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

全篇近17000字,文末附总结。

第二十八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摘:

砌一堵墙之前, 我该问清楚,围在里面的和留在外边的都是些什么……

—罗伯特·弗罗斯特

国际商业周期对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地区的动荡往往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中东的政治动荡可能会引起石油价格的飞涨,从而引发通胀和失业。违约问题可能对股票市场产生冲击,使全球商业信心动摇。在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各国经济密不可分相互依赖这一点得到了最有力的诠释。当美国的金融机构蒙受巨额损失时, 全世界的股票和债券行情也纷纷应声下挫, 美国和欧洲的银行业几乎是同时爆发了危机。

上一章我们介绍了国际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收支平衡、汇率决定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等。本章我们将继续讨论一国的宏观经济动荡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产出和通货膨胀,并探讨一个令人困惑的发现:贸易余额竟然能够由国内的储蓄和投资的差额去决定。本章末,我们还将反思一下当今的一些重大的国际事件。

A.对外贸易与经济活动

开放经济中的净出口和产出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在国家之间存在着贸易和金融联系的条件下,各经济体的行为逻辑。前一章我们讨论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等基本概念,本章我们将从国民收入和产品账户的角度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尽管美国可以制造自己所需的绝大多数商品,但进口(import)数旦仍然十分巨大。进口是指这些商品和服务由国外提供而在美国国内消费。出口(export) 是指在国内生产而被别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净出口(net exports)定义为出口的商品和服务减去进口的商品和服务的净值。2007年美国的净出口为负的7 080亿美元, 即16 620亿美元的出口减去23 700亿美元进口的余额。当一个国家的净出口额为正数时,它等于是在积累自己在国外的资产。与净出口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对外净投资(net foreign investment),它表示一国在国外的净储蓄,并且大致等于净出口的价值。由于美国的净出口为负,净对外投资也为负,这就意味着美国的外债在增加。

换言之,是外国人对美国投资做出了意义深刻的贡献。那么,为什么富庶的美国竟然会欠如此多的外债呢?这种矛盾的现象,可以用美国的低储蓄率,国外的高储蓄率,以及美国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来解释,我们在后面的东节将会讨论。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 一国的支出可能会不同于其产出。国内支出( 有时称国内需求) 等于消费加国内投资再加政府采购。它与国内总产出(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有两点不同。第一,国内支出的一部分用于购买外国生产的产品,这些项目称为进口(用Im表示),如购买墨西哥的石油和日本的汽车。第二,美国国内产出的一部分将以出口形式(以Ex表示) 销往国外,如向国外出售小麦和波音飞机。国内产出与国内支出之间的差额就等于出口减去进口,即净出口,Ex-Im= X。

为计算美国的商品和服务的总产出,我们需要将贸易加入国内需求。这就是说,我们既要知道美国为本国居民所提供的总产出量,也要知道国外的净购买量。因此,总产出必须包括国内支出(C i G)加上销售到国外的数量(Ex),再减去国内从国外的购买量(Im)。从而,总产出数量或GDP, 等于消费、国内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

国内总产出=GDP=C I G X

贸易和净出口的决定因素

是什么因素决定出口和进口的水平,从而决定净出口的数量呢?我们不妨将影响净出口的进口因素和出口因素分开来加以考查。

先从进口开始。美国的进口员与美国的收入、产出呈正相关关系。当美国的GDP上升时,进口将随之上升,这是因为(l)C I G的增量中有一部分是外国产品(如汽车和鞋子);(2)美国使用了外国制造的投入品(如石油和钢铁)来生产自己的产品。此外,进口需求取决于外国产品和本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比如说,由于美元升值,美国生产的小汽车的价格相对于日本生产的小汽车价格升高了,那么美国人将会更多地购买日本的小汽车,而较少购买美国的小汽车。因此,进口的数量和价值将受到本国产出以及本国和别国产品相对价格的影响。

出口好比进口的镜像:美国的出口就是其他国家的进口。因此,美国的出口主要取决于其贸易伙伴的产出,以及美国的出口品相对于外国产品的价格。当其他国家的产出上升时,或者,当美元的汇率下降时,美国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就趋于增长。

图28-1显示的是净出口在GDP中所占的比率。在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美国的对外账户是平衡甚至是盈余的。20 世纪80年代早期,美国的国内储蓄锐减,再加上联邦预算赤字增加等因素,曾导致美元出现了大幅度的升值。同期国外经济增长慢于美国国内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曾抑制了美国的出口。其结果是美国出现了巨额的贸易赤字,美国的外债也同时急剧增长。贸易赤字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在一篇经济文献中对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1)

对外贸易和经常账户赤宇自身并不存在一定好或一定坏的问题。 关键在于造成赤宇的原因。今天,美国赤宇产生的主要原因似乎来自于美国经济的扩张,而同时,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这些赤宇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宏观经济的现象,所反映的问题是国内的投资率高于国内的储蓄率。赤宇的增长……更多地是反映了投资的增长而不是储蓄的下降。

贸易对GDP的短期影响

一国贸易流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其GDP和就业?我们将这个问题先放入短期产出决定模型的框架内,即第22 章的乘数模型中进行分析。乘数模型显示,短期内,当存在闲置资源时,贸易的变化将影响总需求、总产出和就业。

考虑到国际贸易的存在有关上述分析的新因素主要有两个:首先,支出有了第四个组成部分一净出口,它被添加到了总需求之中。第二,由于有一部分支出会漏出到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去,因而在开放经济中,私人投资和政府国内支出的乘数就会不同。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2)

表28-1说明的是引入净出口对产出决定的影响。该表从那些与封闭经济相同的成分开始(见表22-2, 回顾总支出的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加总形成总支出)。第(2 ) 栏的国内总需求由我们以前分析过的消费、投资以及政府采购构成。第(3) 栏加入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额。如上所述,出口依赖于国外的收人和产出水平,以及价格和汇率水平,所有这些都被视作是为分析之需而既定的。出口额假定不变,为2 500亿美元,它是外国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

有趣的新数据是进口额,见第(4) 栏。像出口一样,进口取决于价格和汇率这类外生变量。此外,进口还取决于本国的收入和产出,而它们在表28-1的不同行列中的数额明显不同。为简便起见,我们假定进口最始终占本国总产出的10%。因此,第(4)栏的进口量就是第(1)栏的10%。

用第 (3) 栏减去第 (4) 栏,就得到第 (5) 栏的净出口额。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它是一个负值;而当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时,它是一个正值。第 (5) 栏的净出口额是对外贸易带来的支出流量的净增加额。第 (6) 栏的基于国内产出的总支出正好等于第(2) 栏的国内需求加上第 (5) 栏的净出口。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均衡产出将位于这样一个水平:第(6) 栏的国内外净支出总额正好等于第(1) 栏的国内总产出。在这个例子中,当净出口额正好为-100时,即该国进口大于出口时,经济才处于均衡状态。还应该注意到,在这种均衡状态下,国内需求大于国内产出。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3)

图28-2说明了开放经济的均衡。向上倾斜的灰线C I G与图22-10中使用的曲线相同。我们必须在这条线上加入对应于每一GDP水平的净出口址。将表28-1中第(5) 栏的净出口额加入后,我们就得到黑色的总需求或总支出线。图中,C l G X 线处于C I G线的下方时,进口大于出口,净出口值为负。当C J G X线处于C I G线上方时,该国有净出口盈余,国内产出量大于需求量。

均衡GDP出现于总支出线C I G X与45°线的交点。与表28-1 所显示的均衡GDP正好处于同样的水平,即35 000亿美元。只有在35 000亿美元这一水平上,GDP才正好等于消费者、企业、政府以及外国人想要消费的美国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边际进口倾向与支出线

注意在图28-2 中, 总需求曲线C I G X的斜率略小于国内需求曲线C I G的斜率。对此的解释是,存在着一个由于增加进口而增加支付的产出量。这个新的漏出量,是由于我们假设每1美元收入中有10美分要用于购买进口品而产生的。为说明这一点,需要引入一个新概念,即边际进口倾向。边际进口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import)用MPm表示,指GDP每增加1美元时进口品增加的数额(用美元计值)。

边际进口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MPS)密切相关。回忆一下MPS, 它是指收入所增加的1美元中,有多大一部分未被消费而是漏进了储蓄。同理,边际进口倾向告诉我们,所增加的总产出和总收入中有多少花在了进口上。举例来说,MPm 是0.10, 则意味着每增加3 000亿美元的收入,进口就相应增加300亿美元。(不考虑对外贸易时,经济中的边际进口倾向是多少?答案为0。)

再回到图28-2, 让我们考查一下总支出线(即表示为C l G X的总支出量)的斜率。注意总支出曲线的斜率小于国内需求曲线C I G的斜率。当GDP和总收入增加3 000亿美元时,消费支出的增加批等于收入的增加量乘以MPC(假设为2/3),也就是等于2 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对进口品或者说对外国产品的支出量也增加300亿美元。因此,对本国产品支出的增加量仅为1 700 (= 2 000 - 300) 亿美元,因而总支出曲线的斜率就由封闭经济中的0. 667 下降到开放经济中的1 700亿美元/3 000亿美元=0.567。

开放经济的乘数

令人惊讶的一点是,一国开放其经济会降低其支出乘数。

理解开放经济中支出乘数的一个方法是:累计政府开支、投资或净出口每增加1美元所引起的一轮接一轮的支出和再支出。例如,假设德国需要购买美国的计算机,以更新原东德地区过时的设备。用在购买美国计算机上的支出每增加1美元,将使美国的收入增加1美元,而这1美元的收入中有2/3美元(或0.667美元)将被美国人用于消费。然而,由于边际进口倾向为0.10, 因此增加的每1美元收入中的1/ 10, 或者说0.10美元将要花费在外国的商品或服务上,从而使花费在本国产品上的消费支出只有0.567美元。这0.567美元对本国产品的支出将使美国的收入增加0. 567美元,增加的0.567美元的收入中,又有0.567 X 0.567美元=0.321美元会用于下一轮在本国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这样,总产出的增加, 或者说开放经济的乘数将是: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4)

这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1/(1-½)=3的差别显然比较大。

还有一种计算乘数的方法:在我们最简单的模型中,乘数为1/MPS, 这里的MPS为边际储蓄倾向 或者说是支出向储蓄的“漏出”。前面曾经提到,进口是另一种形式的漏出。每1美元额外收入的总漏出址是漏向储蓄的数量(MPS)与漏向进口品的数量(MPm)之和。这样,开放经济中的乘数就应该是:1/(MPS MPm)= 1/(0.333 0.1) = 1/0.433 = 2.3。注意,用漏出量分析和用轮数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完全相同。

小结:

在开放经济中,由于收入的任一增加中都会有一部分向进口品漏出,因此,开放经济的乘数(open economy multiplier)势必略小于封闭经济的乘数。其精确关系为:

开放经济的乘数=1/(MPS MPm)

其中MPS=边际储蓄倾向,MPm= 边际进口倾向。

浮动汇率制度下美国的贸易和金融

我们首先回顾浮动汇率制下美国贸易和金融的主要变动趋势。浮动汇率制开始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请回忆上一在中有关讨论)。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5)

首先观察一下图28-3中美元汇率的变动,图中表示的是美元对其他重要货币的实际汇率指数。实际汇率修正了不同国家价格水平的变动。如图所示,汇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是相对稳定的。然而,如同所有的由市场决定的资产价格一样,汇率在浮动汇率时代变得起伏不定。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6)

图28-4显示了净出口的实际组成部分。我们在上文的分析中已经看到,实际净出口的增加对经济起着扩张性的作用,而实际净出口的减少则会引起产出的下降。我们将讨论美国历史上的两个时期,以理解国际贸易对国内产出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贸易的变动加剧了货币的紧缩在整个80年代,美元经历一场戏剧性的升值和贬值。美国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后,自1980年开始美元价值急剧上升。国内的高利率和国外经济的不稳定吸引着各国更多地持有美元。由图28-3可见, 从 1979~1985年初这段时期中,美元的实际汇率升高了 80%。到1985年,许多经济学家都深信美元被高估.货币高估指的是一种货币的价值高于其长期的或可持续的水平。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7)

随着美元的升值,美国的出口品价格上涨而进口品价格则下跌。图 28-5显示了实际汇率和贸易赤字之间的重要关系。该图显示了美元的升值对贸易的重大影响。从1980年的低谷到1986年的高峰,随着美元的升值,贸易赤字增加额为GDP的3%。

贸易赤字急剧上升本身就是收缩性的。净出口的下降又加剧了因紧缩性货币政策所导致的需求不足,结果导致了一场50年来最为深刻的衰退。

1995-2000年逆周期的净出口: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所展现的是一种同早期相反的令人欢欣的态势。1995年之后,较低的实际利率和繁荣的股票市场带来了美国国内需求的迅速增长,特别是私人投资,失业率急剧下降。外国对美国资产需求的快速增加导致了美元急剧升值。

相比80年代早期,在这个时期,美元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由于美国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所以进口价格上升、净出口减少以及外贸部门对经济过热起到适当的抑制作用。如果当时美元是贬值而不是升值,外贸部门必定会扩张,美国经济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联储就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因此,20世纪90年代末美元升值和净出口的减少对于宏观经济调控当局来说,真可谓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此前,我们对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的乘数分析,主要集中在封闭经济。我们分析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稳定经济周期。现在,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是如何变动的呢?此时的货币传导机制又有什么不同呢?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问题的答案,竟然取决于一国所实行的汇率制度是固定的还是浮动的。

讨论中我们将关注那些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和欧盟)的金融市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如果金融投资可以自由地出入于这些国家,且对金融投资的管制又很少,则我们就说,这些国家拥有高度的金融资本流动性。

固定汇率刮那些实行固定汇率制且拥有高度资本流动性的国家有个十分重要的特征, 即它们彼此间的利率必须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样的两个国家间的任何利率差异,都会吸引投机者卖出一种货币,并买入另一种货币,直至利率达到同一水平。

考虑一个小国将其汇率钉住某一大国货币时的情况。因为小国的利率将由大国的货币政策决定,所以小国将不能再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小国的货币政策必须保证该国利率与其钉住伙伴的利率水平相一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才会出现此前乘数模型中所讨论过的情况。从小国的角度看,投资是外生变量,因为它取决于世界利率。而此时财政政策将非常有效,因为货币市场将不会对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变动做出反应。

浮动汇率剧在这里重要的一点是,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运作方式与固定汇率下截然不同。在浮动汇率制下,加强了货币政策的影响。让我们以美国为例,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开放和汇率机制的变化,美国的货币传导机制也在不断地演变。目前,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逐渐在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8)

图28-6 显示了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其中,(a) 图显示了净出口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在图28-5 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历史上二者之间的真实变动关系。二者之间呈现出反向变动的关系,因为贬值将刺激出口而抑制进口。假设联储决定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利率的降低势必将导致美元的贬值,因为金融投资者将把美元转换为非美元标价的股票和债券。贬值由图28-6 中e*到e**的变动表示。贬值使得X**的净出口赤字,转换为X**的净出口盈余。利率的下降,当然也会引起国内投资的上升。不过在这里的讨论中,我们略去了这个效应。

图28-6 (b) 显示的是净出口扩张的影响。(和所有的乘数分析一样,这里假定存在着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净出口的增加,使总支出曲线由C l G X(e.)上移至C J G X(e”)。其结果是总支出的上升,以及产出从Q*从上升至Q**。图28-6中的所有变化,可以表明和解释1995-2000 年的政策变动和经济反应,该时期我们在前文曾讨论过。

或者不妨考虑一下相反的情况。假设联储决定减缓经济的发展速度,正如其在1979 年之后曾经采取的措施那样。货币政策紧缩使得美国的利率提高,从而吸引资金购买以美元标价的证券。对美元俙求的增加,导致了美元的升值。美元的坚挺则造成了净出口的萎缩,进而引发了前文所述的 1981-1983 年的衰退。这种情况下对净出口的作用,恰好与图28-6中所分析的局面相反。

当一国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时候,对外贸易确实为货币传导机制铺垫了另一条道路。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影响到汇率、净出口和国内投资。紧缩型货币政策会使汇率升值,并引起净出口的下降(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正好起到相反的作用)。利率变化对净出口的影响,强化了它对国内投资的作用。

B.全球经济中的相互依存

开放经济中的经济增长

前面已经分析过开放经济中国际贸易和政策变动的短期影响,这些问题对于开放经济克服失业和通货膨胀都极为重要。但各国还需要关注其政策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尤其对小国来说,为促进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和国际融资的有效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我们在第25章中所讲的,经济增长其实包括很多方面。也许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惟一重要途径,就是确保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但是,经济增长所牵涉到的不仅是资本,它还要求采取最好的工艺技术,从而尽可能逼近技术可能性边界;为培育投资和培养企业家精神创造条件,还需要制度建设;还有一些因素,如贸易政策、知识产权、直接投资政策以及宏观经济气候等,也都是开放经济增长的必要组成部分。

开放经济的储蓄和投资

在封闭经济中,投资总额等于国内储蓄总额。然而,开放经济体能够从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取投资资金,并且将国内储蓄输出到其他的国家。(请回忆表27-3中重要地区的净储蓄额)。我们不妨先回顾储蓄—投资的关系,然后讨论储蓄在各国之间的分配机制。

开放经济中的储蓄—投资关系

回顾我们在第20章中所讲过的储蓄—投资公式: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9)

公式表明,一国的总投资(L) 包括国内投资(I)加上国外净投资或净出口(X)。总投资必须等于所有居民和企业的私人储蓄(S)与体现为政府盈余的公共储蓄(T-G)之和。

将公式进行整理,以突出净出口因素: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10)

或: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11)

这个重要的公式表明,净出口是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的差额。近几十年来美国国内投资总额及构成情况见表28-2。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12)

充分就业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决定

需要进一步探讨上述等式,以了解开放经济中导致储蓄和投资相一致的机制。这里的分析主要是从长期的角度,此时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并且产出达到了其潜在水平。也就是说,我们这里考虑,在长期内的“古典”,储蓄和投资是如何分配的。封闭经济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没有通货膨胀和不确定性。

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知道投资必须等于私人储蓄加上政府盈余。此时的均衡价格是实际利率,通过实际利率的调整,使储蓄和投资保持平衡。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13)

图28-7说明在一个充分就业的封闭经济中,国民储蓄和投资如何达到均衡。图中的S T-G曲线代表了国内储蓄,我们假定其随利率上升而略微增加。此外,正如我们在21章中讨论的那样,投资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利率升高将会减少对房地产、厂房和设备的投资。因此我们将投资写成I(r),以表明投资取决于实际利率r。

图28-7中储蓄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了一个具有较高的储蓄和投资的利率水平r*。

现在假设政府在不增加税收的条件下使其购买支增加,比如,为应对海外战争而增加军备支出。这将导致储蓄曲线左移至S T-G'。结果实际利率上升,使储蓄和投资再次达到均衡,投资水平下降。如果政府减税,或私人部门降低其期望的储蓄水平,则将出现类似的结果。

在一个充分就业的封闭经济体中(始终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较高的政府支出,较低的税收,或者较低的期望的私人储蓄,将提高实际利率水平,并降低均衡的储蓄和投资水平。

开放经济的均衡现在我们考虑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情况,此时金融市场与世界市场连为一体。一个开放的经济,拥有投资的其他来源和储蓄的其他用途。为简单起见,我们假定该经济体很小,从而不能影响世界利率水平。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14)

我们将以图28-8中拥有高度金融资本流动性的小国的开放经济为例做进一步说明。一个小的开放经济必须使其国内实际利率与国际实际利率相等。这是因为金融市场是开放的,金融资本的流动将会很快拉平国内外的利率。

图28-8有助于解释开放经济中的储蓄、投资和净出口的决定。在现行国际利率水平下,国内投资水平在A点,即投资曲线和利率的交点。国民总储蓄在总储蓄曲线S

T-G上的B点。投资储蓄二者的差额用线段AB表示,该差额就是净出口。因此,净出口是由国民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决定的,也是由国内因素和国际利率水平共同决定的。

下面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到一国贸易、储蓄、投资的调节机制。我们发现,汇率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平衡作用。汇率的变动是调节储蓄和投资的机制。也就是说,汇率变动确保了净出口与国内储蓄和投资差额之间的均衡。

这一分析有助于解释近几年来一些重要国家的储蓄、投资和贸易方式的变化趋势。图28-8很好地描述了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日本传统上就是一个国内储蓄率很高的国家。然而在最近若干年中,由于国内生产成升高和相邻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日本国内的资本收益率开始下降。因此,日本的国内储蓄开始在国外寻找新的出路, 结果日本的贸易顺差和净出口额都变得十分巨大。

表28-2显示的是美国的储蓄和投资的有趣变动。直至1980 年,美国一直有着适度的正的净出口,但是到了80 年代上半期,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迅速变为赤字。你可以在图28-8中画一条新的S T'-G'曲线,交实际利率线于C点。这时你可以看到,当政府出现巨额财政赤字时国民储蓄将下降,而国内投资却保持不变,如线段CA所示,净出口变成负值。

我们也可以用这种分析来解释,当政府发生预算赤字时,,调节净出口以提供必要投资这一机制。假定一国最初拥有图28-8中的净出口盈余,然后政府突然出现了巨额预算赤字。这个变化将会导致储蓄—投资市场失衡,国内利率相对于国际利率上升。而国内利率的上升则会吸引国外资金,并导致预算赤字,国家的外汇升值。货币的升值又将引起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或是净出口的降低。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直至净出口减少足以消除储蓄—投资的差额。

关于小国开放经济的储蓄—投资理论,还有以下一些重要的例子:

·一国私人储蓄的增加或政府支出的减少将增加国民储蓄,导致图28-8中国民储蓄曲线的右移。这将导致汇率的贬值,直至净出口的增加足以平衡国内储蓄的增加。

·如果由于商业条件改进或是一系列的创新推动引致国内投资增加,则会导致投资曲线的移动,并进一步导致汇率升值,直至净出口的减少足以平衡储蓄和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投资将会挤出外国的投资。

·国际利率的升高将会降低投资水平,进而导致国内净储蓄增加、汇率贬值、净出口增加和对外投资上升。(这种情况将会是一种沿着投资曲线的移动。)表28-3总结的是关于小国开放经济的几个主要结论,并设法确保你能够分析政府财政赤字、私人储蓄、投资和国际利率下降的情况。这张简单的表以及对它的解释,值得你仔细领悟。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15)

每当一国加入世界金融体系时,其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领域都会新添一系列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国外部门会为国内投资多提供一个来源,同时也会为国内储蓄多提供一条出路。

国内储蓄的提高, 无论是私人储蓄增加还是公共储蓄增加,都将导致净出口的增加。

一国贸易余额更主要的是反映国民储蓄和投资的平衡,而不是该国的生产率和财富。

一国对贸易账户的调节,要求国内储蓄或投资做相应变动。

在长期中,贸易账户的调节大致由一国的相对价格变动决定,一国相对价格的变动通常是通过汇率的变化来完成的。

促进开放经济的增长

在开放经济中提高产出增长率,远比挥舞魔杖吸引投资者或储蓄者要复杂得多。储蓄和投资环境包含一系列政策,包括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产权的保护,以及最重要的:要有一个可预测的且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

在这里,我们探讨开放经济有效地利用全球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长期看,提高人均产出和生活水平的一个最重要途径,是确保该国在生产工艺中采用最实用的技术。如果对一项错误的技术进行投资,即使投资率很高也没有助益。投资率相当高, 但很多投资缺乏考虑,往往无法完工或是投到了生产效率很低的部门,这一点在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时代体现得很明显(第26章讨论过)。而且,个别穷国也没有必要从设计自己的涡轮机、机械、电脑和管理系统等研发活动开始。为获得前沿技术,这些国家通常需要与外国公司合作,建立合资企业,而那些外国公司也要求这些国家的制度体系能够与外国资本很好的契合。

另一个重要政策是贸易政策。有证据表明,一个开放的贸易体系会提高竞争力和促进最实用技术的应用。通过维持较低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一国可以确保本国企业受到竞争的激励。当本国厂商制定非效率的高价格或倾向于在某一部门形成垄断的时候,该国可以允许外国厂商进入本国的市场。

一国考虑其储蓄和投资的时候,不应该只着眼于有形资本,无形资本也同样重要。有研究表明,一个以教育方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国家,经济往往有较好的表现,而且在冲击面前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许多国家拥有宝贵的自然资源,如森林、矿产、石油和天然气、渔业和耕地等,必须很好地加以利用,以确保它们能具有最高的产出率。

一国经济增长中最复杂的因素之一是移民进入和移民流出。美国历史上曾经吸引了大址的移民,不仅壮大了劳工队伍,而且加强了文化底蕴和科研力扯。但是,近年来移民队伍的受教育程度和技术熟练程度已经低于国内劳工的水平。结果,据某项研究表明,移民降低美国低工资劳工的相对工资。而那些“出口” 劳动力的国家,如墨西哥,则经常有稳定的境外劳工收入寄回本国。这也是对他们的国家出口收入的一种补充。

市场机制也会产生重大而微妙的影响。最为成功的开放经济,诸如欧洲的荷兰、卢森堡或亚洲的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都为投资者和企业家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这包括建立一整套由法律监督的产权政策。日益重要的是知识产权的发展,发明者和创新者可以由此确保自已将会从发明创造活动中获利。政府还必须不懈地与腐败作斗争。腐败是强加于最有利可图的企业头上的私人税收体系,它带来的是产权的不确定性,并增加成本和抑制投资。

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意味着:税收合理且可以 预测;通货膨胀率很低,从而贷款者无需担心通货膨胀会侵蚀他们的投资收益;汇率相对稳定,同时具有可兑换性,以保证资金能够方便且廉价地进入和撤出一国的货币体系。那些提供有利的制度体系的国家可以吸引大址的外资流入。而那些制度不稳定的国家,可能几乎无法吸引到外资。不仅如此,有时它们还会饱尝资本外逃之苦,即当地的居民将他们的资金转移到国外,以避免税收、征用和贬值。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16)

由图28-9可见投资环境对国内投资的影响。(a) 图表明一国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国内利率与国际利率相一致;整体的投资水平很高, 且能够吸引到外国资金为本国投资融资。

(b)图显示的是一个高风险国家。请回忆图26-2, 该图显示出新兴市场的债券溢价。在危机时期,这些国家支付的利率,可能比发达国家的投资者高出8%, 10%, 甚至12%。高的风险溢价可能出于高通货膨胀率、不可预测的税收、国有化、违约、腐败、不稳定的汇率,有 时甚至仅仅出于恐慌或疾病的传染。资本的实际成本当然因此而变得非常之高。高风险国家在吸引国内和国外的投资方面将会遇到麻烦,其结果是投资水平很低。请比较图 (a) 中低风险国家和图 (b) 中高风险国家均衡的投资水平。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促进经济增长应确保其商业对国内外投资者具有吸引力,因为这些投资者在整个世界经济中拥有广泛的投资机会。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在生产率高的各部门和各环节上保持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并确保企业能采用最先进的实用技术。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做到:建立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确保有形投资和知识产权得到可靠的产权保障;实现货币可自由兑换,以便投资者能将其利润顺利汇回本国;保持对该国政治经济稳定的信心。

C.国际经济问题

在最后一部分,我们将应用国际经济学的工具来考查近年来各国普遍关心的两个核心问题。我们先讨论竞争力和生产率之间的差别;然后转而讨论欧洲货币联盟的诞生。

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

“美国的去工业化”

一般说来,当一国的贸易赤字变大时,人们就会关注和担心该国的劳动生产率及其竞争力。美国 20 世纪 80年代就曾出现过这种情况,并且在 21 世纪初再度出现。

回顾那一段历史,有助于提醒我们贸易流动的决定因素。20世纪 80 年代,美元升值给美国的涉外经贸部门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包括汽车、钢铁、纺织和衣业在内的产业,由于汇率上升,导致其产品价格相对于国外竞争品急剧上升,所以国际社会对它们产品的需求迅速缩减。随着工厂的倒闭,制造业中心地区的失业率急剧“上升”,美国的中西部竟成了众人皆知的铁锈地带。

许多非经济学专业人士认为,美国的国际贸易问题所体现的实质是美国正在衰落。他们还忧心忡忡地认为,由于不公平贸易过度管制、缺乏革新以及管理散漫等,美国的技术领导地位正在逐渐丧失。一些人呼吁,美国应当重新签署诸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这样的 国际贸易协议。他们还争辩说,现在是美国人生产芯片,而别人则制造我们的计算机芯片。

尽管如此,经济学家们从现实中所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表现,即典型的汇率高估症。为理解这种病症的基本原理,我们需要将一国的生产率和竞争力加以区分。竞争力指的是一国商品参与市场竞争的程度,它主要取决于国内外产品的相对价格。竞争力明显不同于一国的生产率,后者是以每单位投入的产出量去衡量的。生产率的提高是一国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随着一国生产率的提高,其实际国民收入势必增加,这种说法应该说是正确的。

在20 世纪80 年代以及21 世纪初,美国的竞争力下降得很快,但原因并不是美国生产率增长下降导致的。事实上,在贸易赤字增加的同时,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在上升。宏观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竞争力之所以下降,是因为美国的储蓄率下降导致美元升值,从而使美国的物价相对于贸易伙伴提高了。

生产率的发展趋势

有关美国实际收入的真实故事并非在于其竞争力,而是在于其生产率。回忆一下,生产率衡量的是每个工人每小时或每单位投入的产出。前面章节我们关于经济增长的讨论表明,实际工资的增加,主要依赖于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竞争力对贸易来说很重要,但与实际收入水平及其增长并无内在联系。21 世纪初,中国拥有大量的贸易盈余,而美国却背负大量的贸易赤字。但这意味着美国人愿意将自己的生活水平拱手让给中国人,而接受中国1美元时薪的工作吗?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缺乏源自一国价格与其贸易伙伴的价格不协调,而与一国生产率相对于其他国家生产率的状况并无必然联系。

国家之间生产率差别的研究所强调的是竞争和外部导向的重要性。国家采取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促进国内企业同该产业世界领先企业展开竞争。那些由生产率最高的国家所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比如日本的汽车生产转移到美国),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刺激竞争,有助于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

关于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结论:正如比较优势理论所表明的那样,从本质上讲,没有国家是生来就不具备竞争力的。一些国家之所以失去了竞争力,是因为该国的价格超出了其贸易伙伴的价格底线。通向高生产率进而高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是:向世界市场开放国内企业,并鼓励激烈的国内竞争与那些已经使用最先进技术的公司展开竞争。

欧洲货币联盟

理想的汇率体系应该使相对价格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同时保证经济在面临冲击时能够保持稳定。在一个运行良好的体系下,人们可以在他国进行贸易活动或投资,而不用担心汇率会突然发生变动,使他们的企业无利可图。

然而,从20世纪 90年代初至今,固定汇率体系所带来的更多的是不稳定性,而不是稳定性。固定汇率体系一次又一次遭到了国际投机的猛烈攻击,并辐射和殃及到全球的经济,如:1991-1992年的欧洲危机、

1994-1995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1998年俄罗斯和东亚的金融风暴, 以及 1998-2002年拉丁美洲的金融危机。对西欧来说,汇率制度的问题比其他国家更为持久更深刻。最终欧盟国家大胆迈出了一步,即通过欧洲货币联盟将欧盟各国经济财富联系起来,共同的货币——欧元——也由此产生。

固定汇率制的内在根本冲突

“你无法拥有全部”,这是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原则20世纪90年代所发生的几次宏观经济事件都说明了这一点。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开放了它们的资本市场,从而遭遇到固定汇率体系的基本的三重困境,即一国只可能同时拥有其中的两个目标:(a)可调整的固定汇率;(b)自由的资本和金融流动;(c)独立的国内货币政策。

保罗·克鲁格曼阐释了上述三个目标的冲突:

你无法拥有全部:一国必须在三个目标中选择两个。一国可以固定其汇率,也不削弱其中央银行,但其手段必须是控制资本流动;一国也可以让资本自由流动,并维持本币的自治能力,但手段必须是让汇率自由波动 (像英国或加拿大的情况);或者,一国还可以选择让资本自由流动,并能稳定本币的汇率,但手段必须是放弃调控本币利率的权力以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像今天的阿根廷,或欧洲大多数国家)。

迈向统一货币:欧元

在经历了两次毁灭性的战争之后,西欧的民主国家立志实行更加紧密的经济一体化,主要目的是加强政治上的稳定性。许多政治学家都认为,和平与贸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自从1957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建立欧洲共同体以来,西欧国家逐步消除了商品、服务和金融贸易领域的各种壁垒。经济一体化的最后一步就是采用统一货币。采用统一货币不仅可以使这些国家保持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而且可以解决货币不稳定的问题。早期实行固定汇率制时的货币不稳定问题曾困扰过许多国家。

1999年,11个欧洲国家加入了欧洲货币联盟(EMU)。这些国家(有时被称为 “欧元国” )开始使用“欧元”作为其记账单位和交易媒介。第一步是尝试用欧元进行交易。而所迈出的最关键的一步还是在 2002年 1月1日,当时欧洲许多国家都将本国货币兑换成欧元的硬币和钞票,并宣称,“再见,法国法郎;早安,欧元”。欧元终于顺利发行,目前已成了世界上一种主要的货币。

欧洲货币联盟的货币结构与美国相类似。欧洲的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ECB)来制定, 并执行欧盟各国的货币政策。ECB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从而决定欧洲的利率。

货币政策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中央银行的目标。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章程,它的首要目标是致力于“价格稳定”。当然,在不影响这个目标时,它也可以追求其他各种目标欧洲中央银行将 “价格稳定”定义为:中期内的消费价格增长每年低于2%。

货币联盟的代价和收益

欧洲货币联盟的代价和收益如何?货币联盟的倡导者们也许更重视收益。在统一的货币下,欧洲内部的汇率波动将会降低到零,因此贸易和金融将不再会面临汇率变动所引发的价格不确定性。其主要成果是降低了各国的交易成本。统一货币还减低了各国金融市场的分割程度,使得资本可以在国家间更加有效地流动和配置。一些人认为,明确的宏观经济调控权必须加以保留,手段是建立一个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负责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也许,欧洲货币联盟最重要的收益可能还是政治一体化和西欧的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欧洲大陆已经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而此前的历史上,欧洲内部战乱不止。

很多经济学家对欧洲货币联盟提出质疑,并指出其代价巨大。最显著的担忧是,每个国家将无法使用货币政策和汇率工具来调整自己的宏观经济。这个问题涉及到理想货币区问题。该概念由1999年诺贝尔奖得主,哥伦比亚的罗伯特·蒙代尔提出。在理想货币区 (optimal currency area)内,劳动力的流动性很高,或者,总供给和总需求所面临的冲击是共同的或同步的。因此,确保宏观经济得到快速调整将无需对汇率做大的变动。

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美国就是一个理想货币区。当美国面临的冲击对不同的区域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时,各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将会使经济重新达到平衡。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冲击之后,美国劳工纷纷离开受到严重冲击的北方各州,而迁徙到石油资源丰富的西南部地区。

欧洲是一个理想货币区吗?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它不是因为各国的工资结构具有刚性,劳动力在不同国家间的流动性比较弱。当冲击发生时,例如20世纪90年 代的德国统一,刚性的工资和价格势必在需求上升的国家导致通货膨胀,而在衰退的地区导致失业率上升。 于是,货币联盟很可能对那些增长率低、失业率高的不幸的地区进行指责。

对欧洲货币联盟成立之初的评判如何呢?欧元的创立消除了欧洲经济中一个主要的不稳定因素,即欧洲国家内部的汇率变动。另外,欧元的创立还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率和通货膨胀率趋于一致。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欧元引人之后,欧洲国家一直处于高失业率状态。 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是对欧洲货币体系的首次重大考验。 经济学家将会研究清楚,这个多国体系究竟将如何应对这个困境。

欧洲货币联盟是历史上伟大的经济学实验之一。从未有过这么一大群强有力的国家将它们的经济命脉交给欧洲中央银行这样一个多国联合体,从未有一家中央银行有权控制这么多国家(拥有3.25亿人 、创造16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产值)的宏观经济命运。尽管乐观人士认为,更大的市场规模和更低的交易成本将会给宏观经济带来收益,但是怀疑者却担忧, 由于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以及国家之间劳动力的流动性不足等原因,这一实验很可能会 引起经济停滞和失业。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是对欧洲货币体系的第一次重大考验。

最后评价

本章关于国际经济学的考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混合图景: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市场经济会不时地遭遇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而且,在最近的2007-2009年的经济滑坡中,失业率曾急剧上升,众多金融巨头都濒临破产。但如果我们撇开个人意见,历史学家们将来所做的客观判断肯定是:对北美和西欧的国家来说,过去的50年它们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功。 而其论据将肯定会包括以下几点:

健康强劲的经济运行。 这一时期出现了有史以来最 快速最持久的经济增长,这是自产业革命以来仅有的不曾发生过严重经济衰退和恶性通货膨胀的半个世纪。

新兴的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制度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动荡的根源,各国经常遭遇国际收支失衡和货币危机的困扰。尽管如此,我们看到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主要的经济区,新兴的货币体系在浮动汇率制下仍然在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 而那些小国则采取 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或者,严格地钉住某一主要货币。将亚洲经济大国中国和印度整合到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之中,是未来的一项重大挑战。

自由市场的重新出现。 你可能经常听到,模仿是一种最诚恳的奉承。在经济学中,当一国采用另一国的经济结构并希望这能带来增长和稳定时,模仿便发生了。在过去的20年中,一个接一个的国家摒弃了令人窒息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并不是出于教科书解释了自由市场的繁荣,而是人们亲眼看到了指令型经济崩溃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的西方国家如何繁荣。 人类第一次目睹了一个帝国,仅仅因为它生产大炮时不能同时生产足够的黄油,便导致了自身的崩溃。

总结提要

A. 对外贸易与经济活动

1.开放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它参与商品、服务和投资的国际交换。出口是指向国外购买者出售的商品和服务;而进口是指从国外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即为净出口。

2.引入对外贸易后, 国内需求就有可能与国民产出不一致。国内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采购(C I G)。这里的GDP还必须加上出口(Ex) 并减去进口(Im),这就是说:

GDP= C I G X

其中X=净出口=Ex -Im。进口由国内的收入、产出以及本国产品与外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决定;出口是进口的镜像,由外国的收入、产出及相对价格决定。GDP每增加1美元所引起的进口的美元增加械,称做边际进口倾向(MPm)。

3.对外贸易具有与投资或政府购买相类似的对GDP 的作用。当净出口上升时,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就会增加。所以,净出口对产出也具有乘数效应。但是,在开放经济中,由于存在着从支出向进口的漏出,这里的支出乘数将小于封闭经济中的支出乘数。这时的乘数为: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17)

很明显,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开放经济的乘数小于封闭经济(其MPm=O) 的乘数。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操作有新的作用。一个重要的例子是,在一个小的、具有高度资本流动性的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操作。这样的国家必须使本国利率与其汇率钉住目标国的利率保持一致。这就意味着,那些主要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其货币政策将不再是独立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相比之下,财政政策才会成为有力的政策工具,因为财政措施的激励作用不会被利率的变动所抵消。

5.采用浮动汇率制的开放经济可以用货币政策来稳定宏观经济,其货币政策的操作可以独立于其他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间的联系为国内货币传导机制增加了一条重要的通道。货币紧缩会导致利率上升,吸引外国金融资本以及汇率升高(或升值)。汇率升值会抑制净出口,所以又加强了高利率对国内投资的紧缩效应。

B.全球经济中的相互依存

6.长期中,在全球市场上的操作为各国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制约和机会。也许最重要的还是要考虑到储蓄和投资这些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因素,它们会对不同国家的激励手段和投资环境做出反应。

7.国际经济部门提供了储蓄的另一来源和投资的另一出路。较高的国内储蓄,无论是私人储蓄还是政府财政盈余, 都将增加国内投资和净出口的数额。回顾下面的公式:

关于宏观经济学你想了解什么(回读经济学第二十八章)(18)

长期中,一国的贸易状况主要反映的是其国民储蓄率和投资率。减少贸易赤字需要改变国内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在引导贸易流动配合国内储蓄和投资方面,汇率是条重要的渠道。

8.除了提高储蓄和投资,各国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促进经济增长。值得重视的问题包括: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形投资和知识产权方面强有力的产权保障、拥有极少资本流动限制的可兑换货币以及政治和经济的稳定。

C.国际经济问题

9.大多数分析都注意巨额贸易赤字并提出“去工业化”的问题。这种分析忽视了生产率和竞争力之间的重要区别。竞争力指的是一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情况,它主要由相对价格决定。生产率指的是单位投入的产出水平。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主要取决于生产率,而贸易和经常账户项目则取决于竞争力。竞争力和生产率之间没有密切关系。

10.在全球金融资本高度流动的条件下,固定汇率制是不稳定的根源。回顾固定汇率制基本的三重困境: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可调整的固定汇率、自由的资本和金融流动,以及独立的国内货币政策。

11. 1999年,欧洲国家实现了统一的货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银行。在“理想货币区”中,统一货币是可行的。倡导者认为,欧洲货币联盟将会提高经济的可预测性,降低交易成本,并能更好地分配资本。反对者则担忧,统一货币(相当于一个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势必要求灵活的工资和价格,以便于调整宏观经济震荡。

下一章,萨缪尔森将对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展开讨论。

感谢您的阅读。整理文稿不易,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稿,请您点赞,关注,转发,让更多热爱阅读和思考的人们相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