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海绵宝宝后的症状(1岁孩子腹胀呕吐)

大河健康报 刘广辉 通讯员 史艳香

“医生,快看看我们的孩子吧,不知道怎么了?肚子胀得厉害。”

不久前的一天,一名神情慌张的女子抱着孩子冲进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河南省妇女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诊室。

011岁男童哭闹不止竟是肚子里的“宝宝”在作祟

女子的一番言论引起坐诊医生谷雅川的注意。

谷雅川一边询问病情,一边给刚刚呕吐过、身上残留着大片黄绿色液体的孩子做检查。

原来,1岁多的佳佳(化名)在就诊前几天,出现了精神差、哭闹、拒食、频繁恶心呕吐、腹胀、不排大便的情况,佳佳母亲带着他到当地医院就诊,可当地数家医院虽然考虑佳佳为肠梗阻,但却查不出梗阻的原因。于是,心急如焚的佳佳妈妈就带着佳佳来到郑大三附院。

凭借多年从医经验,谷雅川立即做出诊断:孩子的肠梗阻是由消化道异物引起的。随即联系超声科医生杨坡对佳佳进行超声检查后,确认消化道异物是“海绵宝宝”。

误食海绵宝宝后的症状(1岁孩子腹胀呕吐)(1)

为防止肠道坏死,该科室主任医师黄华听完病情汇报后,连忙给手术室护士长田培玲、麻醉主治医师高文龙联系,迅速安排当晚的急诊手术。

误食海绵宝宝后的症状(1岁孩子腹胀呕吐)(2)

手术准备工作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待佳佳的精神稍微好转后,刚做完一台手术的黄华立刻投入了佳佳的手术。

在黄华的带领下,在小儿普外科谷雅川、王鹏、麻醉科雷鸣和手术室郝庆凡、史迎宾及超声科杨坡的密切配合下,医护团队为佳佳采取了腹腔镜手术。

术中证实,消化道异物就是回肠末段异物——直径逾3厘米的“海绵宝宝”。

看着取出的“海绵宝宝”,佳佳父母紧锁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目前,佳佳已脱离危险,正在进一步康复中。

误食海绵宝宝后的症状(1岁孩子腹胀呕吐)(3)

02海绵宝宝是什么?为何会进到孩子肚子里呢?

经反复询问佳佳的父母了解到,在佳佳出现不适症状前几天,佳佳曾和有“海绵宝宝”的邻家哥哥在一起玩耍过。

佳佳肚子中的“海绵宝宝”很有可能就是在玩耍中,被误吞进肚子里的。

“海绵宝宝”又是什么呢?

误食海绵宝宝后的症状(1岁孩子腹胀呕吐)(4)

据黄华介绍,“海绵宝宝”又叫“水养球”,也叫“水晶宝宝”、“宠物宝宝”。它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其吸水能力和保水能力很强,五颜六色,在水中浸泡五六个小时后,原本只有绿豆大小的它可以“长大”数倍甚至几十倍,捏起来软软的富有弹性。

近年来,这种彩色“水养球”特别受中小学生的欢迎,多数孩子把它当成玩具宠物养。

而学龄前儿童分辨能力差,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1—3岁的幼儿,往往把“海绵宝宝”当成糖豆误食(甚至误吸进入呼吸道),进入胃肠道内吸收水分,受在胃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影响,可以出现阻塞肠道,如十二指肠梗阻,甚至胆道穿孔。

倘若进入下消化道,由于其直径较大,往往不能通过回盲部导致回肠梗阻。假如误吸进入呼吸道,就可能发生气道阻塞、窒息。

“海绵宝宝”有毒吗?

“海绵宝宝”的主要成分为丙烯腈、丙烯酸酯,两者均有一定毒性。另外,一些玩具厂家为了美观,会在制造“海绵宝宝”时添加一些工业颜料,这些颜料含有苯,孩子长期接触也会对健康有害。

郑大三附院小儿普外科主任陈琦提醒,如果怀疑或确定孩子误食异物后,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他表示,如果异物在胃或十二指肠里,到医院后,可行胃镜取出,而如果误食了细、短、钝的单一异物,则可以吃富含纤维素类的食物,比如多吃几天韭菜等食物,大多数情况下,异物可经肛门排出。

“但如果发生肠梗阻或胃肠穿孔,那就需要手术治疗。”因此,陈琦认为,一旦发现孩子吞食异物,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生命危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