短工,但他却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就连所有未庄的人都不在他的眼里,内心十分地有自尊。相信城里人叫的“长凳”嘲笑未庄人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进了几回城更加的自大。他同样也瞧不上有钱的赵太爷钱太爷,阿Q在精神上独不表格外的崇奉,这本体现了他不阿谀奉承,但他其实是在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可见他是有多么的自尊自大。阿Q进城了一段时间,回去后就炫耀自己在城里混得有多好,这让本就没见过世面的村民们十分羡慕和敬重,满足了阿Q的好奇心。自己进了几回城便觉得自己了不起了,自己就是主宰者,但其实自己也是一个井底之蛙,传统思想在阿Q心中根深蒂固。

自轻自贱

未庄的闲人们嘲笑阿Q头上的癞疮疤,而他又无力反驳,只好说道“你还不配”,以此来回击别人的冷嘲热讽,而并不采取行动。在闲人们揪着他的黄辫打他时,他主动承认自己是虫豕,甚至还为自已是“第一能够自轻自贱的人”儿沾沾自喜,并不觉得哪里不好。不管怎样自己占着“第一”,这就是比别人高人一等,阿Q从高等级中满足了自己的欲望。看似自己在精神上赢了,但其实它是通过彩低自己来满足自己的“高贵”,可见封建等级思想是有多么可怕。

愚昧无知

阿Q一直觉得未庄的人愚昧无知,自己什么都懂,但其实他自己也是无知的。在看到钱太爷的大儿子剪掉了辫子,就觉得他没了做人的资格。阿Q最盲目的就是男女之事。由于受到古代女子祸国殃民的思想影响,使得它十分痛恨女人,在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时,他盲目的认为这是极其不合礼数的。仅通过自己所见所闻,便觉得革命党就是造反,而这是他深恶痛绝的,在喝醉后大喊造反。盲目的认为,盘起来头发就是革命,其实并不懂什么是革命。在被抓到县城里的时候,根本不在乎写的什么,只在乎自己的圆圈画得圆不圆。阿Q的骨子里还是带有传统的思想,可见当时的改革,改的不彻底,因为还有很多像阿Q这样的人愚昧无知,需要有人来引导。

自欺欺人

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在于自欺欺人。自己洋钱不见了再加上说自己是虫豕,一直闷闷不乐,但自己打了自己一巴掌后,好像是自己赢了,瞬间因得胜而喜悦。在自己被未庄人打后心里却想着: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这样想着,就心满意足了,觉得自己赢了,明明被打了,却欺骗自己让自己痛快些,忘记不快的事。赵老爷打了阿Q嘴巴子,心里愤恨不已,但想到那么威风的赵老爷是自己的儿子,心里竟得意起来。阿Q欺负完小尼姑后,便忘记了自己的屈辱,心情好了起来。阿Q被抓后要画圆圈,一开始因为自己画的不圆耿耿于怀,但想到: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心里也就释怀了。阿Q每次在遇到不快的事情时都会欺骗自己来得到心里的宽慰,这种心态很好,但若是一直如此,就会变得懦弱不堪,受到欺负也不会反抗。究其根本就是受到了封建纲常礼教的影响,不会抗争,只会顺从。

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巴掌,热刺刺地有点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另一个自己,不就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刺刺,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阿Q自己赌钱赌输了,但对方太强,他不敢找人家算账,只能自己扇自己巴掌,以此来催眠自己,好像是打了别人一样,减轻自身的痛苦。可实际上问题并没有解决,通过麻痹自己来获得快感。

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阿Q被人戳穿后,闲人们抓住他的辫子逼他说“人打畜生”。在受辱后他并没有想到去算账,而是觉得自己是一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而状元也是第一个,把自己当成状元。他通过这种盲目的自大,幻想自己的成功来催眠自己,甚至在别人侮辱后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沾沾自喜。

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阿Q在“假洋鬼子”那里被打受了欺负后,想要宣泄自己的怒火,但他们太过强大,阿Q不敢找他们。于是,他便把自己的怒气撒在小尼姑身上,转而去欺辱小尼姑,欺软怕硬,通过欺负弱小的人来达到精神上的快感和胜利,看到这些不禁让人唏嘘。

纵观全篇小说,鲁迅在讲述阿Q悲惨的一生,但其实他是在批判统治阶级统治思想,传统思想和纲常礼教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短期无法彻底拔出。阿Q的精神胜利法其实是象征着那个时代大多数的人,这种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毒瘤,正是因为人民都具有精神胜利法,使得辛亥革命难以开展,最大的难度在于改变人们的思想。这也恰恰证明了当时的改革不彻底,并未从那个根本上改变传统思想,反对封建礼教的任务是艰巨且漫长的。阿Q的一生也是当时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农民的一生。我们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阿阿Q呢?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像他一样,通过一些方式来麻痹自己,得到短暂得快感。所以,我们要正视“精神胜利法”,不要把阿Q当作异类,我们又何尝不是他。

参考文献:

【1】鲁迅.呐喊,北京新潮出版社 ,1923。

【2】刘畅畅,浅析阿 Q的精神胜利法,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

【3】萧新如,关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东北师大学报,198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