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姓南昌哪里最多(生姓熊死姓黄南昌有个村子传承这一约定600多年)

在大多数人看来,一个人活着时姓什么,辞世后应该依然是同一个姓氏。然而,在南昌经开区蛟桥镇瀛上村,村民们不约而同地遵守着“生姓熊死姓黄”的约定。

根据村民们的说法,这个约定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村民对于这个约定从未间断。他们认为,“一肩挑两姓”是倡导村民“忠孝两全”的体现。

熊姓南昌哪里最多(生姓熊死姓黄南昌有个村子传承这一约定600多年)(1)

“生熊死黄”传承了600余年

今年70岁的熊金生老人是瀛上村村民,一直以来村里人都知道“生姓熊死姓黄”,“村里姓熊的人活着时都姓熊,在去世以后,墓碑上的姓氏会从‘熊’变为‘黄’。”

“生死异姓”的现象并不多见,瀛上村为何有“生死异姓”的传统?老人说,村里流传着一种说法,相传在距今600余年的明朝洪武年间,原安义县罗田黄家有一黄姓人士入赘蛟桥镇瀛上村,并改姓随妻子姓熊。“传至此后的第三代时,孙辈询问外祖母,什么时候能改成姓黄,外祖母承诺,如果他们的后代中有人科举高中便可改回黄姓。在一次修宗谱时,向外祖母承诺‘生姓熊死姓黄’,一直延续到现在。”老人说。

“我们都很尊重祖上传承下来的这种传统,也一直在遵守这种传统。‘一肩挑两姓’,我感到很荣耀,这是我们对两个姓氏家族的忠和孝。我们至今都和安义的家族互相拜访问候,过去两方还曾经一起舞龙灯庆祝春节。”老人说。

世代传承弘扬孝道文化

一直以来,村民对这一传统的传承从未间断。大家对“生死异姓”并没有表示出任何惊讶,“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祖上传下来的东西,没觉得奇怪。”一名村民说道。

“这一传统在村民心中达成了共识,大家在世代传承中恪守孝道,弘扬孝道文化,有利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营造和谐文明村风。”瀛上村党总支书记表示。

对于这种奇特的形式传统,南昌市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认为,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瀛上村村民不忘根的文化认同心理。“这是一种地域特色文化,通过村民们的群体行为,反映大家在传承中去糟粕、取精华,体现了一种对于好家风的传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