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中的永定土楼(福建土楼探源)

葉中脉络

福建土楼到底是客家人还是闽南人创建的?

葉中脉络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卫星在太空轨道上发现,在福建西南部山区的漳州所属的南靖县、平和县、华安县和龙岩永定县一带,中国部署有数不清的导弹发射井,美国政府非常吃惊,马上派出中情局特工来到福建西南部山区实地探查,才发现原来是一座座构建独特的圆形建筑——土楼。

2008年,福建土楼申遗成功,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一个热门旅游打卡地。福建土楼是大型夯土式民居建筑,土楼一般由二、三圈组成,有三到四层,上面住人,一楼做厨房,融入中国传统的八卦风水理念,成为当地村民宜居和防御土匪的最佳堡垒。由于在申遗之前,土楼在国内几乎无人问津,只有在龙岩永定几座土楼出名,哪几座土楼装修不错,其中有南洋华侨胡文虎盖的,所以参观的人数不少。由于宣传得早,在媒体上大多叫龙岩永定“客家土楼”。

那么,问题来了。闽南人表示不服,认为土楼建筑是闽南人发明创造的建筑。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漳州土楼研究专家曾五岳老先生认为福建圆土楼发源于九龙江中下游及比邻地区,是漳州先民抗倭的产物。

土楼是明代九龙江下游及比邻地区的漳州人在抗击倭寇的血雨腥风中创造出来的,它最早出现的时间应是明嘉靖年间。这可从诸多史料得到证实。在明嘉靖六年(1527年),龙溪知县刘天授修篡的《龙溪县志》里并没有任何关于“土楼”的只字记载,但是明崇祯六年(1623年),《海澄县志》却记载了嘉靖丙辰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广东廉州知府、海澄人黄文豪的一首《咏土楼》诗,这是有史可查最早一首咏土楼的诗,在此之前,全国所有史籍中都没有出现“土楼”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专有名词。明万历元年(1573年)的《漳州府志》记载:“漳州土堡旧时尚少,……嘉靖四十等年以来,各处盗贼生发,民间团筑土围、土楼日众,沿海地方尤多。”并一一列出了龙溪、漳浦、诏安、海澄的土堡、土楼数量。这是正式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土楼”这一名词,而当时漳州府所属的平和、龙岩、漳平都没有关于土楼的记载,可见在嘉靖年间,土楼仅分布于九龙江下游两岸。明天启元年间(1621-1627年),龙溪进士陈天定写给漳州知府施邦曜的《北溪纪胜》说当时“烟火稠密,楼堡相望”,龙岭(今华安县城华丰镇)以下诸村“连山筑堡”,可见当时九龙江中下游楼堡之多。如今在九龙江中下游的天宝、上坪、仙都等地仍保留明嘉靖至清初的土寨圆楼,就是实证。土楼之所以首先出现在九龙江下游,源于民众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倭患而采取的自卫措施。当时倭寇从海上登陆,沿九龙江迅速向内地流动,官兵猝不及防,自身难保,百姓只好依靠自己的力量,就地取材,建造土堡、土楼以抵御。这可从黄文豪写作《咏土楼》的时间得到映证。黄文豪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次年登进士第,而倭寇恰恰是在嘉靖丙辰同年开始对漳州进行大规模骚扰,当时民间争相建造楼堡,黄文豪可谓土楼诞生的历史见证人。这首《咏土楼》真实地记录了土楼诞生的原因,“倚山为城,斩木为兵”,指的是土楼的地理环境和建楼原由,“接空楼阁兮跨层层”,说明闽南低矮的堂屋已难抵挡倭寇进犯,只有多层楼阁才能保护生命安全。清康熙《漳浦县志》也明确指出:“土堡之置,多因明季,民罹饶贼、倭寇之苦,于是有力者率里人依险筑堡,以防贼害耳。”土楼原型是官方海防卫城。

二、郑成功抗清二十年,清庭为防止郑成功骚扰,康熙颁布史上最严禁海令。

清朝入关伊始,南方的军事抵抗行动一直未结束,尤其东南沿海郑氏一族以厦门、金门为据点,通过各种手段与清朝抗争。为防止郑氏势力之侵扰,清廷颁行了一系列严厉的海禁政策。

清廷多次招降郑成功,均遭到断然拒绝。为了切断当地民众对明郑势力的支持,清廷于1652开始禁海。郑氏降将黄梧向清廷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清廷采用了迁界的提议,以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逼近明郑“贼巢”而不时受到侵犯、百姓不得安宁的理由,将山东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为了断绝迁民后顾之心,界外的房屋全部焚毁一空。根据资料可知,广东、福建两省就荒废576万余亩土地,浙江省丧失上千亩良田。当1683年郑克爽降清以后,迁界的历史才正式结束。就在这一时期,闽南一带主要是漳州沿海的土楼悉数被毁坏一空。只有靠近山区的平和、南靖、华安一带还存在上千栋的土楼。

三、龙岩历史上一直由漳州管辖,民风相近。龙岩永定及漳州南靖一带的客家土楼建造比较晚,从古代至解放前是客家人自卫防御土匪的楼堡。

龙岩永定现存土楼360栋、龙岩适中镇现存260多栋。但是普遍建造的较晚。如漳州南靖的怀远楼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华侨汇资白银万两缔造,龙岩适中镇现存260多幢土楼,是福建土楼较为密集的地方,也是清代“烟商大款”构建的。龙岩永定的“万金油”兄弟胡文虎、胡文豹在十九世纪初开始做医药生意和其他生意,从此,虎标万金油等药,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各地居家必备、老少皆知的名药,胡氏兄弟也一跃成为东南亚华侨中著名的"百万富翁"和独一无二的"药业大王"。他们在老家永定也盖了土楼,当然只有百年时间而已。

由于龙岩客家人较早宣传土楼是客家人所建造,全国也一直认为如此,对外宣传声称“客家土楼”。

但是,如果这样为什么同是客家人大量聚集的江西赣州多地、广东梅州一带,为什么没有出现土楼这种建筑形式?客家人从北方移民南方,一路过来也没有发现建造土楼这种建筑?

事实胜于雄辩。闽南土楼是闽南人在明代以来抗倭防匪斗争中创造出来的防御建筑,是闽南人的建筑成就。应该正本清源,正确宣传闽南土楼及土楼文化!

福建土楼中的永定土楼(福建土楼探源)(1)

福建土楼中的永定土楼(福建土楼探源)(2)

福建土楼中的永定土楼(福建土楼探源)(3)

福建土楼中的永定土楼(福建土楼探源)(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