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王昭君和单于第一次见面(昭君出塞因匈奴人的收继婚制)

王昭君是有“落雁”之称的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远嫁匈奴,促进两地和平安定的事迹,自古被人传诵。

而她远嫁匈奴之后,嫁了两任丈夫,且两任丈夫是父子关系,这对尊崇礼制的汉族人来说实在有违伦常,难以接受。

当时匈奴人奉行的收继婚制,这对于自小在儒家思想氛围长大的昭君来说如何接受?她被作为和平使者称颂的传奇人生到底是光辉还是悲戚?

昭君出塞王昭君和单于第一次见面(昭君出塞因匈奴人的收继婚制)(1)

画工误美貌?

昭君出生于秭归县一户平民人家,花样年华就被选入宫中成为宫女。

寂寞深宫中,一待就是六年

这六年里,她是怎样度过的?

原本生机勃勃,青春正盛,花朵一样美好的女子,在表面富丽堂皇,内里黑暗肮脏的宫墙中小心翼翼的生活,宫女间的勾心斗角,高位嫔妃间的尔虞我诈,或许哪天就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悄无声息的消失了也无人知晓。

画工的故意丑化使昭君不被皇帝赏识的故事广为人知:后宫美人如云,汉元帝就命人为宫女画图册来选美,众人纷纷贿赂画工,只有昭君遗世独立,坚持自我,于是画工故意将她画丑,使得她空有美貌却不得皇帝赏识。

昭君出塞王昭君和单于第一次见面(昭君出塞因匈奴人的收继婚制)(2)

对此,有人赞叹昭君的正直,坚守底线,不肯行贿,不向恶势力低头;有人认为昭君因为自恃美貌,才懒得行贿,骄傲使明珠蒙尘,才有了后来的故事;还有人说昭君就是个老实孩子,或者家境不佳,不懂得也没条件行贿。

各人眼里有不同个性的昭君。

但综合各种史料来看,画工耽误昭君美貌的故事更大的可能是后世传说和文学艺术作品的杜撰,并非真实历史。这或许是后人疑惑于昭君拥有惊人美貌却在后宫寂寂无名数年,不被赏识,因此推测因果故而产生了这样的故事。

自请赴塞外

在后宫做了几年普通宫女的王昭君终于在一个冬天迎来转机。南匈奴呼韩耶单于作为藩臣来到大汉朝觐天子,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前来朝觐。

当时西汉强盛而匈奴衰弱,且不久前北匈奴刚被汉朝军队诛灭

昭君出塞王昭君和单于第一次见面(昭君出塞因匈奴人的收继婚制)(3)

所以此时呼韩耶单于十分虔诚的送来贡礼的同时还自请为婿,希望汉朝皇帝赐他一位女子结亲,和大汉永结友好。

在当时的人们眼里,塞外是苦寒之地,匈奴是蛮夷之人,谁愿意离开家乡千里迢迢去那样的地方呢?

这时,昭君站了出来。《后汉书》记载,她是自请前往匈奴和亲

塞外的生活是怎样的?单于是怎样的人?她不知道。

但留在宫中是怎样的,她很清楚,空有美貌和青春,不见天颜,不得圣宠,在宫墙深深中蹉跎岁月,委屈辛酸,寂寞悲苦只有自己知道。

直到垂垂老矣,黯然离去,仿佛从未来过。与其如此,何不赌一赌,至少还有更多可能

昭君出塞王昭君和单于第一次见面(昭君出塞因匈奴人的收继婚制)(4)

因此“自请”两个字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她自己勇敢坚毅的选择,她不愿继续在深宫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愿在寂寞无聊中等待时光流逝,最后老死宫中,她勇敢的跨出那一步,走出这深深宫墙,去见识另一个世界,去经历未知的生活,去书写新的人生篇章。

一嫁呼韩耶

昭君穿过漠漠黄沙,前往塞北,嫁给了呼韩耶单于。既然是呼韩耶诚恳向大汉求得的女子,昭君就代表着大汉和匈奴的友好邦交,匈奴人对昭君应是十分尊重的

昭君和呼韩耶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其间生育一子。在这里,昭君看到的不再是烟雨蒙蒙,小桥流水的江南美景,而是广阔天空,碧草无垠的另一种豪迈风情。

二嫁复株累

嫁给呼韩耶单于三年后,呼韩耶离世,按照匈奴的习俗,昭君要再次嫁给呼韩耶单于的儿子,也就是继位的复株累单于,这是匈奴一直以来的传统——收继婚制。也就是出嫁的女子如同男人的财产一样,可以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昭君出塞王昭君和单于第一次见面(昭君出塞因匈奴人的收继婚制)(5)

收继婚制并不是匈奴独有,而是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文明礼仪没有发展完备的情况下存在。

其产生可以追溯到父系氏族社会时期,随着男性地位的不断提升巩固,女性地位严重衰落,最后女性沦为男性财产的一部分,在男性个体死亡后可以被其血缘亲属继承。

很明显,收继婚制不仅仅是伦理道德上不符合人们的认知和社会公序良俗的要求,本质上是对女性的物化,在这种制度中,女性不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和男性平等的“人”,而是和金银珠宝或者任何一个器具一样只是物品罢了,可以随意赠送、转让。

在当时奉行收继婚制的匈奴人眼里,女子和牛羊一样是他们财产的一部分。既然是财产,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昭君或许没有想到这是对“人权”的剥夺,但是先嫁其父再嫁其子,明显有违她所认知和遵循的伦常道德;像物品一样被转移继承,也太有失尊严,她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她上书请求归汉

昭君出塞王昭君和单于第一次见面(昭君出塞因匈奴人的收继婚制)(6)

但此时汉元帝已死,继位的成帝看到她的上书请求,只是冷冷的“从胡俗”三个字。希望破灭,她只有入乡随俗,二嫁匈奴王,即呼韩耶单于的儿子复株累单于。

昭君和复株累单于共同生活十一年,生有两个女儿。这十一年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其实昭君嫁给呼韩耶单于时,呼韩耶已经年迈,而复株累单于和昭君年龄相仿,经过数年生活,昭君或许渐渐适应了塞外的风情。拥有过人的美貌和勇气的她,新单于或许会爱护她吧。

芳魂葬青冢

昭君嫁给复株累单于十多年后,复株累单于也与世长辞,不到两年,一代美人昭君也魂归离恨天。

人们为她修筑了坟墓,不论何时,她的墓前总是草色青青,被称为“青冢”

当恩爱的夫妻先后离世,人们总是说,那是情深所致,挚爱之人离去,剩下的人也不愿独活,很快追随而去。昭君的离去是否如此呢?

昭君出塞王昭君和单于第一次见面(昭君出塞因匈奴人的收继婚制)(7)

时隔千年,我们无法知晓当时的细节,但是这个名垂青史的女子,希望她在塞外是快乐的,她的坚毅勇敢和美貌才情是熠熠闪光的,愿这样了不起的女子被他的丈夫珍爱着,被那里的人民尊重爱戴着。

王昭君在匈奴所嫁两任丈夫,是由于当时当地的收继婚制,在那个时代,不止在匈奴女子只是男子财产的一部分,即使在礼仪之邦的大汉,女子也同样地位低下,没有太多自主选择的权利。

王昭君无法改变那个时代,但在有限的选择空间里,她勇敢的踏出汉宫,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书写了自己的传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